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陕西南部地区接受了大量的川楚移民 ,这一人口迁移浪潮对当地的社会风俗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清代中叶以后陕南地区社会风俗的特征之后 ,认为尽管川楚移民的进入对陕南的社会风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通过对移民风俗的地理优选 ,进行了文化整合 ,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川楚地区 ,又不与北部关中地区一致的 ,陕南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与此同时 ,民间风俗的嬗变不仅使陕南的自然、经济景观更趋同于同处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川楚地区 ,而且使陕南民众心理上更加认同江南地区 ,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南北文化交融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离婚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通过此调查笔者发现尼勒克县苏布台乡维吾尔族离婚现象比较严重;离婚对该地区妇女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及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该地区的高离婚率是伊斯兰教文化,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及婚姻制度的演绎,探讨离婚妇女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就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等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道教文化。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实地考察为依据,对道教在河湟土族地区的传播历史进行梳理,并对道教对土族地区的民间信仰、风俗民情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较为客观系统的分析,提出道教与土族传统风俗之间互溶互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读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版)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俗志》(下称《风俗志》)一书,令人十分高兴。这本书的编著者,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对西南地区二十九个少数民族(占我国少数民族总数一半)的民情风俗,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这些风俗的来源、传说和变异情况,作了生动具体的叙述。看后,使人们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为进一步探索西南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西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西南  相似文献   

5.
]在农耕文明影响下,东蒙古地区经济类型、社会文化、社会风俗等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从历史社会风俗角度,以寺庙和碑刻以及节日庆典的演变为主要切入口,窥探农耕文明影响下东蒙古地区社会文化的变化过程及"汉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的墓葬中多绘有壁画,这些壁画不但反映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内涵,也标志着该时期绘画艺术的转变和发展,透过这些墓室壁画即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也可以分析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甘肃地区所出土的几座魏晋时期墓葬中的壁画深刻、生动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全貌,也折射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生产、生活等诸多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汉水中上游的七里河新石器时代遗址,曾经有一支由江汉地区发展而来的石家河文化氏族。考古发掘揭露出这一氏族具有特点的房屋建筑遗存,和显示有拔牙、猎头等的古老风俗的墓葬。本文对揭示出的诸多古老风俗,结合文献和民族学资料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风俗,应该是一种文化模式;一个地区的风俗,则是一个相对的人类社区的文化模式.每个人都在风俗中塑造自己的行为与经验,在风俗中形成自己的习惯与信仰.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风俗可以包括人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社会心态,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上海大学刘克宗、孙仪主编的《江南风俗》一书,既充分运用了传统的“风俗”文化研究的成果,同时又颇具个性,它与其他风俗类书籍相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生产和贸易风俗作为研究的最重要方面放入了该书的第一章.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其有关  相似文献   

9.
风俗,是指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经长期沿习而形成的风尚和习惯。风俗的形成和沿习与地区、种族、信仰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人类的很多疾病亦与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方志     
一、概说方志,是一定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著述。方志又叫地方志,内容涉及建置、沿革、山川、风俗,文化、教育、名胜、物产等各个方面。方志的记载,如实地反映该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东汉末风俗日益败坏的局面,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风俗和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其一,应劭首次提出以"为政之要,辩风正俗,最其上"为宗旨的风俗观念,极大提升了人们对风俗在政治生活中重要地位的认知。其二,应劭更注重对下层民众风俗和时俗的认知,使得风俗概念更加具体化,更加切近现实政治,也更易为人们所理解。其三,应劭提出风俗存在两种形式——"本俗"与"正俗",进一步丰富了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内涵,也为其"辩风正俗"提供了阐释与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金源文化以包容性和进取性著称。金在灭辽后并没有完全否定辽的制度、文化及风俗,而是有选择地进行继承发展。金因辽俗,推陈出新,女真人对辽朝制度风俗、体育风俗、生活风俗的继承,既反映了其对体育及尚武精神的重视,也体现了金朝风俗的传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湖北浠水胡油铺唐墓位于浠水县散花镇胡油铺村,为单室画像砖墓.2007年为配合大广高速公路建设,浠水县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保存完整,画像砖土要为花草、人物画像,出土唐代青瓷器若十件.该墓是鄂东乃全湖北地区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唐代画像砖墓之一,为研究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历史文化、丧葬风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唐宣宗大中四年亡故的郭傪墓志进行了考释,列出了自隋至唐宣宗250余年间郭氏家族的九代世系表,反映了晚唐时期偃师地区的一些社会风俗,对史书有关裴休事迹的记述做了补证,弥补了史阙。  相似文献   

15.
潘明娟 《民俗研究》2009,(3):99-111
对《汉书·地理志》辑录的朱赣“风俗”部分进行详细分析,可知西汉后期完整的风俗区划层次体系,即5个风俗圈、13个风俗区和26个风俗亚区。《汉志》认为,风俗具有时代性特征和风俗区域观念,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和人口因素对风俗区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彭芃 《东方收藏》2023,(12):54-57
蒙古族女性头饰种类样式繁多,文章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金氏头饰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对敖汉部头饰进行探析。其中,以田野调查为主,辅以文献资料,对敖汉地区民众头饰装饰风格及其佩戴风俗进行深入剖析,发现该地区受辽代契丹文化、清代满族文化的影响较深,并与蒙古族文化相互交融。多元文化的交融不仅体现在民族的传统意识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更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上。  相似文献   

17.
明清肇庆方志多设有“风俗”栏目,真实地记录了民众的集体性社会风俗,其中也有女性的史料,这些女性史料与方志编修的“列女”栏目书写少数典型女性的贞孝节烈不同,书写的是大众女性生活,反映了明清肇庆地区女性岁时节庆生活的多样化、自由性,甚至具有男女同娱和岭南巫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绚丽多彩的中甸文化□赵松发中甸地处川藏滇民族走廊结合部,至明末清初,形成了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县。如今,这里是9个民族、7种语言、5种文字,风俗、宗教信仰、文化习俗都相通又都不相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该地区创造了自己悠久的历史、产生了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唐宣宗大中四年亡故的郭(亻参)墓志进行了考释,列出了自隋至唐宣宗250余年间郭氏家族的九代世系表,反映了晚唐时期偃师地区的一些社会风俗,对史书有关裴休事迹的记述做了补证,弥补了史阙.  相似文献   

20.
徐晓光 《沧桑》2013,(4):63-65
清代传世文献汗牛充栋,但源自海外的资料却不多。《清俗纪闻》正是一本由日本官方组织人员编写,旨在介绍清国风俗的书籍。此书在节日时令、礼仪风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详实的记载,乾隆末年江浙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藉此得以生动再现。《清俗纪闻》图文并茂,是极具特色的文献资料,对地域民俗、历史沿革、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