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悦 《旅游纵览》2014,(4):343-344
我们在利用网络在反腐中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的同时,还要防止冲击政府威信、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不受侵犯,这是执政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时必须做好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还远远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探索,要在发挥网络监督在反腐败中的作用的同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网络监督,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成本与效率、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管理等等。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公民消费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经营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浅谈经营者法定义务以达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段泽宇 《区域治理》2022,(12):87-9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其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伴随着与股东知情权相关纠纷的案件也随之增多.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股东知情权权益的保护一直存在漏洞和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我国近年来股东知情权之诉、公司抗辩事由的分析,找出该类案件中值得探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莹莹 《神州》2014,(9):203-204
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把“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益诉讼主体规定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目的是建立由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互相补充的起诉模式。然该规定是一个概括性和指引性的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将消费者协会规定为公益诉讼主体,确立了我国“基本法+单行法”的制度模式。随着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日益常态化、扩大化,消协自身力量有限和我国市场经济处在发展和完善之中。本文试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探究,对适合我国的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公益诉讼主体体系的设想,以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引发了大量的“圈地运动”,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虽然这些矛盾与补偿安置措施等有很大关系,但是不应该忽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知情权的缺失。程序正当是保证合法性的必要前提,要想防止失地者知情权的缺失,程序正当必不可少。本文试图从知情权保护角度入手,探讨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普及和发展,商务活动和电子网络的结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不可阻挡的新趋势。这种新型的商贸形式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子商务固有的虚拟特点更容易造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因此,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电子商务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知情权概述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知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知情权是消费者的一项最基本权利,也是消费者得以作出购买决策的信息依据。在传统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神州》2012,(11):248-248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普及变得更加容易,然而同时也使著作权人的权益面临更大威胁。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人权利的侵犯性和侵权行为的随意性都更加凸显。本文就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领域出现的若干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如何解决和完善现行著作权保护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在美国的中国公民权益受侵犯案件时常发生的现状,结合对从美国回来的华侨进行的社会调查,从国际法的视角,分析了在美国的中国公民权益受侵犯的主要现象和原因;指出了侵犯在当地的中国公民权益,是对国际法上关于国际人权保护和反种族歧视原则的践踏;并就如何保护在美国的中国公民权益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周培桂  袁野  杜俊博 《神州》2012,(34):161
我国设立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价值选择是维护正当的竞争秩序、兼顾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财产权益,这同时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价值追求。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重大损失"的认定,应以权利人因侵权行为而丧失的竞争优势或者商业机会为主,兼顾商业秘密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俄罗斯海外同胞权益保护的法律根据、俄罗斯海外同胞权益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俄罗斯海外同胞权益保护制度的特点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俄罗斯海外同胞权益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我国侨务法治建设提供一些经验借鉴。研究显示,俄罗斯重视海外同胞权益保护立法,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其相关立法既有专门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也有散见于各部门法的有关规定,内容涉及国籍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保护等;俄罗斯通过专门立法、实行有限双重国籍制度,为海外同胞权益保护奠定法律基础,并且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向着更为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纠纷也逐渐增加,如何在旅游纠纷中保障旅游消费者的权益已然成为了旅游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从法律角度,对我国旅游消费者保护法规的构成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在旅游纠纷中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闫树超 《黑龙江史志》2013,(15):236-237
在当今的现代公司活动中,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是相分离的,有其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大多数股东都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决策掌握在公司经营者的手中,相对于董事、高管等公司经营者而言,股东对于公司的信息知悉程度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就很容易导致公司的经营者利用这个优势侵蚀公司利益,损害股东合法权利。在这种情形下,股东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公司法》在股东知情权方面的规定并不完善,本文将通过介绍股东知情权,分析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其中的缺陷和不足,并最终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84年8月31日,我国城市中的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简称市消委会)成立。从此,揭开了广州地区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李晶 《攀登》2003,22(6):83-8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几次修宪,公民私有财产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我国宪法第12条中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13条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地提出了“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问题。由此可见,完善对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对于在调动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健 《神州》2013,(9):235-235
公司慈善捐赠信息披露问题近年引起社会热议,源于其规模逐步扩大并与很多问题紧密相关:股东知情权、商业秘密、及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等等。披露慈善捐赠信息主要是出于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制约公司经营者不法行为的考虑。而目前我国法律尚不完善,亟待通过立法对公司慈善捐赠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及其他详细信息作出相应详细规定,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6.
褚燕赢 《黑龙江史志》2013,(19):147-147
<正>档案信息网络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就是保护涉及个人档案信息的网络隐私权。网络隐私权虽然与传统的隐私权在保护重点上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仍存在共性。尽管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中的隐私权保护面临很多困难,但随着人们保护隐私权意识的增强,加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侵犯隐私权的现象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这些措施包括法律、行政、技术、道德伦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市场资讯     
《收藏家》2016,(3)
正文化部发布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国文化部2日在京发布了日前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并选择3月15日这天开始施行。这份《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核心内容围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出要立规矩,强化主体责任。意味着国家要求画商等经营者对所售艺术品"负全责",这对之前国家规定的艺术品交易中买家全责的彻底颠覆。《管理办法》还强调,艺术品经营单住不得隐瞒艺术品来源,误导消费者;不得以集资为目的或者以非法传销为手段进行经营;未经批准,不得将艺术品权益拆分  相似文献   

18.
张振焱 《沧桑》2010,(1):51-52
笔者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定义进行分析后,笔者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给出的定义是: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合法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换上其他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进行销售的行为。经过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性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侵害的是一个复杂客体,它既侵犯了商标权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侵犯了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与商标反向假冒者形成业务关系的不知情的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定义进行分析后,笔者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给出的定义是: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合法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换上其他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进行销售的行为。经过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性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侵害的是一个复杂客体,它既侵犯了商标权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侵犯了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与商标反向假冒者形成业务关系的不知情的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0.
郎田丰 《沧桑》2010,(4):64-65
我国传统保险法理论认为,保险代位求偿权仅适用于财产保险,而不适用于人身保险。通过对保险代位求偿权理论的法理分析以及对保险的性质与分类的再讨论,本文认为不应笼统地一概否认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使用,应该根据定额保险与损害保险的分类方法对人身保险再予以细化分析来判断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与否。同时本文亦提出了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适用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