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1987年,在浙江余杭县南湖出土了一件黑陶罐。陶罐为斑驳的黑褐色,造型为小口短颈,广肩弧腹,圈足外撇,口径12.8、高26.4厘米,陶器上刻有多个连续的图案或符号(1)。这些符号或图案位于罐的肩、腹部,它是在陶罐烧成后刻上去的。十个连续的图形符号(如果将上行中间和下行左侧的一大一小两个符号视为一个合体的"文",则为八个)。这件陶器属于良渚文化,其年代在公元前3300~前2200年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连续排列的符号之一(2)。该刻画陶罐公布后,引起了语言学、古文字、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凡是论及汉字字源和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时,南湖陶罐的刻  相似文献   

2.
寨茨岗遗址位于豫西南的唐河县北约6公里的小庄之东,东距汉水支流的唐河约1.5公里。在寨茨岗的岗上遍布文化遗存,南北长约340、东西宽约250、高约30米。1958年进行了发掘,共开探方、探沟11条,面积为297平方米。发现房基址2座,窖穴3座,墓葬18座(其中成人墓5座和埋葬小孩的瓮棺葬13座),以及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遗物。石器有斧、锛、铲、凿、刀和砺石等39件,其中以斧为多,有17件,约占二分之一。玉器有璜等3件。骨器有锥、圈等4件。陶器有容器84件,非容器108件,两者共有192件。陶容器有鼎、豆、罐、杯、尊、壶、盆、钵、缸和器盖等,其中以杯为多,有20多件,其次为鼎、豆、罐等。非容器以纺轮最多,有87件。  相似文献   

3.
1989年4至5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绵阳博物馆一道,首次发掘了绵阳市中区边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和房屋基址红烧土等标本数千件。陶器有罐、钵、纺轮等类,以平底器为主,复杂的口沿装饰多种花边。纹饰非常丰富,有绳纹,网格纹,附加堆纹,戳印纹、弦纹等20余种。陶器有夹砂红、灰陶,泥质红、灰陶、磨光黑陶等类。石器有石斧、石(石奔)、石凿、石刀。石箭头和盘状器。制作工艺有打制和磨制,以磨制为主。还出土1件较为罕见的细石器石核。该遗址发现有不同个体的人齿、兽齿和磨制骨器。这里出土大  相似文献   

4.
早夏文化在考古学上表现为新砦期遗存及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在考察两者文化面貌的基础上,本文对早夏文化的来源区分为主要来源和其他来源。从各遗址内发现的建筑遗存的形制及建造方法、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组合、灰坑、窑址等遗迹,以及遗物中石器、骨器、蚌器尤其是陶器的一脉相承性等方面分析,可知早夏文化主要来源于王湾三期文化。早夏文化陶器中的侧扁三角形足鼎、大平底壶来源于造律台类型,黑陶或黑皮陶器、贯耳壶、盆形豆、鬶及玉器中的玉钺等因素来源于山东龙山文化,花边罐、侈口罐、单耳罐、大口瓮等器物的造型来源于齐家文化。  相似文献   

5.
承德县西三家村、旗杆沟村发现战国墓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76年春,承德县上板城镇西三家村在边家沟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两座。从1976年春季以来,西三家村砖厂在取土中曾多次发现古墓,共保存下来遗物三批。1986年10月,承德县六沟镇旗杆沟村,村民在院内挖水井时发现古墓一座。各墓出土的遗物都是陶器,未见其它器物。 这些古墓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边家沟、砖厂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1.6—2.5米;旗杆沟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3.1米。清理中,在出土陶器附近都发现人骨架和木质葬具的残痕,因破坏严重,墓的平面及结构已无存。墓内出土的陶器皆为泥质灰陶,主要器型有鼎、豆、壶、罐等,其它类型的陶器较少。现将遗物分别介绍如下: 一、边家沟陶器 Ⅰ式鼎:1件。子母口,腹深且鼓,圜底,弯足外侈。素面。盖呈半球形。口径10.5、高13厘米(图一,1)。 Ⅱ式鼎:1件。子母口,丰肩,长方形耳,耳上有穿,圜底,短足外侈。素面。口径14.2、高9.5厘米(图一,2)。 豆:2件。子母口,鼓腹,短柄,圈足呈喇叭形。柄上饰弦纹。口径16.2、底径14、高23.2厘米(图一,3)。 壶:2件。一件为长颈侈口,鼓腹,腹两侧有兽首形耳,圜底,圈足外侈。器表饰  相似文献   

6.
荆门叉堰冲遗址第二次发掘,地层堆积分三层,发现新石器时代灰坑5个、柱洞11个、墓葬1 座,其中墓葬是一座较大型的有二层台的长方形土坑墓,随葬陶器64件。出土新石器时代遗物分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和随葬器物三类,生产工具又分石器和陶器,生活器皿和随葬器物均为陶器。这些陶器具有特点,以泥质黑陶最多,主要纹饰为篮纹和斜方格纹,器形有鼎、罐等17种。据陶器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6,(6)
最近在山东省邹平县城北门外约一里的路边断崖上,连续发现暴露的文化层。文化层离地面深约0.5米,厚约1米。其中包含有很多的古代陶器残片。陶片质地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从残片看,器形有鬲(足较矮)、盆、罐以及豆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篦纹以及素面的数种。在东边另一条相邻的  相似文献   

8.
槎山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2001年发掘面积150平方米。主要出土石家河时期的遗物,包括侧扁足和宽扁足鼎以及罐、豆、碗、缽、器盖、曲腹杯、纺轮等陶器,三棱镞、雕刻器、锛、砺石等石器。为研究鄂东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南北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蜀文化尖底陶器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蜀文化尖底陶器初论●宋治民蜀文化是分布在四川西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一支颇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它有自己的“一群具有明确的特征的类型品。”例如在出土陶器中,以夹砂褐陶为主要陶系,代表性的陶器主要有小平底罐、圈足盘、高柄豆、鸟头形把勺、尖底罐、尖底杯、尖底...  相似文献   

10.
该遗址位于木兰县西南部的石河乡沿江屯东约500米处的松花江左岸与石头河交汇处的二级台地上,1997年4月发现。多次考察中获得了一批重要文物。采集的遗物主要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玉器和铜器。石器包括石片、砍砸器、石镞、石凿、石斧、石球等,可分为打制、压制和磨制石器。在采集的1000多件陶片中,红衣陶约占40%、黄褐陶占30%、黑陶占20%。以大型和中型陶器居多,均为夹砂陶,手制。推测该遗址的年代为两周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二年六月,一九九五年二月先后两次在江夏区湖洲镇祝词村东北约800米处的陈月基商周古文化遗址上出土五件青铜甬钟。该遗址位于区境的南部边缘,与大冶仅一边湖汉相隔,距大冶鄂于城遗址仅数公里之遥。该遗址分布于高出周围地面5-9米的三个高岗台地上,内地农民称此地为“三二局”,现为湖洒砖瓦厂所在。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以自然断面看,文化层厚约2-3米。内中夹杂有大量的陶片、红烧土渣,采集的器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等,石器有斧、铸,皆为砾石,斧身纵断面呈椭圆形,铸身纵断面近长方形。陶器可见器形有鬲、豆、罐、钵…  相似文献   

12.
辉映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文化层和遗迹单位,发掘区北部发现良渚文化时期水井和灰坑多个,出土了一批陶器和石器。陶器主要有双鼻壶、罐、豆、鼎等,以黑皮陶、灰陶、红陶数量为多;石器主要有破土器、砺石、V字形石刀、石镞等。  相似文献   

13.
1980年4月,江苏吴县东渚公社淹马大队社员,在万家村前渚头山东的窑墩上挖土制砖坯时,发现一座古墓(图一)。窑墩原是一处高出地面3—4米、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土墩。在墩上及墩边采集到穿孔石斧、常型石锛等磨制得很光滑的石器(图二一五),还有夹砂红陶鳍形大鼎足、"T"字形断面的鼎足、满饰划纹的夹砂红陶器耳、泥质黑衣陶豆盘、饰有竹节纹和镂空的豆把、带有断凿附加堆纹的夹砂红陶罐  相似文献   

14.
1988年初,平和县小溪镇西林村农民在修建公路时,于西山挖到几件陶器、石器.县博物馆文物人员立即赶至现场调查、清理.在两米见方的范围内,共清理出土陶器、石器31件,大多保存完好,其中5件陶钵累叠放置,判断为一座西周时期墓葬.编号为西山M1.现将墓葬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零口文化层的热释光年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零口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北,西距西安市49公里。于1994年10月-1995年12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据资料表明,零口遗址是一个地层堆积厚、内涵极为丰富的古遗址,遗物主要为石器、骨器和陶器。陶器以泥质陶略多于砂陶,红陶最多,其次是褐陶,有少量灰陶和黑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从细石器文化中辨别出富河文化。陶器以筒形罐为主,还有少量圈足碗、钵、杯、斜口器等,篦点之字纹和线形之字纹特征鲜明。石器中绝大部分是打制石器,压制细石器数量较多。骨器数量和种类多,卜骨上有灼痕。年代在距今7500~5000年,相当于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时期。分布在辽西地区东北部,主要集中分布在乌尔吉木伦河流域。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多数为方形或梯形,少数为圆形。以小型聚落为主,社会处于部落阶段,人与人地位平等。富河文化源于兴隆洼文化和西梁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同期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下关子遗址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陶质有夹砂、泥质,颜色有黑褐、灰褐、灰、黑皮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戳印纹、齿状花边口沿和绳纹花边口沿装饰、瓦棱纹、交错绳纹、乳钉纹等.陶器以手制为主,部分经过慢轮修整加工,多数见刮抹痕迹.器形多平底和假圈足,其中罐最多,有侈口、鼓腹、长颈鼓腹、敛口、直口诸种,另有喇叭口壶形器、陶臼等.石器分打制和磨制,器型有刀、穿孔石刀、锛、斧、切割器、砍斫器、尖状器、盘状器等.骨器见有笄.与绵阳边堆山、江油大水洞等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也与宝墩文化的某些因素相似,属于四川盆地的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4800~4500年.遗址面积较大,属河谷台地型聚落遗址,是龙山时代四川盆地西北缘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佳木斯文物管理站对桦南县进行春季文物普查时,在桦南县幸福乡三道沟一农民手中征集到一批文物,其中有陶器、石器等。现具体介绍如下。1.陶器9件。按器物形态分述如下。陶熊:1件(02HNXS:17)。夹砂黄褐陶,陶质不纯,含有少量云母,器物前端塑出突出的头部,背部后侧隆起,  相似文献   

19.
褚家村遗址为小型聚落址,分布范围近6000平方米,遗址出土陶器均为日常生活器皿,石器为小型磨制生产工具,遗迹以灰坑为主,还发现有房址和零星墓葬。遗址陶器群可分为A、B两组,A组器物出于第4层及4层下的灰坑,以小平底罐、盆、瓮、高柄豆为基本组合,多为十二桥文化早期的典型器;B组器物出于第6层及6层下的灰坑,以绳纹花边口沿罐、宽沿平底尊、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为基本组合,为宝墩文化三期晚段的常见器物。  相似文献   

20.
板栗岗楚墓群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墓68座。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楚墓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