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历史学的话语体系蕴含在世界史的研究、编撰和教学之中,其实质是中国学者如何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界定人类历史的性质,如何阐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观点和判断,体现的是中国学者将世界历史理论化的途径,目的则在于实现自身的学术话语权。新的时代必然要求不断发展的话语体系,这就需要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梳理世界史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炼世界史研究的核心概念、表述框架和阐述方式,彰显中国世界史研究和编撰的当代理论视角。从生产和交往两个基本概念进一步分析世界历史演化的内在动力,显然是其中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通过生产和交往两种基本动力构建的分析框架,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仅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自然体现,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延续与断裂:全球视域下的历史变迁。来自中国各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激烈而又理性的学术论争。 相似文献
3.
我非常认同印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封底上的四句话:“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外国历史与中国历史的结合,学术品位与大众口味的结合,关注转型中的中国。”这是本刊明确的宗旨和准确的定位。概括起来说,就是出于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的科学性在于其客观性和真实性,而历史学的真实就像历史本身一样遥不可及。历史学家在试图揭示历史真实之前,就自动并预先地选择了一套虚构性的语言修辞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老照片”引出的史学话题——关于历史学理论的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当一些美术出版社以人体画册招徕生意的时候,山东画报出版社社长汪稼明独辟蹊径,将过去时代的旧照片(其中许多为私人收藏的生活照)搜罗来结集出版,不想《老照片》竟一炮打响,在中国图书市场占尽风光,引得仿家蜂起。近来“老照片”系列图书又有新发展,笔见到一本名日《张家旧事》的图册(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是为名字学家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允和女士自6岁至50岁的私家照片专集,照片的一旁还配有 相似文献
6.
历史哲学作为一门历史学和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长期以来对历史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实证主义、古典历史主义,以及后来的后现代历史哲学,每一个历史哲学的观点不仅对于历史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历史学家们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由于历史学科所具有的主观性,采用什么样的历史哲学观点,相应地必然会反映在历史学家的著作之中,从而以这个观点的名义还原历史。因此,如何公允地从众多历史哲学观点的不同中选择自己所坚持的观点,进而延伸到历史学研究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历史观点,成为历史学科严谨化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对后现代主义历史哲学的阐明分析中提取出其作为一种历史哲学所具有的指导价值.从而相应地看到其对于现代历史学研究中所具有的重大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11日至14日,第四届全国历史学高级论坛在甘肃兰州举行。会议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国内历史学界20余位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全国历史学高级论坛由清华大学历史系于2004年最先发起,主题为“21世纪的历史学”。2005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再次举办,议题为“中国古代社 相似文献
8.
9.
10.
我非常之高兴 ,本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以中文出版。我非常欣赏中国对我的著作感兴趣。我最初的文章之一《美国和德国思想中的兰克形象》在 196 2年就已经有了中文译文 ,后来我得知它的翻译者就是本书的翻译者何兆武先生。后来我的《欧洲史学的新方向》( 1975年 )和我与哈罗德·T·派克合编的《历史研究国际手册》( 1979年 )两书均于 1989年在北京出版。多年来我和北京大学张芝联教授有着密切的学术接触 ,自从 1980年“历史学的历史与理论”创建以来他一直是该国际委员会的一个活跃的成员 ,也曾是我在布法罗城的客人。齐世荣教授在 1982… 相似文献
11.
评章学诚的史学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 ,“史学史”的概念和学科体系的创建是 2 0世纪初由梁启超明确提出的。但是 ,中国史家的史学史观念却由来已久 ,而且随着史学的不断发展 ,史学史观念的内涵也逐步丰富与深刻。本文初步考察了 1 8世纪中国史家章学诚的史学史观念 ,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中国史学史之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以往中国历史学轰轰烈烈的专题讨论,不仅凝聚了史学界的绝大部分精力,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或历史解释系统。它决定着中国史学的研究与编纂,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当前的史学学术转型无论如何不可能回避这些旧课题。从史学学科体系的角度看,改造旧课题,将其转换成为新课题,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史学学术转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董铁松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8,(2)
春秋之时,史学作为学科远未形诸事实,然孔子历史思想与史学意识则多有表现。孔子伦理观念中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共同体的认识;其以天人、古今、有道无道、文质等相对概念分析概括历史的变化;认同礼乐制度的不断完善,视其为人文的核心;重视君主及其道德在历史上的作用;敬鬼神而远之,以考量历史及其过程的途径去体贴天命,透散出历史理性;以文化传承者自任,整理、保存并阐发典籍;总结历史,以为救弊方案,体现出明道经世的史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学术发展史上,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进入20世纪,西方史学在“新史学”的旗帜下,取得了新的成就。科学地认识20世纪的西方史学,借鉴其有益的内容,对当代中国史学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一是随着史学家历史视野的开拓,研究领域迅速扩大,传统史学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广泛采用新的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学新的史学方法和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二是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强调现实决定了历史研究要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中国世界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在于独立地对世界历史进行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受“左”倾思潮影响的教条主义史学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史学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纷至沓来。史学工作者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重新学习,调整步伐,注重历史学的学科特性,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规律性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争论。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发展史意义的规律,一种是历史认识论意义的规律。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把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当作历史规律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一些学者反思过去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对历史规律的研究开始进入到历史认识论的层面,对规律的理解日益深入和具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如果从史学思想的角度考察问题,就会发现我国传统史学经历了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过程。这两种史学思潮在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各方面都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征。揭示由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转变的内涵及其意义,有助于阐明中国传统史学发展中某些内在规律。可以进一步深化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Zhizhong Qiao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2006,1(1):84-96
To promote historical research today, one needs to create a vigorous environment for historiographic criticism,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and state of all fields and topics of history, and to enhance the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All these three aspects,
which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alled “historiography.” Their essence is the basic method for deepening the study
of historiography as a whole and refining its bran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They can help us to form
a healthy scholarly mechanism to review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which would be cru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Translated from Nankai Journal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2, 2004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是当代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料之一。发掘和继承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作为我们史学创新的起点,这是当前历史条件下史学发展的要求。近50年来国内关于史学传统的研究从整理史学遗产工作开始,对史学传统的研究逐渐从内容的总结上升到对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挖掘,并就一些史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现实意义展开讨论,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从中可以预见中国史学传统研究的趋势和前景,为新时期史学进行新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史学大国,我国史学的特点是:历史记载和历史撰述的连续性;传世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史编纂形式的多样性;重视人事、重视经世致用的社会性。中国史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近年来我国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造诣的史学工作者,应该关注史学发展趋势,关注有倾向性的史学现象,促进中国史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这是我们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