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案和立場     
“史学月刊”1960年3月号发表了罗煥泰同志的“论秦始皇”一文,目的是要替秦始皇翻案,摘其二:多年的暴君帽子。讀过之后,觉得有些东西有必要拿来談談,使其更加明确。首先,必須弄清翻案的目的是什么。翻案不外是不偏不倚地正确評价一个历史人物,而这又是为了正确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僅僅为了給历史上某一个孤立的人物去翻,我以为是没有必要的,至少也可謂沒有多大必要。再則,郭老所提出的“替一切受了委曲的历史人物翻案,”其意思并不是說,象法庭上的翻案那样,从黑一翻而为白,也不是可以忽视一面而夸大另一面,而是  相似文献   

2.
王子今 《百年潮》2003,(10):38-43
毛泽东多次说到“秦皇汉武之业”。秦始皇的历史功业,首先在于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历史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帝国。而秦王朝的政治体制,实际上规定了两千年来中国政治的基本格局。作为关心历史、熟悉历史,特别重视借助历史经验指导现实斗争的政治家,毛泽东在诸多言辞文字中涉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而秦始皇,是毛泽东曾经予以多次品评的人物。因为政治时势的差异和论说主题的区别,毛泽东的秦始皇评价,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可以了解这位政治家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性格,也可以窥知他在时代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有所变化的历史视角和价值取向,或许在一定意义上也有益于真切体会他在某种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心境。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历史人物,長期以来一直被歪曲成反面人物,郭沫若同志于今年一月二十五日在“光明日报”發表了“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給予曹操以很高的评价,接着翦伯赞同志亦發表了“应該替曹操恢复名誉”一文,自郭、翦兩文發表以后,全国史学界、文学界和戏剧界展开了对曹操評价的热烈爭鳴高潮。截至六月底止,見于报刊上的文章、报道即达140篇以上。从發表的意見看,除少数同志認为曹操值不得肯定外,絕大多数同志都認为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英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学家,巷曹操翻案是有必要的。但是在一些具体問題上,分歧仍然很大,这牽涉到应根据什么标准来评价曹操;曹操被歪曲的原因;曹操打黄巾、統一  相似文献   

4.
自从郭老提出为曹操翻案以后,史学界百家争鸣空前活跃,不仅曹操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就是历史上的其他一些人物,也有不少被提出来重新评价。半年多的争论收获很大,这是值得欣喜的。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看到史学月刊一九五九年九月份,以头一篇地位发表了万绳楠先生“论隋炀帝”一文,但拜读之后,感到有些地方须提出来和万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5.
近来报纸上发表了不少为曹操翻案的文章,提供了很多史料,对我們正确地評价曹操有很大帮助。我既不懂历史,也不懂文学,本来沒有发言权。但对这个問题很感兴趣,所以也大胆地来講几句。我認为在評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时,要反对两种傾向:第一,反对从封建主义的正統观念出发,否定曹操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二,反对对曹操过份推崇,隐恶扬善,甚至把罪恶出說成功續,硬給曹操脸上抹紅粉。从这种观点出发,談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曹操是历史上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他是个軍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  相似文献   

6.
徐福,也名徐市,秦始皇时齐地琅邪人。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东巡琅邪,“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史记》的这一说法,为中日两国许多史书引用转述,在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徐福堪称知名人物。但是,围绕着徐福,有许多悬而不决的疑谜。首先,有无徐福其人,就有人提出怀疑。认为有关徐福的事迹,只是司马迁根据传闻所记,目的是借秦始皇信神仙、迷方士的行为,来讽喻汉武帝相似的爱好。有关这一点,在本世纪初,中日学者查证大量史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基本上肯定了历史上确有徐福其人,司马迁的…  相似文献   

7.
李修贵 《沧桑》2009,(2):19-20
秦始皇具有明显的帝王史观,以“五德终始说”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他结束了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具有强烈的大一统观念;秦始皇大一统的法宝以及秦朝衰落的原因之一是其人才观;伴随历史条件的变化,秦朝制度政策也相应发生变化;他又有着进步的变易史观。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郭沫若为了把曹操的奸雄形像翻转过来,创作了《蔡文姬》这个剧本,为曹操涂脂抹粉;又写了不少为曹操翻案的文章,甚至于说他继承了青州农民起义军的传统,几乎要把他描画成一个农民革命的英雄。近年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也对曹操赞颂有加。其文更绝,对曹操之枉杀好人也曲为之解。如说祢衡之被曹操借黄祖之刀杀害,乃“咎由自取”,“自己找死”;  相似文献   

9.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我国,这是历史颇为悠久的不良的社会风气。领袖欣赏曹操,就有文人摇笔为曹操翻案,媒体也闻风而动,声势铺天盖地。然而,现在的京剧舞台上或人们一提到曹操,似乎还是"白脸一奸臣",奈何!  相似文献   

10.
政声人去后     
张和敬 《江淮文史》2008,(3):174-176
“政声人去后,民情闲谈时”,这一民谚实为经验之谈。秦始皇专横而残暴,然而却雄才大略,“车同轨,书同文”、修筑万里长城,历史和人民对其功过早有定评。曹操在戏剧舞台及人们的谈论中,一直是个奸白脸,狡诈多疑,但也有其文治武功、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流传几百年而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与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相比,我偏爱《三国演义》,尤其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关羽、孙权、司马懿等。其中,刘备和曹操这两个魏、蜀集团的代表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复杂。  相似文献   

12.
处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对过去历史人物的重新估价是很自然的事情。但这也并不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事。有人这样讲:现在时代变了,对于过去历史要来个大翻案了,这事也很好办——凡是过去说他好的咱就说他坏,说他坏的咱就说他好,不就解决了吗?这种无原则的翻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实则有些人,比如像秦桧张邦昌之流,过去固然得不过去一贯所讲的都是奴隶主的历史,封建主的历史,历史上记载的人物都是些——比如皇帝:历代帝王都是专制君主!我们反对的就是这个!又如历代官僚,都是为专制皇帝服务的!随便举出来些人物:汉汉帝,秦二世,都是皇帝,孔子、王船山、黄梨洲都是封建时代的思想家,都不能讲!这样一来,只用讲讲农民革命就够了,除下这个,我们中国这五千年算是  相似文献   

13.
正秦始皇作为一位伟大的帝王统一了六国,首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突出位置,他的形象自然也是史家和画家们关注的对象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有关方面委托艺术家创作秦始皇画像以来,身穿冕服、气宇轩昂的始皇帝形象,~((1))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影响了几代十多亿国人,令人印象深刻。在新修订的教科书中,再一次认可了这种冕服穿着的秦始皇形象。但是,包括学界在内的多数人至今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秦始皇这种冕礼服画像的穿着或许存在  相似文献   

14.
秦皇、汉武,并称于世。汉武帝作为一位“将将善术”的军事统帅,已经刊入军事史册。而秦始皇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却至今很少有人论及,但是人们悉知,秦始皇统治期间所进行的战争,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早已著下不可磨灭的篇章,时人和后人都一致称颂:“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海内为一”,“自上占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功齐三代”。这个时期的战争,无论是“并吞战国”,还是“南取百越”、北“却匈奴”,秦始皇始终  相似文献   

15.
乔蕊 《文史天地》2002,(7):63-63
近日有人以“秉承江西民意”为名,撰文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严嵩翻案。该文题为《老严嵩与仙女湖》,本来是说江西某地的仙女湖景色如何,却拐弯抹角由仙女湖扯到严嵩家乡的万年石桥,说为修这座石桥,当年严嵩曾拿出白银二万余两,造福乡梓。接下来文章又写道:为了这座石桥,“家乡人是怀念他(按指严嵩)的,感戴他曾造福乡梓的恩德。”杂文家牧惠就此尖锐质问:按照这种逻辑,若干年后,“福建会不会有人(或找人)替赖昌星翻案?”文章指出,关于严嵩是个什么人的问题,历史早已有定论,“江西老百姓”决不会没有这点常识。以“秉承江…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家的笔下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曾经是一位威震华夏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宏伟大业;建立起第一个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因此,他备受封建文人史家的青睐和推崇。但是,在他奇功异勋的背后,却潜藏着穷奢极侈、专横暴戾等极其腐朽的劣性,于是,他也由一位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堕落为历史上稀有的暴君。对秦始皇的腐败,史学界有大量的评述,但对其腐败的实质与根源鲜有全面、深刻的论及,本文试想谈些浅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郭沫若恐怕是最有才华, 同时又最有传奇革命经历的人了。但是,郭沫若 和他的家人却使我感到过迷惑。大人们朦朦胧 胧的言谈,总使我感到异样。 大约是1960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上演一部 新编历史剧。这是郭老写的一部为曹操翻案的 戏,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说实话,我那时 不到10岁,根本无法很好地理解剧情,更不要 说理解对历史人物如此复杂的评价了。散戏之 后,大家正在退场,一位将军对他旁边的人半开 玩笑地大声说:"曹操如果像郭老写的这样好,  相似文献   

18.
秦始皇棺椁葬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张占民先生《秦始皇陵地宫探秘》一文,很受启发,文中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下铜而致椁”和《水经注》“销椁取铜”的记载进行了新的释解。笔者认为对秦始皇棺椁葬具问题还是有商榷和论证的必要,草成此文,求教于方家。 棺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实证。商周时期的国君或奴隶主贵族的墓中,都发现有棺有椁,且随葬品丰富。商王的陵墓从形制到规格上都大得多,称为“亚字形墓”。但在一些平民和奴隶的  相似文献   

19.
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史学界历来都有争论。我们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功又有过,历史贡献是主要的。本文只就他在完成统一大业中不拘一格用人才方面谈一点看法。历史上开创帝业的人物,一般在统一战争中,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都比较注意选拔和重用人才,能够纳谏,秦始皇也是其中之一。现就我们看到的材料,归纳举例如下:(一)从秦国的利益着想,重用敌国的人才郑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增加战争费用。公元前246年,韩国为了疲乏秦国的人力物力,使其无力向东征讨,就派有名的水利工程家郑国出使秦国,以帮  相似文献   

20.
秦始皇赢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史家早有定论。可是半个世纪以来,对他的颂扬却常常甚嚣尘上,他的反人类的残暴行为也似乎被认为是一种正当的行为。近年一些当红文艺家更是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国内外大演特演,还有人说这是在宣传和平,真是极大的讽刺!笔者不能不指出:这样的思想文化现象很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