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道家之学也是中国上古帝王之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在讨论统治如何治理天下国家时,十分强调治理应该“涤除玄鉴”,以一个虚静无私的圣人之心去治理天下。所以,十分重视治理的“圣人心智”.的建构,因而形成了一套“心智之学”。长久以来,人们却只偏重了儒家的“心性之学”,而轻忽了道家的“心智之学”。原因在于,道家是国家机器中的下层之仕,或在野的民间隐士(即所谓出世、小吏、民),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语: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庄子说:"水静尤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我们要用一颗宁静、富于接纳的心去阅读,才能吸收书籍中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智慧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浙学理论体系形成于南宋。“经世致用”作为原理性、纲领性观点,起码滥觞于《论语》,不独浙江文化中有;但把经世致用推演到极致,导出“事功之学”、“功利之学”,并形成了“农商一事”、“农商皆本”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这却是浙学所独有的。在中国古代,只有浙学中才有如此鲜明的、比较系统的重商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和旗手就是永康学派的陈亮(龙川)和永嘉学派的叶适(水心)。  相似文献   

4.
儒家礼学可以归结为"至善"之道,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圣人之境和致圣之道两个方面,儒家依照"至善"精神,塑造了"圣人"形象,构建起了"礼"学的思想道德大厦。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智慧观念和智慧特征必然凝聚在理想人格的设计上,中国古代的智慧人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具体呈现。三国时魏国人刘邰在《人物志》中说: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层次的人。又说:圣人这种称号,就是指智者当中最明智的人。可见,“圣人”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塑造的智慧人格的最高典范,“圣人”的本义就是与普遍人相比具有高超智慧的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思想家对“圣人”形象的描绘和被尊称为“圣人”的历史人物、传统人物,来把握中国古代智慧人格的基本特征。一、“条能”“各扬”“多能”、“多知”是智…  相似文献   

6.
田静 《神州》2014,(2):137-13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是维生素和无机盐,它本来就是食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不需要"渗透",只要不在"烹调"中丢失,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它就会受到欢迎并被吸收。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归结起来,"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梁启超在《教育与政治》、《为学与做人》两文中写道:"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可见,当今学校教育不仅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更  相似文献   

7.
中国版本学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致忠 《文献》2006,(1):3-10
一、版本学的脱胎与体现 中国版本学,迄今为止主要指的还是古书版本学,晚近图书的版本研究尚没有形成强劲的气候,所以我这里谈的仍是古书版本学. 关于什么是古书版本学,叶德辉在其<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中有过如下议论:"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板本为两种学派.大约官家之书,自<崇文总目>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为目录之学;私家之藏,自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齗齗于宋元本、旧抄,是为板本学.然二者皆兼校雠,是又为校勘之学."①这段话说得模棱两可,谁从这里也难以归纳出科学的版本学概念.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就是他把目录、版本、校勘三者的关系联系了起来,并谓:"本朝久治,超轶宋、元,皆此三者为之根柢."这三者为何?这三者就是版本学、目录学和校勘学.这对我们探讨什么是版本学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杨和为 《沧桑》2009,(3):129-131
中国是一个崇拜圣人的国度,圣人崇拜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挥之不去、唤之即来的深层文化心态。而当春秋末世,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一代宗师孔子在培养学生君子型理想人格的同时,也对超越性的圣人境界作了相应的界定与期许。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的圣人观念,即:一是注重修己,具有崇高的德行;二是能博施济众,安定百姓。二者缺一不可,而这就是后世儒家称颂的“内圣外王”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毛诗序》说:“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用公”。又说:“《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放系之召公”。对这种区分方法,人们很难理解。周南、召南是周公、召公的封地,两人都位列三公,为什么周南就是“王者之风”,召南就是“诸侯之风”?且“诸侯之风”是“先王之所以教”.那么“王者之风”是谁教的呢?先王又是指谁?孔颖达解释说:“王者之风,文王之所以教民也。王者必圣,周公圣人,故系之周公。”“诸侯之风.先王太工王季所以教化民也。诸侯必贤,召公贤之,故系之召公。”“感文王之化…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史与志的关系,专论甚多,散论不少,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从叙事的视角上进行分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史宏志微”。史(所谓“国史”)往往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着眼于从宏观上对历史进行检阅,偏重于对历史脉络的把握。相对而言,志更多地是立足于以一种较为平等的视角来“关照”历史,着眼于从微观上记录历史现象,偏重于对社会生态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志本身就是一种微观记述。当然,宏观和微观总是相对的,当把地方志本身作为一个特定主体的时候,宏观和微观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所言的微观记述就是从这样一个层面上而论的。  相似文献   

11.
阿西西是翁布里亚的灵魂,如果弗朗西斯科现在来到这座城市,他会发现这里依旧是他印象中的那座城市,那样一座还停留在13世纪的城市.圣人圣·弗朗西斯科的圣·方济各会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由他的追随者建立的组织. 阿西西之所以是世界文化遗产,与“圣方济各”是息息相关的,圣方济各是何方神圣?如果你去过圣彼得大教堂,你也许会经过他的雕像.但简单来说,圣方济各就是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且一生清贫.在他身上印下了耶稣受难时所承受的五伤用以感化罪人的硬心,使之痛改前非而得救恩,而圣方济各的圣痕也是至今为止罗马教廷唯一官方承认的圣痕.  相似文献   

12.
敬畏生命     
正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们应当恭敬与珍爱地对待生命。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畏天就是要顺应天道与自然;畏地则是心怀感恩,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中的万物;畏己就是敬畏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勃勃生机,呈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漠视生命,肆意践踏人类性命的暴行,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正义的严  相似文献   

13.
朱文化 《人文地理》1991,6(4):70-71
我于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参加了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地理科学研讨会,本文就是根据我在这次会上的所见所闻写的。古巴地理学家为举办这次研讨会花了很大的气力,目的就在于多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特别是要加强与拉美国家同行间的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古巴为首的拉丁美洲联合会,从而使之与泛美地理联合会进行抗衡。  相似文献   

14.
1998年8月16—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绩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皖南光明集团协办的“’98国际徽学研讨会”在安徽省绩溪县光明大酒店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徽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与会...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了如下一些探讨。一、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讨论、探究活动。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例如:我在讲"笔算乘法"  相似文献   

16.
浙游纪事     
宋红 《世界》2006,(11):75-75
③酒厂改制为.~,有限公司.一势头更劲禁偷饮者讳.必~酒字称清酒为.~,圣人几---浊酒为仁.气贤人‘~,注①丐洲于绿峰山凿池以贮泉水名清泉酉良泉②汉末行酒斗柄回寅春又甫人逢喜庆精神健箭发弓弦势力遭③魏晋风流垂玉牌圣贤滋味入银既②节.了轮花甲更从头水骡车程过婆州!东阳胜迹暂行游。①烟波浩渺双溪渡,②暮霭苍茫八咏楼。③太守登高情少畅,佳人落难韵多愁。长山未到应遗恨,石变白羊剩几头,.④①金华东汉曰长山,三国为东阳郡治,隋为婆州治所。②双澳在金华城南八、咪楼之东。乃武义江与东阳江︵今义乌江︶合流处。③八,咪楼,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我在有关部门支持、帮助下,先后赴福建闽西、北地区的建瓯、建阳、南平、建宁、泰宁、五夷山市(原崇安)、邵武、光泽、政和;闽中的莆田;闽南的泉州、云霄、诏安、东山;浙江的缙云、庆元,及贵州的龙里等地进行了学术考察,搜集、采访到诸多官书、档案中未曾记载过的史迹、史料,大大丰富了我对中国秘密社会的知识,订正了以往史料及论著中的讹误。深深体会到,进行史学研究,不仅要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现我把近几年调查所得,公之于世,以供史学界同行参考。一浙江无为教祖师应继南明清以来,在浙江、福建、江西等省…  相似文献   

18.
贠建农  ;贠德政 《沧桑》2014,(6):35-37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道"学在大多数世人眼中都是一种避世之学,正所谓"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隐君子也[1];后世道学家"出世主义"(如庄子)[2];道教的神仙化和玄秘化也给道学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叠嶂。但细读之下,《道德经》思想其实是出世的也是极聪明的为事方式,他的"道"其实是一种"做圣人"的入世之法。  相似文献   

19.
<正>泰州学派师承“阳明心学”,从“格物致知”出发,主张“百姓日用即为道”,将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列,视大众衣食住行、自然欲求为“圣人之道”,倡导建立“人人君子,比屋可封”的理想社会。由于强调人的主体性平等性,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学说甫一问世,即为士农工商各阶层广泛接受,吸引一批儒士名臣追随、  相似文献   

20.
“四句教”①引起后世学者众多的争论,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为阳明究竟是儒是佛?或“以排之实托儒之名”?表面看“无善无恶心之体”确实吸收了释、道的智慧,阳明自己也说:“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然而这实际只是上半截的略同,一涉及下半截,阳明就多有激烈批判,用他的话说就是道释“但有上一截,遍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上截同者不可诬也”。正是在极其重要的下半截上,儒与道释表现出根本不同的立场。阳明所说的上半截,乃是指形上界、超越界、本体界,儒释两家都将其收放于人的内在本心。他比较儒释两家说:“良知之体如明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