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民族学界和民俗学界的许多同志认为藏族只有名而没有姓。即使有个别藏族人说自己有姓,也被认为只是在名字前面冠了个房名或封号。甚至有人还说由于同名者多。为了不使相互混淆就在名前名后加上职业或绰号以示区别。其实不然,至少在朵康(今四川、青海和甘肃藏区)牧区的绝大多数藏族牧民是有姓的。本文简单介绍朵康牧区藏族牧民姓氏的来历、传承等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2.
《中华遗产》2013,(11):112-117
早在战国时期,祠堂就出现了,但在住宅内或附近祭祀群祖的近世祠堂,却是元代后出现的。自元以后,不仅贵族官僚,就连士庶人家也在祠堂祭祖。有的家族甚至是先建祠堂,后建住宅,比如乾隆时期的福建莆田,它的祠堂多得把县里五分之一的地方都给占了。  相似文献   

3.
现存鲁普一巷17号的夏扎府邸,原是旧时贵族遗产,是老城区最古老的非寺庙建筑,大约建造于十九世纪初期。近200年的时间,沉淀下的历史,依然伫立的是栉风沐雨的老房子,而留给现在居住其内的人们的,也许将是,也只能是一段回忆。  相似文献   

4.
李洁 《江淮文史》2004,(3):134-145
全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忙着拆除老房子。当华夏大地上的老房子越拆越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才会猛然意识到本土的一些不可替代的重要标识已经稀罕了!屈指详数,那些储藏着历史风云、标志着时代特征的老建筑们,已经成为暴发的水泥楼林里衰老而稀疏的老人,正朝不保夕地等待着被那些毫无特色的方楼埋葬。于是,每次到外地,我在工作之余的惟一爱好,就是对照着当地地图或某一本书去寻找那些苟延残喘的代表性老建筑。  相似文献   

5.
夏扎大院     
现存鲁晋一巷17号的夏扎府邸,原是旧时贵族遗产,是老城区最古老的非寺庙建筑,大约建造于十九世纪初期。近200年的时间,沉淀下的是历史,依然伫立的是栉风沐雨的老房子,而留给现在居住其内的人们的,也许将是,也只能是一般回忆。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又是一个政权的名称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称谓,高句丽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又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其间还曾被作为中原政权所设置的地方机构县的名称。它们的沿袭关系是族名——县名——政权名。高句丽民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  相似文献   

7.
一座桥梁名称的演变和所处位置的地理变化,其实也是一个地方的地情记录,记录着地方历史的变迁,记录着地方的乡风民俗,同时,也勾画着地方的山水原貌图。比如,康熙《汉阳府志·卷三》中,就有一长串桥名:永安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了。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一直到了周朝,还有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的规定。最初的姓大概是部族名称,经过不断发展,分化成许多不同的部落,为了便于区分,同姓部落就有了各自的名称,即氏。后来氏专指部落首领。在上古时代,只有贵族才有氏,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9.
噶当(bka gdams)派,亦译作迦当派、甘丹派等。是西藏佛教“后弘期”最早出现的一个教派。西藏佛教宗派的名称,一般以寺院名称和地方名称命名者占多数,也有以所传教法或其特征命名的。噶当派是以其所传教法的特征命名的。“噶”为佛语,“当”为教授或教诫,噶当派认为,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言语,应该不分优劣、不作取舍地把一切言语作为一个人成办佛道的教授,不折不扣地付诸实践,故称为噶当、意即“佛语教授”。  相似文献   

10.
从整日忙碌的八廓街挣脱出来,漫步在顿显清静的老城区,一座座外墙或黄或红或粉白的建筑就矗立在狭窄巷道的两旁,在拉萨明媚的午后阳光下呈现出迷人的影调。这其中就有一座称为"夏扎"的贵族院落,属于前西藏地方政府大贵族夏扎家族,只是现在少有人提罢了。  相似文献   

11.
阿远  沈旦  辽远 《旅游纵览》2010,(5):24-31
<正>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贵族气质。它仿佛生来就是主角,现在因为世博会,更成为全世界的人都想去的地方。除了逛世博馆,在这里,你还可以徜徉在阳光下树影斑驳的街道,体会它精致的质感;或奔跑过崭新的马路,仰望高耸的建筑;或穿梭于超级购物中心的试衣间,倾己之囊疯狂一把。  相似文献   

12.
西周晚期至东周之初是早期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受西周晚期社会政治变动的影响,该时期的历史表述产生了诸多重要变化。其一为表述主题发生转变,由原来侧重表述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转而侧重贵族家族或诸侯功业等主题,开东周诸侯国史述作之风。其二为历史表述的内容与主旨渐趋丰富多元。西周衰亡刺激时人反思历史,审视时政,开始就历史动因提出不同的解释模式,实即私人述史的一个开端。其三为述作群体扩大,人数较多的中下级贵族及普通士阶层开始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部分贵族士大夫摆脱旧观念的约束,就历史与政治发表看法或讴歌主君,"君子作歌"之风由此而起,实为春秋家史兴盛局面的滥觞。  相似文献   

13.
九百户人家将告别布达拉宫脚下张丹,多穷70多岁的强巴克珠出生在布达拉宫脚下。现在他正准备告别他那8间老房子,和其他900户邻居一起迁出拥挤不堪的布达拉宫广场."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真舍不得搬走,"他说。"但是布达拉宫广场需要整理,而且政府要按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在旧西藏,三大领主即官家(封建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约占全西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左右。这些贵族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贵族称为“亚溪”。他们是历辈达赖喇嘛的家族成员,也是西藏最大贵族阶层。 第二类贵族称为“第本”。这些家族的祖先曾立过功劳或者是名门望族的后代,排大贵族行列。  相似文献   

15.
周静 《沧桑》2011,(1):79-80,87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农奴的解放使该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奴的解放是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作出的一种自救式反应。在农奴制改革前政治经济地位就开始发生变化的贵族因农奴制改革带来冲击性的影响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反应各异,一部分贵族无所适从,消极应对,彻底变卖土地,沦为无产者;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贵族对所处现状作出积极的调整,他们或凭借自己的实力希望挽救他们正在失去的辉煌,或转向现代资产阶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领头人;更多的分化为俄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中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俄国政治中具有影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西周王巡活动反映了早期王权运作的特点。周王常行至畿内大贵族的宫庙,对隶属于大族的小宗宗子或师氏等中下级贵族加以册命赏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宗法势力,形成王与大小贵族权力相维的体制。周王频繁巡行于西周多座都邑之间并处理政务,弥补了早期交通条件及管理手段的不足,同时亦是对都邑内贵族势力的制衡。周王亦常巡至畿外,裁决涉及地方族邦的诉讼,召集邦君、诸侯举行宴饮、大射等活动,借此拓展王权的影响及考察诸侯是否忠顺等。春秋以后随着统治制度的完善,君主频繁巡行失去了必要性,巡游逐渐被视为君权任性的表现,开始受到某些道德原则或制度的约束,儒家所提倡的巡守之制正是针对早期王巡活动所做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7.
吴若峰 《旅游》2004,(8):30-37
很多很好的老东西在慢慢被人遗忘。每年夏天,人们在绞尽脑汁寻找一个凉快的地方度过炎炎夏日时,却忘了中国还有四大最经典的避暑胜地。这些地方不仅风景绝佳,郁郁葱葱的森林、大片的竹海,或者就面向大海,而且这里还有上百栋各种风格的美丽老别墅,别墅的主人都是曾经在中国呼风唤雨的外国人、中国的军阀贵族。如今,岁月流逝,但风景依旧,很多老别墅还是百叶窗、壁炉,还是吱嘎作响的木地板,回廊依旧在,花园依旧在。  相似文献   

18.
很多很好的老东西在慢慢被人遗忘。每年夏天,人们在绞尽脑汁寻找一个凉快的地方度过炎炎夏日时,却忘了中国还有四大最经典的避暑胜地。这些地方不仅风景绝佳,要不是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大片的竹海,或者就面向大海,而且还拥有数量庞大、风格各异的美丽老别墅,别墅的主人都是曾经在中国呼风唤雨的外国人、中国的军阀贵族。如今,岁月流逝,但风景依旧,很多老别墅还是百叶窗、壁炉,还是吱嘎作响的木地板,回廊依旧在,花园依旧在。  相似文献   

19.
近出韩伯豐鼎铭文,其时代约在西周昭王之世或昭穆之际,记述地方史官接受中央王朝卿事司、内史之命,传达于地方,为韩伯、伯二氏度量、析分土田,并返回成周向王朝复命之事。通过这篇重要的铭文,再结合师永盂、裘卫盉、五祀卫鼎、晋侯苏钟、引簋等金文材料来看,西周王朝对内外服贵族有较强的控制与约束机制,特别在内服区域,通过设置于基层的三有司、师氏、地方史官,可以直接管理各地的土田与庶人,处理贵族家族的土地分配与交换,达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愿景。  相似文献   

20.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的率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以崭新的面貌驰骋天下。勇猛骠悍的八旗劲旅所向披糜,使满洲贵族最终踞于九五之尊位,在错综复杂的历史长河中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 不过,天道兴衰有其自己的规律,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也不以个人或某一集团的意志为转移,每一个民族都有一部自己的荣辱兴衰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