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后的八个月内,虽然占领了一些城市,但付出的代价很大,折兵70余万,在战局上开始丧失主动,从1947年春开始,不得不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东面,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西面,重点进攻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企图将我中央领导机构赶出西北,然后集中力量击破华北解放区。  相似文献   

2.
《沧桑》1994,(5)
第四章 北线轶事一、“看来阎老西确实要比蒋介石小气得多”在中路军转战晋西,吸引和牵制晋西阎军的同时,左路军在徐海东军团长的率领下,于1936年3月18日,离开灵石,进攻介休、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今清徐县),一步步地进逼太原,以调动、吸引和牵制间军主力.至清源后,作为军团长、左路军总指挥的徐海东,亲自率领骑兵连,一次次地游击晋祠一带,作出进攻太原的姿态.  相似文献   

3.
第四军的沿革与变化1926年蒋介石取得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位后,于是年夏,奉大元帅府命令率领八个军北伐。部队从广州出发分三路进兵:以第二及第三、五、六军进攻江西、江苏、安徽后向津浦路推进;第四、七、八军进攻两湖后向平汉路推进;以第一军经福建、浙江攻上海。进攻两湖各  相似文献   

4.
正1939年10月1日,毛泽东为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沦陷区》(当时即简称"日本在沦陷区")作序,指出:日军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可能性已经不大,今后当转往政治进攻和经济进攻,"所谓政治进攻,就是分裂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制造国共摩擦,引诱中国投降"。"所谓经济进攻,就是经营中国沦陷区,发展沦陷区的工商业,并用以破坏中国的抗战经济"。"敌人为了确保占领地,为了灭亡全中国,它就用经营沦陷区来准备条件。"因此,他号召大家"研究沦陷区"~(2)。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即出兵侵占我东北三省.1933年,又派10万日军分三路进攻热河.不久又以“以华治华”的政策派遣大汉奸热河省主席张海鹏与崔兴武、蒙奸李守信等率兵大举向察哈尔省进犯.4月28日,日酋小柳津指挥日军1000余人,与汉奸李寿山、崔兴武的伪军2万余人,并出动飞机十几架向察北重镇多伦发起猛烈进攻,阎锡山的战将赵承缓率部进行了抵抗,终因众寡悬殊,最后不得已而退出多伦.不久察北四县张北、沽源、康宝、宝昌等均沦入敌手.这样,便形成了“平津告急”、“华北危亡”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6.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实行所谓“重点进攻”,即把进攻的重点放在陕甘宁和山东两个解放区。面对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延安的情况,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转移到陕北清涧县枣林沟。27日,中共中央在枣林沟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相似文献   

7.
武汉的青年学生一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勇敢地向各种黑暗和腐朽势力进攻.在本世纪30—40年代,当日本侵略军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时,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再次以自己的英雄行为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亡的壮歌.  相似文献   

8.
1933年5月,蒋介石在江西南昌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坐镇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进攻,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  相似文献   

10.
安庆保卫战的胜负,直接关系着当时太平天国京都——南京的安危,这个战役,是太平天国后期战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对此问题,兹作如下的叙述与探讨.一、当时军事形势与安庆保卫战的重大意义安庆保卫战前夕,敌我双方军事形势的主要特征是这样的:长江上游的太平军,以防御代替了进攻,清军则展开了战略性的大反攻;至于长江下游,太平军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复灭了清江南、江北二大营,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是,长江上游却没有因下游的军事胜利而制止住敌人的进攻.  相似文献   

11.
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地面进攻发起三小时前,从科威特的东海岸实施钳制性的假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调动敌人,掩护主力在西海岸实施的主要进攻。 请记住,行动要逼真,要让萨达姆深信不疑。 完成任务的密码是:帕梅拉’。 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地面进攻发起三小时前,从科威特的东海岸实施钳制性的假进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调动敌人,掩护主力在西海岸实施的主要进攻。 请记住,行动要逼真,要让萨达姆深信不疑。 完成任务的密码是:帕梅拉’。  相似文献   

12.
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对八路军的进攻常通过扫荡作战进行.冀中军区在1942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的大扫荡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除了日军本身实力占优、战术上进行一定调整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日军此次作战不是一般扫荡,而是以彻底摧毁冀中根据地为目的的作战.冀中军区没有在扫荡初期及时觉察到这一点,只以一般扫荡来对待,最终在局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被迫转移.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方志》2005,(5):62-64,61
3日沈鸿英抵平乐,部署进攻梧州、桂平。29日,以4个师的兵力,分3路向粤桂联军发动进攻。沈荣光指挥贺县一路出信都攻击梧州;邓瑞征指挥柳州一路出武宣攻击桂平;陆云高指挥蒙山一路出潆江截击平南、藤县水道。  相似文献   

14.
尹萍 《中州今古》2000,(4):44-47
中华人民解放战争到1947年初,国民党军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失败后,继而抛出了所谓“黄河战略”。改为以黄河进行正面防御,集中兵力向我陕北、山东战场实施重点进攻。妄图首先击破陕北、山东我军,尔后夹击消灭华北我军。其正面豫北不仅是联系陕北、山东战场的战略机动的枢纽地带和打通平汉线进攻华北的前进基地,也是敌战略上最为薄弱的环节。该地区集中王仲廉集团四个整编师、暂编第三纵队,和孙震集团的两个整编师,共95000余人。 敌人正在加紧对我陕北、山东战场实施重点进攻。鉴于其南线正面薄弱的有利态势,根据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濒临破裂.国民党持续推进"剿共"部署,日本的中国派遣军亦有计划于1941年春季集中兵力肃清河北、江苏、山东三省.中共中央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采取政治上进攻、军事上防御的应对方针.就皖南事变一事,日军认为国共最终会相互妥协,不会对战局造成大的影响,参谋本部亦因"南进"方针,否决了中国派遣军的计划,要求其在"南进"之前对国民政府军事施压,以便于从中国战场脱身.中国派遣军趁汤恩伯集团为"剿共"而调动之际发起袭击,即豫南会战.中共继续在军事上保持克制.豫南会战影响了国民党军队的"剿共"部署,但未能改变其方针,国民党甚至讨论赶在日军进攻陕西之前,先出兵攻下延安.就在此际,日军开始为消灭卫立煌集团而集结兵力,并有意散播将进攻陕西的虚假情报,隐藏其作战计划.国民党在日军压力下,软化立场向中共请求支援,许诺中共"配合作战"便可谈好"根本问题".在皖南事变善后的过程中,日军虽非有意去影响国共关系,但其军事行动打乱了国民党的部署,为国共关系的缓和提供了"转机".抗战期间日、国、共三方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在皖南事变的善后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敦煌文书《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所见的两次战争分别为:发生在727年吐蕃进攻河西瓜、肃二州的唐蕃战争,为该时期双方间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战争.这次吐蕃行军,取道青海通河西及西域的一条间道--玉门军道;吐蕃再次进攻肃州的时间为759年,仍取道玉门军道,其间双方进行了一次神秘的肃州谈判,此为史书所缺载.  相似文献   

17.
1947年年,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实施的全面进攻屡战屡败,蒋介石决定改变策略,先收缩兵力,重新集结后进行整训,然后再实施重点进攻。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接替薛岳,驻徐州全权指挥“剿共”事宜;同时,以汤恩伯为第一兵团司令,在山东一线集中精锐寻机进攻鲁中地区,并在适当时机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进行决战,进而歼灭华野主力。未战先闹内证整t十四师孤愚阵前整编七十四师,原为七十四军编制,整编后才形成此番号。师长张灵甫,陕西长安人,黄埔军校第4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2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撕毁「停战协定」与「政协决议」,向解放区进攻,向八路军新四军进攻,因而挑起了反动的内战。这种反人民的战争开始后,我军在毛主席「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的指导下,屡歼敌人,给予重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华既定战略进攻方向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侵华既定战略进攻方向考察徐勇海峡两岸所讨论的侵华战争初期日军进攻方向,实指日军在战略进攻阶段,如何通向其进攻顶点,即攻占武汉的基本路线。过去在讨论中,忽略对日本战略方向意图的考察,本文拟综合考察其历年计划方案,缕析其基本线索。一武汉素称“九州通衢...  相似文献   

20.
1860年夏秋间胡、曾对援京的不同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夏秋间胡、曾对援京的不同态度陶海洋1860年8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在北援问题上,湘军人物态度不尽相同。胡林翼所部湘军,当时正在皖北,面临着陈玉成部太平军的强大进攻。但是,胡林翼一方面布置后撤,以顾全湘军大局,另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