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镇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唐宋时期,福建地区的市镇迅速发展,数量剧增,南宋前中期达到巅峰,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市场。由唐及宋,福建地区的市镇呈现出分布范围向乡间不断扩大、聚集中心明显形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趋势。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来看,该区市镇大致以"交通型"和"生产型"为主。在"交通型"市镇中,以水路、海路交通为主的市镇相较于陆路交通市镇占据主流地位;"生产型"市镇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方特产生产型市镇为主。这是受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双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洪璞  李静 《安徽史学》2004,(5):33-37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市镇,各市镇的经济内涵是有所不同的,市镇经济内涵的形成与市镇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而市镇的经济内涵又决定着市镇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杨茜 《历史研究》2020,(2):65-87
15世纪中叶以降,江南开发重心向高乡转移,区域市镇化加速,"主姓市"现象突出。伴随明代地方社会权力结构从财富导向向科举导向的转变,一部分市镇"主姓"成功完成向士绅阶层的转型,继续着在权力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并表现出与市镇紧密的关系状态,其地方保护意识与相关行为,影响和反映着市镇的自我认同。晚明各市镇中权势"主姓"的"畛域之见",影响到州县日常的行政管理,甚至一度冲击传统基层区划组织结构。这表明,市镇与其区域内权势大族的关系,对基层地域社会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滇西的腾冲和直隶的张家口,都是因国家的军事需要而建立的军城。随着清代以后国家对内对外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又因商而兴,从军城发展成为商城。这种城市功能的变化,在清代有其典型意义,反映了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即城市经济功能的普遍增强,即使是位于边境的军事要塞,如果适应了国家区域经济要素流动的需要,也会发生功能的转变,腾冲和张家口就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成为边防要塞的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从"城因军兴",到"市缘路起",再到区域经济中心,完成从"军城"到"商城"的功能转变和社会变迁,反映了清代一批城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由柳成栋、黄锡惠、王宝平主编的《黑龙江市镇总览》.最近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收录黑龙江省的建制镇、自然镇(包括历史上曾设镇.今已消失和废弃的市镇)699个、失地市镇9个(含同镇异名·参见辞条112个),12万条字.该书详细记述了市镇形成与设置的年代,得名原因、地理方位、历史沿革、经济状况、人口、面积,是我省第一部市镇辞书.对发展地方经济.搞好城镇建设与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其一,"水乡古镇"究其实质为唐宋元以来尤其明时期崛起的商业性市镇,是介于府、州、县与乡村之间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商业性据点。从市镇的产生来源来看,虽然因素众多,但繁荣的乡村社会经济为其前提和基础,所以多由乡村市场、聚落和交通要道聚落发展而来,如同包伟民等人认为,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从市镇的功能和经济属性来看,主要  相似文献   

7.
苏北市镇工业的兴起改变了市镇经济结构,工业逐渐在市镇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刺激了市镇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苏北一批市镇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近代市镇经济的转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清末民国地方自治运动的展开,以及国家对基层自治区域划分的制度设计的不断变化,近代江南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划经历了一个由清末"城镇乡制"向民国初期的"市乡制"、1928年的"市乡街村制"、1929年的"区镇乡闾邻制"、1934年后的"区镇乡保甲制"转变的历史过程。与此同时,传统的商业市镇也逐步完成了由依附走向独立、由支离走向完整的政区实体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张连文 《沧桑》2012,(2):33-34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卫所林立,堡寨、墩台星罗棋布,大同地区以其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成为扼守和护卫京师的北大门。大同作为明王朝"九边重镇"之一,如何形成为军事堡垒严明条理、军事职能日趋完备的边防重镇,这也成为研究明代以后时段大同地区军事职能逐渐转变、城镇形制变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已形成过度膨胀。其特点为,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划上的"市镇化",高速超过了经济结构和经济功能上的城市化。必须强化商品经济观念和现代城镇管理智能,才能把行政建制上的市镇真正规划建设成经济结构功能上的城镇。  相似文献   

11.
1909年全线竣工的沪杭铁路,便捷了沪杭两地的交通及经济、人文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交往互动,同时,也使铁路沿线市镇货物、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使城乡和区域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对传统市镇格局和民众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浙北的交通区位优势使之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文化较为活跃的区域,沿线区域的交通、经济、生活方式及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过程,实质上就是该区域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过程,现代化铁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变迁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郭奇林 《安徽史学》2021,(5):94-103
全面抗战初期,美英媒体及其观察人士对中国将取得抗战胜利的前途做出强烈的预判.其时,正值中国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结构乃至社会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考察这一与其时中日战况相反的舆情及其深层原因,不仅有助于客观地了解抗战中国自身的重大变化,亦可通过第三方视角深入认识其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从一定意义上说,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变迁始于清末新政时期警政、商会、自治等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其中部分法规及其实践成果在民国时期得到承袭、调整和完善,逐渐成为华北市镇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分别形成了以唐山和石家庄、秦皇岛、漯河、泊头、羊角沟、周村等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变迁模式。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在1902~1937年间的变迁,既受到清末新政以来警政、商会、自治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安排变迁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对市镇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双重影响。这从一个方面表明,只有实现制度建设、市镇管理体制变迁与市镇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市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制定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关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内容不断深入,其中江南市镇依然是明清市镇经济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而研究其他区域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也较以前有明显增加。笔者撷取有关研究成果,将分区域对2001—2013年有关明清市镇研究的成果进行汇总和评述。  相似文献   

15.
近代市镇研究的回顾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放 《近代史研究》2008,(2):131-146
市镇是县级以下的农村商业聚落.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看,农村市镇包括市和镇两大类,前者包括农村定期市和常设市,后者包括镇一级的各类专业市场.其中,农村定期市和常设市是农村初级市场(或日农村基层市场),镇级专业市场属于农村高级市场(或日农村经济中心地).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依赖东部经济的扶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联邦政府的战争动员,推动了战时经济在西部全面展开。在短短的战时四年中,在高科技军事工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西部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经济地位也从战前依附东部转变到战后引领全国。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战争为西部发展提供了契机,政府利用战争的外力促进了西部自身内力与外力加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丁秀萍  马义新 《攀登》2001,20(Z1):149-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党员分布状况的新变化等对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一、序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飞速而难以预料的变革,各国间的竞争已由军事、信仰的对峙,转变为国家利益的对時。随之,外交的焦点也从以政治、军事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科技为中心。此外,世界各地区的经济集团化正在加速形成。如欧共体所进行的一体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日本国际化战咯所构想的亚洲太平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 2 0世纪初至今 ,中外学者关于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学术史角度全面总结已有的学术成果 ,指明有待完善之处 ,彰显今后的研究方向 ,对于促进明清市镇经济的研究不无裨益。一 明清市镇经济研究的阶段与区域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60余年的学术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 )开掘阶段 (2 0世纪 3 0— 5 0年代 )从严格意义上讲 ,经济史家全汉升首开中国市镇经济史研究之先河。他于 1 93 4年发表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①,以宋、明、清乃至现代中国庙市为研究对象 ,认为庙市乃定期市之一种。同年 ,日本学者加藤繁发表《清…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移民经济对会馆、公所兴起及区域市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燕  隋福民 《人文地理》2007,22(4):124-128
本文以苏州城为例探究明清时期会馆、公所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发现移民经济对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苏州城会馆、公所这类组织的专业化市镇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近代区域市镇化的影响,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