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祭天是人类大多数民族都曾有过的礼仪。但是由于时代、观念、文化的差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清入关前,满族的祭天活动跟汉族也有很多不同。比如满民族原是元旦堂子祭天,汉族则是冬至圜丘祭天。清入关后,在祭天礼制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清会典》上规定:“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常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纳西族人中,至今流传着这么两句口头禅:“纳西美布若”,意为纳西族是祭天的子民;再一句是“纳西美布迪”,意为纳西人古往今来看重祭天古俗。 据纳西族老东巴介绍,纳西人的祭天,分为大祭天和小祭天,大祭天在正月举行,小祭天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两种祭天活动,虽有一些区别,但内容却是一样,气氛也一样肃穆庄重。祭天有两种形式,远古的纳西部落大多是同一个姓氏的部落共同在一个祭天场举行;居住分散的村落,则单家独户进行。纳西古部落有束、叶、和、梅四大部落,分成普督、古许、古展等若干祭天群落。无论哪个部落,祭天…  相似文献   

3.
自《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多守为信条。直至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勅谕神乐观时仍在复述。清统治者则认为“祀典礼莫大于郊”,故依前明旧制,把祭天列为大祀,且居大祀之首。其典礼在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祭天乐舞,也随着祭天典礼变动着、延续着。 祭天始于何时?宋人高承引《黄帝内传》  相似文献   

4.
男女分校、男女分班都不是新名词了,3年前,上海、北京相继出现男女同校分班的试点,实施过程中广遭质疑。与此同时,在国外,“男女分教”却作为最新研究成果,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现在“男女分教”作为一个先进的观念又被引入中国,这一次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关注幼儿期的家庭教育。这就引起了一批教育专家和家长的争论:即孩子在幼儿期是否因性别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鲁木”是在卫藏一带普遍玩耍的一种游戏,是用唱歌的形式进行探测心理的一种风趣的活动。这种游戏主要由青年男女参加,而已婚的男女,尤其是老年人,已不再参加这种游戏了。这是因为“鲁木”歌蕴含的内容仅仅是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它是以青年男女相互猜看谁有恋人,谁没有恋人;看对恋人所持的态度如何;看找对象的条件如何;还要看父母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有无干涉和阻止等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来  相似文献   

6.
“剽牛祭天”仪式是独龙族最庄严最热闹的庆典,通过“祭天”仪式祈求上天的保佑,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独龙族人们吉祥如意,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蒙古族的祭祀始于远古时代,继传至今。分为对自然物的祭祀、神偶的祭祀和祖先的祭祀。一、对自然物的祭祀祭天祭天是黑龙江蒙古族最古老的祭祀习俗。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后,祭天的习俗保留下来,从帝王到百姓无不祭天。古代祭天,实行“悬杆祭”,即  相似文献   

8.
焚香的历史     
中国人焚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烟”成“烟祀”,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烟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就是后世所谓“烧香”。汉武帝对中国香事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武帝为求长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垄断,使香进入生活日用。就在这一时期,产自西域的真正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铜鸡的造型及发现手法作了分析,着重考证了古蜀人的“鸡崇祥”观念和精神信仰,认为其应是具有埋于祭祀坑、祭天、祀春以勾通天地人神等文化功能的彝器,系古蜀王的宇宙重器。  相似文献   

10.
灵台是我国文明社会初期一个祭天观天的宗教场所。文王称王后不久即“经始灵台”,目的是借助“天命”,使自己的王权神圣化。周原甲骨卜辞之“作天位”、“王其往密山升”等 ,可能就是周文王修建灵台、在灵台祭天观天活动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韩艳 《神州》2010,(2):76-79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春节古时叫“元旦”。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民间有关“年”的传说及春节习俗很多,现就大同地区的春节习俗略作介绍。 节日习俗 大同地区的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有时甚至于到二月二止。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这正是春节习俗的真实写照。 农历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悟道成佛。是日,大地霞光万丈,万物生辉,佛教徒们视该日为佛主的“成道节”…  相似文献   

13.
女演员的兴起与清末民初上海社会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演员在中国出现得较晚。20世纪初,以上海女演员的出现为肇端,引发社会上一场“男女合演”的激烈论争。上海作为商业和时尚化的中心,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演员及“男女合演”现象之所以较早在这里兴起,这既是戏剧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受当时政治、经济、化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上海社会风俗与社会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到20年代,女演员成了一个公开的表演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男女合演现象已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14.
“弌日”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湖北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发现一座春秋墓,在出土的随葬器物中,铜盘、(?)的铭文有历日“唯正月成辛亥”、“唯正月成已未”。有学者已将这两个历日跟传世春秋齐器国差(缶詹)铭“国差立事岁成丁亥”(《殷周金文集成》10361,以下简称“《集成》”)相联系。不久,又看到李学勤先生指出郧县铜器历日“正月”等同于“正”,即“夏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阴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独具风彩的民间传统“元宵节”,又称“元夜节”、“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据《岁时杂记》说,这是沿道教陈规。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其实,“上元节”的起源却在道教之前。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历史 ,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 ,仅南朝陈一家。如此显得特别 ,其中必有缘故 ,而该朝祭礼活动中也颇有独特之处。《陈书》卷三《世祖纪》云 :(天嘉 )三年春正月庚戌 ,设帷宫于南郊 ,币告胡公以配天。辛亥 ,舆驾亲祠南郊。自西汉成帝时起 ,“祭天于南郊 ,就阳之义也” ,并以先祖及百神配之① 。此制为历代所承袭 ,陈朝亦然。“永定元年 ,武帝受禅 ,修南郊 ,圆坛高二丈二尺五寸 ,上广十丈 ,柴燎告天。明年正月上辛 ,有事南郊 ,以皇考德皇帝配 ,除十二辰座 ,加五帝位 ,其余遵梁之旧。……及文帝天嘉中 ,南郊改以高祖配”。陈后主嗣位 ,…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用香历史久远。古籍有对舜帝登基时的一段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裎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端。既月乃日,勤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①这段记载主要是说舜接受了尧禅让的帝位而举行祭礼.奉举着燃烧升烟的柴木.告祭天地和其他神明以及山川。  相似文献   

18.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女真人接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在反抗辽朝、凝结民族力量的过程中,射柳祭天发挥了重要作用,金朝建国后,阿骨打改射柳祭天习俗为拜天射柳礼制,在大定、明昌年间这一礼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南高营,民主的“樱桃树”上,最终还是结出了庙堂政治的“石榴” 正月十五,何建国耳鸣的得厉害。这一天,南高营的选举再一次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