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拿破仑曾说:一支鹅毛笔能抵三千毛瑟枪。日本人显然是深谙此道的。从明治时代(1868—1911)开始,无论是早期对“大东亚共荣圈”的鼓吹,还是后来“大陆开拓文学”对满洲移民侵略活动的粉饰,都可以看出日本文学家在军国主义思想及侵华“国策”的形成和实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起的巨大作用。而在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更是不遗余力地实施“文坛总动员”,召集大批文人、记者,组建了一支“笔部队”,发动声势浩大的“笔征”。这支表面上文质彬彬的“笔部队”与穷凶极恶的“枪部队”互相配合,双管齐下。“枪部队”在战场上源源不断地杀人  相似文献   

2.
椎名麟三是战后日本转向体验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成名作《深夜的酒宴》和早期作品塑造了一系列转向者的艺术形象,深刻表现了军国主义专制统治时期日本左翼运动的转向现实。体现了战后日本作家对法西斯独裁统治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的暧昧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   

3.
吉屋信子和林芙美子是侵华战争时期日本表现最为活跃的两位女性作家,其曾于1938年作为“笔部队”成员来华,之后分别创作了《波涛》《女人的教室》等作品。通过探究此类作品得以问世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日本女性作家的“性别”既是日本军部及媒体有意利用的“标签”,亦是作家本人着意凸显的个体特征。若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作品中所建构的“铳后女性”形象,可以透视日本女性作家如何诱导广大日本女性积极协助侵略战争的内在机制,进而追究其应当承担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4.
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靖国神社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的精神而建立的,它利用了日本神道教的国教的地位,把供奉在靖国神社中的阵亡的日本军人作为国家的“英灵”,使靖国神社成为战前日本的“国家宗祠”。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靖国神社更成为鼓吹军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工具。战后,靖国神社在形式上失去了国家神社的地位,但仍是日本右翼势力和保守政治家的重要政治阵地。他们竭力争取恢复靖国神社在战前的显赫地位以及鼓动“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实际是为了否认侵略战争的责任和罪行,否定战后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历史的正义审判,同时也是要用靖国神社这一精神枷锁使日本人民持久地受到桎梏。我们应当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从思想与战争认识的深度思考靖国神社问题。  相似文献   

5.
驳“虚构”论者对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新攻击高兴祖新一轮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真相逐步为公众所了解,日本知识界纷纷起来揭露战争的侵略本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旧军国主义分子虽心犹不甘,也不敢公开宣扬自己...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全世界人民再一次掀起了对法西斯战争罪行的声讨,和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反法西斯战争拯救了全人类。但是.近几年来,在日本,却有一些人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他们首先从理论上否认挑起侵略战争的责任,从文字上抹掉关于侵略战争的记录。日本的文部省几年前就修改了中学教科书,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侵略。1993年以来,日本政府的几位内阁成员在公外讲话中,也多次企图否认战争责任,甚至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进行辩护。这就引起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两战间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及其对外扩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在日本兴起。法西斯主义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政治,更提出了一系列扩张理论,强化了近代军国主义确立以来的对外侵略政策,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作了社会动员与理论准备。由近代军国主义体制的制约,新兴法西斯主义可以区分为民间(即不穿军装的)法西斯与军队法西斯两大类别。借对外战争实现其大陆侵略政策,同时反击民主派势力,这是军部法西斯与民间法西斯势力的主要契合点。日本法西斯扩张理论的基本特点在于,为论证对外战争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动员民众投入战争,它们遍及思想文化各领域,花样繁多、内容庞杂。既有对于传统武士道、日本主义、天皇中心论等思想的兼收并蓄,更主要是一批现代法西斯理论家、活动家针对时局提出各种论述,以及军部各决策机构制定策案纲要所确认的指导思想,表述形式五花八门,极富于诡辩性、多样性、独特性、应用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著作中两次提到的法国文学博士李霞儿是一位在神学、文学等方面有一定造诣,具有宗教信仰的法国博士。他于1916—1920年滞留日本。对比处于战争中的欧美,明治维新后,因侵略战争获胜、获益,使日本社会呈现出繁荣景象,以及东方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和”与“礼”的社会氛围,这些都让李霞儿产生了宗教般的痴迷,继而把日本看成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郭丽 《史学集刊》2017,(1):87-95
二战中,日本"国民皆兵"、"举国一致"疯狂对外扩张侵略,国民也是战争参与者和责任主体。对于中国等被侵略民族而言,日本国民是战争加害者;在日本国内,国民则是战争受害者。日本国民的战争加害者角色及受害者境遇,一定程度上是由强调"忠君爱国"、以培养对天皇等权威绝对顺服的"忠良臣民"为目标的近代教育灌输所致。教育及教育工作者沦为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势力的工具和帮凶,对对外侵略战争负有间接而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二战中,日本"国民皆兵"、"举国一致"疯狂对外扩张侵略,国民也是战争参与者和责任主体。对于中国等被侵略民族而言,日本国民是战争加害者;在日本国内,国民则是战争受害者。日本国民的战争加害者角色及受害者境遇,一定程度上是由强调"忠君爱国"、以培养对天皇等权威绝对顺服的"忠良臣民"为目标的近代教育灌输所致。教育及教育工作者沦为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势力的工具和帮凶,对对外侵略战争负有间接而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淮南煤矿是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创建的官办煤矿.日军侵占淮南煤矿,目的在于掠夺淮南煤炭资源,为其侵华战争服务.为此,日本帝国主义采用高度垄断的方式和掠夺式的开采方法经营管理淮南煤矿,使日伪时期淮南煤矿的经营管理具有垄断性、掠夺性和残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Recent pub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Irish Studies have begun to address the previously neglected issue of Irish involvement in the First World War, including some limited attention to Irish First World War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etry of two nationalist writers who joined the British army, namely Thomas Kettle and Francis Ledwidge. Kettle was a public figure who had served as a Westminster MP and his poetry expresses the political complexity of his responses to the outbreak of war and to the Easter Rising. Ledwidge was first and foremost a poet and the article explores and evaluates that aspect of his oeuvre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war poetry.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主义统治期间,滞在的数百名日本作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随笔、戏剧。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日本人的生活写照,理应在日本近代文学史和日本殖民主义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位置,但实际的情形却是至今沉睡一隅。本文重点通过耙梳葺理这些表现了日本殖民主义扩张时期民众心理的作品,为读者正确解读那段殖民主义侵略史,提供尽可能翔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1933年2月,日本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小林多喜二被日本反动政权虐杀后,在中国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鲁迅、郁达夫、夏衍、楼适夷等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们纷纷著文,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行径。同时,又满怀国际主义深情为小林多喜二的遗属募捐。由此,在中国文坛上,一大批留日归来的左翼文学者以小林多喜二等进步日本作家的作品为“火种”,进一步掀起了中日文学的交流高潮。  相似文献   

15.
In 1919 the British historian G. M. Trevelyan complained about the ‘not very large stock of English literature on Italy’s part in the war’ that had just ended, a phenomenon he attributed to ‘the mutual ignorance of the English-speaking and Italian peoples’. Nearly a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situation seems to be no better. Secondary sources as there are devote only passing mention (if any) to the war stories that were put together by British and American writers who visited, served or worked as volunteers in the Italian front between 1915 and 1918.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give some details about the Italian front writing of these committed individuals, whose praiseworthy contribution to the war effort was, indeed, fighting the above-mentioned ignorance.  相似文献   

16.
祝曙光 《史学集刊》2021,(2):131-144
因日本殖民者在朝鲜实施强制动员计划,许多朝鲜青年被迫或自愿应募为战俘营看守,协助日军看管盟军战俘。日本战败后,盟国为了追究日本法西斯虐待战俘、侵犯人权的罪行,设置军事法庭进行审判,一些战俘营的朝鲜看守作为BC级战犯被起诉和审判,129人被判决有罪。朝鲜BC级战犯背负“对日协力者”的名声,遭遇来自亲朋故旧的蔑视,同时给在故乡的亲人带来了不堪承受的精神压力,一些战犯既不能回归祖国,也无法融入日本社会,面临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扮演了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双重角色。他们为了洗刷罪名、恢复名誉、争取合法权益而进行了持久的抗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近代日本开始进入战时体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和确保农村的稳定,军部控制下的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打击寄生地主、扶植自耕农和保护佃农的战时土地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日本政府不得不对土地和粮食推行严格的统制政策,进一步使战时的土地制度走向极端,同时消弭了农村的寄生地主制。日本战时的各项土地制度是决战体制下的非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中日文学交流的主要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以及旅日文人。他们多为饱学之士,且好交友喜翰墨,常与东瀛的一流文人宴饮赋诗、笔谈雅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篇章。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诗人的创作欲望,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汉文学的复兴与发展。同时,他们还以游记、随笔等形式,把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等介绍给国人,为国内同胞了解日本的文学艺术、世俗人情、自然风物等提供了生动、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二叶亭四迷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在日本文学史中曾被埋没多年。同样,在中日两国的鲁研界,谈及对鲁迅产生影响的日本作家,二叶亭也不在其列。但是二叶亭在鲁迅留日期间发表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及文论的译文,这成为鲁迅通往俄罗斯文学道路上的一座重要的桥粱。在小说创作上,因为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小说流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二叶亭作为筚路蓝缕者,替鲁迅完成了过渡期的挣扎和探索,使鲁迅在高于历史的平台上起步,一举奠定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