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0月14日20时50分(美国夏威夷时间),一生传奇的张学良将军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的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这一消息随着电波迅速传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国,传到世界各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全国政协、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鲁丽等给张学良亲属发去唁电,张学良家乡辽宁各地和西安市群众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纪念活动,表达了对这位民族功臣的深深悼念之情。 这位千古功臣、世纪老人,在那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之后,虽身陷囹圄,但他的一腔爱国热血并未冷凝,思想并未死去,他对…  相似文献   

2.
5月28日,爱国名将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喜过百岁生日,他的夫人赵一荻也在同日度过88岁生日。 历经百年风云,张学良将军迎来了他的百岁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于6月1日致电张学良先生并赠送花篮,祝贺张先生百年华诞。江泽民在亲笔签名的贺电中说:“欣逢先生百年华诞,特致电深表贺忱!先生当年之殊勋早已彪炳史册,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所景仰铭记。先生之爱国精神,更将发扬光大。遥祝先生善自珍重,颐养天年。” 张学良将军百岁祝寿活动相继在美国夏威夷、我国北京及沈阳3地隆重举行。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程牧师名嘉禾,是夏威夷华人第一基督教会的牧师。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基督教会开办的神职学校。改革开放后,他一直担任专职牧师。1991年定居美国后,被聘为该教会的牧师。 张学良到美国后,在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公理会上,也是感恩节  相似文献   

4.
两个01年:起点到终点张学良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系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张学良的人生起点与终点都是01年,都是一个新世纪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阎明复 《炎黄春秋》2005,(9):15-19,53
今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将军逝世四周年。为缅怀这位“千古功臣”,我们特发表阎明复的这篇回忆。阎明复的父亲阎宝航是张学良将军的挚友和幕僚。张将军在美国定居后,阎明复和他的姐姐阎明光曾多次去夏威夷看望张将军夫妇。  相似文献   

6.
1901年出生的张学良将军,历经沧桑,健康长寿,去年6月1日,在美国的夏威夷度过他的95岁寿辰。这次寿辰别有情趣,令张将军非常愉快,因为有一份特殊的寿礼跨海越洋送到了他的面前。这就是颇受张学良将军喜爱的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于魁智,率领琴师赵建华、鼓师苏广忠、旦角演员马小曼(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之女)飞抵夏威夷,让老先生在寿诞之日实实在在过了一次戏瘾。20岁执掌兵权,不到30岁即担当东北军政重任,35岁时发动了“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是中国的世纪风云人物。而由于特定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在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身上…  相似文献   

7.
<正>两个01年:起点到终点张学良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系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2001年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相似文献   

8.
王梅 《文博》2007,(4):84-87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告别西安,登上飞机,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再没有回到西安。70多年后,陪伴张学良晚年生活的轮椅等遗物从夏威夷护送回到张学良在西安的旧居——西安事变纪念馆永久收藏展示。  相似文献   

9.
杨瀚 《纵横》1999,(10)
震惊中外、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60多年。发动这次事变的主角之一,我的祖父杨虎城被蒋介石杀害整整50年了。而事变的另一位主角,张学良将军,6月初刚刚在美国夏威夷度过了98岁诞辰。  相似文献   

10.
2001年9月28日,张学良老校长患肺炎住院抢救.从10月6日得到老校长病危的消息开始,东北大学每天与夏威夷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了解老校长的病况.广大师生急切盼望老校长转危为安.可是盼到的竟是10月15日下午14点50分老校长逝世的噩耗.那一刻,白山呜咽,黑水低吟,东大校园一片悲痛.10月19日,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踏上了前往夏威夷最后送别张学良老校长的行程.当地时间19日上午10时,我们乘坐的飞机抵达夏威夷上空.  相似文献   

11.
1901年出生的张学良在自己95岁寿辰时收到一份跨海越洋的寿礼。 这份特殊的寿礼是:颇受张学良喜爱的中国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于魁智率领该院琴师赵建华、鼓师苏广忠、旦角演员马小曼(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之女)飞抵夏威夷,让老先生实实在在过了一次有生以来最痛快的戏瘾。 张学良年轻时就迷恋京剧,最喜欢的老生是余派  相似文献   

12.
赵杰 《文史月刊》2002,(1):9-11
在夏威夷海滨,如果你敞开张学良的话题,人们会指着高矗的楼群告诉你,他就住在那希尔顿公寓里。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以80岁高龄移居美国夏威夷之后,1996年将自己一生珍藏的大量文物与资料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称"哥大")巴特勒图书馆(Butler Library)。巴特勒图书馆六楼设立"毅荻书斋",存放张学良的诸多文物,约有5000件左右中文资料,有张学良口述历史录音磁带及4873页的文字,并遵守2002年以后面世的约定。检索哥大收藏张学良档案中有关西安事变信札与档案原件(主要存放于box1、box2),信札中不乏故旧亲信与朋友的问候,其中有杨虎城以及张学良旧部往来信札,反映了西北诸方对于张学良赴南京后形势估计不足,东北军少壮派激进冒险导致局势恶化,以及张学良后来认清形势,极力督促杨虎城部以及东北军旧部服从国民政府,反对内战,以抗日大局为重,避免了一触即发的内战。文献显示时间表明当时张学良已经身陷囹圄,陷于管制之中,文件内容或经过国民党中央审查,或经过张学良选择性保留,虽不能知"全豹",但至少也可以让我们得以"窥一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9,(3)
1998年元月6日,我应美国斯坦福大学欧森伯(又译奥克森伯格)教授邀请赴美访问,以“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为题进行学术交流。我的主要目的,是到夏威夷和旧金山访问张学良将军及其亲友,转达大陆同胞思念张将军,期盼他回家乡——辽宁海城看一看的信息。元月8日,我在旧金山会见了张学良的女儿闾瑛及丈夫陶鹏飞教授、张的挚友宁恩承先生(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分赠《张学良年谱》(张友坤、  相似文献   

15.
圆梦夏威夷     
从少年时代起,我就常常痴痴凝想,倘若有朝一日,能到孙中山求学和张学良晚年定居的夏威夷看一看、走一走,那该是人生多惬意的事呀! 2006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一个赴美文化考察团,在夏威夷停留了几天,圆了少年时的梦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长城 《文史精华》2002,(12):26-29
2002年10月15日是张学良将军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笔者特地采访了赵四小姐在国内的侄子赵允辛,听这位69岁的老人讲述自己与姑姑赵一荻、姑父张学良鲜为人知的故事。赵允辛因姑姑、姑父的关系而一生坎坷,但亲情是割不断的,他是大陆惟一赴夏威夷参加赵一荻葬礼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17.
杨玉珍 《纵横》2013,(7):27-29
孙穗芳,1936年生于上海,父亲孙科,母亲严蔼娟。1948年毕业于上海世界小学,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八女中。195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现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校董、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燕山大学名誉教授、斯里兰卡锡兰国际大学荣誉博士。为了宣传孙中山思想,她在世界各地演讲达1100多场,捐献孙中山铜像一百余座。著有《我的祖父孙中山))、《我的祖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等书。  相似文献   

18.
1990年,张学良移居美国后,把定居地点选在了夏威夷与珍珠港相毗邻的希尔顿大酒店15H单元楼。从居处凭窗远眺,珍珠港尽收眼底。张学良每每凭窗远眺时,心中想必会浮想联翩。1941年的12月7日,这个被美国人称为“黑色的星期五”的日子,日本在几个小时之间,将这个美丽的港湾变成了一片火海。一艘艘战舰和一架架飞机顿时化为灰烬,那些无辜的美国士兵也永远沉冤海底。面对着日本的暴行,美国人愤怒了,当年的总统罗斯福也愤怒了。12月8日6时30分,罗斯福向全世界宣布:美国人将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入侵。  相似文献   

19.
与世纪同龄的张学良将军一生坎坷又极富传奇色彩,在中国近代社会最动乱年代的重大事件中——九一八事变、“东北易帜”、西安事变等,他不但是亲历者,而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安事变后遭囚禁,虽息影于政治舞台,但其囚拘生涯为国内国外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性的公众人物。 一个世纪以来,张学良将军虽历经坎坷,但矢志爱国,息内争御外侮,救国救民的愿望始终不渝。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被周恩来誉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2001年,美国当地时间10月14日20时50分,张学良将军在夏威夷谢世。为追念这位爱国老人,本刊从本期起,连载由徐庆全、赵杰撰写的《世纪老人多彩人生》一文。  相似文献   

20.
1898年美国发动了争夺殖民地的美西战争。腐朽衰老的西班牙日暮途穷,不堪一击,美国轻而易举地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攫得大片殖民地。然而,在这次战争中,与西班牙殖民统治毫无任何联系的夏威夷群岛却首当其冲地被纳入了美国的版图。美国为何要首先兼并夏威夷?夏威夷在太平洋上对美国有何战略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围绕着美国吞并夏威夷这一史实,对19世纪末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战略作一粗浅的探讨,祈请史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