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光 《文史春秋》2006,(9):8-10
1971年9月12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着成千上万名学生,他们手擎着彩色纸花进行“庆祝建国22周年”的游行彩排,大喇叭里播放着军乐和组织游行彩排的指令。不仅在北京,当天的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城市,同样都在为庆祝国庆忙碌着。然而仅隔一天,也就是9月13日,热闹欢乐的景象却被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31日,经上海《文汇报》记者邢晓芳的介绍,我在北京步入胡克实家。这位当年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今已垂垂老矣。也真巧,前一天正是他的八十大寿。虽然当年满头乌发如今已经变成灰白色,但是精抻仍不错。客厅的墙上挂着他与老伴于今在海中游泳的照片,还挂着“宁静致远”的横匾。  相似文献   

3.
李普 《炎黄春秋》2002,(10):28-35
北京大学有过辉煌历史,这辉煌不仅属于北大,同时也属于全中国。北京大学也有过悲惨和很不光彩的一页,同样也不仅属于北大,同时也属于全中国。感谢季羡林老先生把这一页记下来了,这就是他的《牛棚杂忆》。我相信这本书将流传下去,坚信后人将比我们幸运,他们将拥有更多的自由来充分探讨书中提出来的那些问题。否则我们这个国家就太没有希望了,我不相信她没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正>1970年,正在搞"文化大革命"的我国高校,曾对招生制度进行过一次彻底的"革命",就是你只要被推荐,不管文化程度高低、年龄大小,不经考试,就能进入大学上学,这些人被冠名以  相似文献   

5.
黄东 《百年潮》2008,(5):19-22
1968年10月21日,在香港一栋普通的民宅里,一次秘密的访谈正在进行。一位老人侃侃而谈,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负责大陆事务的两位官员和一位政治分析家时而埋头速记,时而打断老人的话提问几句,而桌子上的轻便录音机里的磁带也在飞速地转着……这样的场景诡异而神秘,这位老人是谁?他们在谈什么?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一种历史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注重伦理关系、强调道德至上 ,其最大优点就是注重人生的理想和精神因素的作用 ,而最大的弊端是重人治、轻法治 ,“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特别是将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充分显露出来。这说明传统政治文化对我们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 ,找到稳定的、持久的、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从传统中构建“现代政治文化主体意识” ,即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 ,要在重视精神理想的中国政治文化中 ,注入法治文化的基本要素 ,形成更科学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产于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为中国乌龙茶之极品,曾一度被炒到万元一两的天价。而就是这样的名茶,在风云激荡的“文化大革命”中,也险遭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8.
寒江月 《旅游》2000,(11):10-12
500多年前,哥伦布的船队来到了加勒比海沿岸,招待队员的民族自称“泰诺人”。泰诺人相信神灵保佑,泰诺文明曾主宰加勒比海地区,为何他们仅存数个世纪便消失无踪?是因为神灵的抛弃吗?我们不得而知。如今他们的神灵是否接受科学探险人员的窥视?科学探险能否揭开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9.
卢荻 《百年潮》2006,(8):25-3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广东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省委第二书记杨尚昆和省委书记吴南生等人,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闻名广东全省乃至国内外的"李一哲"大字报和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平反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郭洪云 《百年潮》2011,(5):76-79
“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在文艺领域动员一切舆论工具鼓吹“样板戏”的同时,对不符合其创作原则的作品极力进行“围剿”。1973年山东省话剧团推出的话剧《不平静的海滨》,便被“四人帮”定性为“大毒草”而在全国遭到批判。“四人帮”的党羽于会泳多次点山东省的名,说“你们一个《不平静的海滨》搞得全国不平静”,诬蔑《不平静的海滨》是“歪曲社会主义现实斗争生活,丑化工农兵群众,要害是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1.
“文革”中有一位19岁的高中学生,从1967年11月到1968年4月中旬,仅用半年时间,竞写就两部共计40余万字的政论文稿,对当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作出了自己的否定判断;对尚未折戟沉沙的林彪,对炙手可热的江青一伙,敢于无情揭露和辛辣鞭挞;对刘少奇所蒙受的千古奇冤大鸣不平。文稿广泛地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赵鹏  王永魁 《百年潮》2014,(6):63-67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如今,只要有基本的电子设备,人人都能把自己在键盘上敲下的文字变成字形端庄的黑体字。但曾几何时,在各种出版物上,这种字体却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语录所独享。有时还会为避讳带有贬义的“黑”字而将这种字体称为“粗体字”。虽未见到官方文件规定,但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直至“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用黑体字排印领袖语录是各种出版物一致遵循的“规矩”。那么这种“规矩”是在什么时间确立的?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废除的呢?  相似文献   

13.
孙振 《炎黄春秋》2008,(9):17-21
改革难,要想在乱时谋改革更难。身为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赵紫阳同志,在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后期,临危受命,心系民生,为解决城乡人民的温饱,冒着被打成反革命的政治风险,运用巧妙迂回的方法,谋求农村的经济改革。以后,“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民谣在中华大地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4.
朱元石 《百年潮》2007,(4):49-51
胡乔木从1961年夏开始病休,又在“文化大革命”中长期被审查和“冷冻”,直到1975年,在邓小平的交代下,他着手筹备和成立了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并开展工作。也就在此时,我有幸同胡乔木有所接触,并在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中深入了解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风格,而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时期,郑州工学院水利工程系。曾在灵宝县(1993年5月改设为灵宝市)设立教学基地,开门办学,并参与多座水电站工程的勘查、设计、试验、施工指导、更新改造和技术咨询工作。为了从“三亲”史料的角度来记录和保存这段珍贵的历史,我先后到郑州、洛阳、灵宝以及三门峡的许多地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一史实的当事人进行走访,查阅有关档案和报刊资料,并对征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力求使撰写的文章尽可能地贴近历史原貌,比较全面客观地还原事情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6.
杨连新 《百年潮》2014,(6):77-79
1966年,正当重新“上马”的核潜艇研制工作刚刚突破重重难关进入攻坚阶段时,瞬间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政治浪潮逐步渗透到全国各地。为核潜艇配套和参与核潜艇研制的厂、所、院、校有上千家,在这种形势之下,核潜艇工程不免也受到令人担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翔 《纵横》2010,(5):49-52
沙滩红楼是老北大的象征,铭刻着“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印记。从1918年红楼建成,到北京大学迁址到西郊燕园,北大红楼与北京大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在日伪统治时期,这座大楼却与北京大学有了暂时的分离。人们通常把西南联大看作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延续;而这时的北大红楼,先是被作为日本宪兵队本部使用,  相似文献   

18.
政治运动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即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工作了二十年,前十年即1956年8月——1966年5月,是开创和建设的十年,学部的建设有了相当的发展;广大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埋头做学问,学术研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泛滥,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连续不断,严重干扰和阻碍了学术研究的进行;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大都是为探究人类对现实社会认识改造的规律,几乎都与现实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中,往往混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区别,被冠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科研人员,几乎动辄得咎,学术研究陷于死气沉沉的局面。后十年赶上“文化大革命”,除去斗来斗去,就是全部被赶下乡去当农民或集中几年清查“5·16”,不论年长年少的知识分子都不得安宁,根本说不上坐下来读书。这些年的科研工作,陷于极大的困境。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高成林 《纵横》2011,(9):45-47
张际春同志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生前是党的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和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第二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文革”前,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  相似文献   

20.
看禁书,评禁书。中国古代的禁书“禁”不住,书坊可谓“功不可没”。那些‘’每淫”“诲盗”的小说传奇,是书坊出版的重点。它们甚至敢出版时事类书籍,公然臧否讳莫如深的朝政。“大胆妄为”之下,隐藏着怎样的中国政治尺度与自由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