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塔西佗史学大致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叙事层次.塔西佗主要通过将国内国外、前代后代史事并置载录以及其他相关叙事技巧,构创了相对宏阔的叙事视野.有基于是,诸如比较等叙事方法很大程度上强化并彰显了塔西佗史学视野的道德旨趣.就学术特征、渊源而言,塔西佗编撰思想亦与古代史学观念及其原初发展情态等息息相关.考察塔西佗的相关撰述实践,有助于理会其作为一种编撰体例与叙事结构的史学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塔西佗史学的生成背景是宏富的,史学目的则与其复杂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具有极其深远而又宽泛的历史意蕴。塔西佗史学创作的目的大致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对暴君、暴政的深刻反省和批判;见证时代的幸福;探究帝制的形成、实质以及国家和民众的救赎之道。 相似文献
5.
塔西佗以传统“年代记”体裁写作自奥古斯都到图密善统治时期的历史。他的历史探讨最深刻的人性与政治的关系,以此论证元首政体的好坏与统治者品性之间的联系。塔西佗的政治生涯大部分在图密善时代度过,在图拉真统治时期开始写作历史。图密善的暴政使他对历史写作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而暴政带来的影响使他希望通过历史写作给贵族阶层提供政治教诲,培育政治上的审慎美德,以便服务于国家。历史写作上的谨慎和提供教诲的愿望,使他放弃了当时流行的皇帝传记体裁而选择传统“年代记”体裁。尽管“年代记”与皇帝传记一样,都把皇帝作为叙述中心,但塔西佗研究的重点是皇帝的统治技巧、计谋和贵族阶层对此的回应,这种叙述体裁的选择因而也是其写作意图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马塞里努斯是晚期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史学家。他继承和融汇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伟大史学传统,尤其是塔西佗的史学思想,并力图有所发展和超越。马塞里努斯独特的撰史手法主要表现在其希腊式的文法风格、对古典传统叙述体裁的突破以及对人性与世界的深刻体察。马塞里努斯这些特点为其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及人生经历所铸就。 相似文献
7.
塔西佗(Tacitus,约公元56-118年)是古罗马最伟大同时也是饱受争议的历史学家,学界分歧主要是如何看待其历史叙事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实质内涵及紧要关联. 相似文献
8.
论顾颉刚的史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在古史研究领域的成就与他对史料的深刻认识有着重要关系。他把考辨史料作为古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认为实物材料、文献记载和传说都是古史研究的史料 ,提出实物材料与文献记载材料可以互证 ,应合理地运用伪材料等。正是运用了传说史料 ,他敢于对旧古史系统提出大胆质疑。他还强调指出史料的整理和考辨是运用唯物史观从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奕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当权人物之一,他为晚清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力量。关于奕的学术研究成果有很多,相关史料更是多不胜数。在这里,我主要介绍几种比较重要的史料学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
12.
历代碑刻是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之一,宋代的碑刻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现存文献很少记录有关宋代社会、宗教、风俗、妇女等诸多领域的资料,而碑刻却能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拓展宋史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碑刻可与史籍互证,相得益彰,更好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二者互证能纠正现存文献的某些错谬,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史料,从而有助于对宋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史界,有关现代人物研究的章大量引用口述史料或回忆性资料已较普遍,因疏于考证而出现史实失真的现象也不鲜见。本以苏雪林与胡适交往的二则史实考证为例,旨在强调研究使用回忆录性质材料时,应当注意到回忆记忆的准确度。学术研究类的论,更应建立在经过考实后的史料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by the example of Hugo Grotius's Annales et Historiae de rebus Belgicis (AH), that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Tacitism (Tacitist, Tacitean) in the period around 1600 was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modern perceptions of the style and political purport of Tacitus's works. This gap between current and early-modern conceptions of Tacitus is important to bear in mind for intellectual historians dealing with early-modern intellectual currents such as Reason of State, Neo-Stoicism, Tacitism, and others.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how the Tacitean style is characterised in literary criticism around 1600; then it explores the qualities of Hugo Grotius's imitation of Tacitus from the 17th-century perspective and from that of some main aspects of the present-day view of Tacitus. It concludes that Grotius's imitation shows Tacitus's style in a characteristically 17th-century mirror, in that it puts emphasis on Tacitean syntax, brevity and choice of words (the stylistic micro-level), as well as on political iudicium and Reason of State, but omits imitation of the narrative and structural qualities of Tacitus's composit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which are central to modern interpretations. 相似文献
15.
在晋人所撰的诸家东汉史中,西晋史家司马彪所撰纪传体《续汉书》是史学价值较高、较有特色的一部,亦因此得到了后人如刘勰、刘知几、唐太宗等的充分肯定。概括而言,《续汉书》的史学特色及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在史书体例方面,所设志目较前史既有延续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设立了能反映其撰述动因、史学思想的较有特色和价值的《序传》;二,在史料来源、史料价值方面,司马彪广泛参考了《东观汉记》及各种相关档案、文献,使《续汉书》史料丰富详实,从而使该书不仅成为范晔撰《后汉书》的参考之一,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范书、《东观汉记》及《后汉纪》等书记载的简、缺、误等不足;三,《续汉书》所体现的重谱系、天人感应的社会历史观等可折射出晋代史学思想之一斑,有助于借此把握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黑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2)
康熙二十七年,蒙古喀尔喀部遭到准噶尔噶尔丹博硕克图汗的袭击,遂举部南下投奔清朝,并得到康熙的救助和安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蒙古堂档”中抄录有数十件反映康熙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康熙救助喀尔喀难民的满文、蒙古文档案,这些档案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南下喀尔喀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康熙卓有成效的救助,具有其他史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日本亚细亚大学任教期间,通过资料查询和走访调查,发现了被我国中日关系史及留学日本史研究界忽视了的有关日本战后首批正式招收中国留日学生的史料。史料证明,战后第一批留学日本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这既是中日两国在战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也为战后日本亚细亚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8.
新四军史料的搜集整理,抗战时期即已开始,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迅速。70年来,新四军史料的整理工作,在综合性史料、专题文献、回忆录等的编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未编纂出一套完整、系统、全面地包含中外政府档案、文献、报刊和口述史料的新四军大型史料集,在史料整理的基础上展开考证、辨伪、校勘、注释、编写目录提要等史料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是一个崭新的新四军史料整理和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育思想是白寿彝先生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史学功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关注历史教育,从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历史教育和如何进行历史教育的问题.他的历史教育思想,反映了他对于历史科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自觉认识,对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