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流动与近代中国城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最富生气和活力的形态之一,产业革命以来城市化浪潮靡满全球的社会现实已充分证明其本身的普遍性。与此同时,在人文社会科学界,至少有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对此给予热情的关注。纷繁复杂的城市化理论,林林总总的城市化研究成果,又使“城市化”概念本身显得模糊不清,甚或无所适从。大体而言,社会学家从人类行为方式的角度考察,认为城市化是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化的过程;人口学家强调城市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地理学家视城市化为…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农村人口城市化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战略;也是适应小康后人民生活要求提高,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城市功能增强的生活家园建设模式。参考国外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科学理论,国内多年来有关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各地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现实方式,归纳了新型城市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化不仅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还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区域的扩张和城市外貌的更新。而其中,城市区域的扩张和城市外貌的更新,必然引发城市建设与历史物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是城市地理学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人口城市化的动因,目前学术界众说不一,各持己见,各具其理。本文从人类生态学角度参与人口城市动因机制的再探讨,将人类生态位理论引入城市系统的研究,认为城市与农村生境之间的人类生态位适宜度之差值便是驱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之"势",是促进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动因;并认为控制城市规模,阻止或延缓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办法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从而提高农村生境的人类生态位适宜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判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测度和评价城市化水平高低时应该对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绝对规模进行综合判断。学界通常用市区非农业人口口径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外来人口考虑不够。对这种偏小的口径进行修正后发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至多略低于同等收入下的国际城市化水平。从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的适应程度看,中国的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发展状况类似的国家相比有偏低的倾向。因此,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存量部分已经"人满为患",未来城市化的着力点应是城市的增量部分,包括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城市的设置。应进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创业制度等制度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理解中国城市生活方式:基于时空行为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娜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19,34(2):17-23
面对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研究与规划需求,如何理解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分析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方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转型期背景下,受到制度与市场双重力量的驱动,中国城市生活方式表现出特殊性。本文从生活方式理论、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生活方式与时空行为的关系,指出从行为角度进行生活方式研究的可行性;提出基于时空行为变量测度生活方式的指标体系,将出行模式、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和日程安排作为度量生活方式的核心指标;并构建了生活方式的影响机制分析框架,提出制度、技术、地理背景和社会关系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理解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与居民生活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文地理》1989,4(4):54-60
本文简要阐述了台湾的城市(人口数量)等级,城市人口分布。重点分析了台湾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的三个阶段--城市人口普遍增长、大城市人口聚集、中心城市人口扩散--的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和规律以及原因。根据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述了台湾人口迁移与空间因素的相关程度与原因。最后还指出台湾人口城市化速度与台湾的经济结构变化相一致和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英国城市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浩 《史学理论研究》2006,1(4):104-114
城市化发端和发展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只是大大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城市化水平是国际公认和切实可行的前工业时期城市化的测量指标,但如何进行测定又决定于研究者对城市定义的看法。以往的研究者认为中世纪英国是一个低城市化水平的社会,而晚近的研究证明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根据现在对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中世纪英国不是城市化的“低水平状态”,很可能从13世纪晚期到14世纪早期起进入了城市化的“一般发展状态”,并在人口锐减的条件下基本保持下来,为工业革命后攀登“中等发展状态”这个城市化的第三个台阶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如果对城市进行文明进化的评估,城市化不仅指都市空间的扩展和建设,也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文明化。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的城市象征和现代都市生活的源头与核心,其发展历程可以窥见人们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建构理念,即以现代化、西方化及其融合一体的生活方式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标准。上海近代生活方式的文明化是新生活运动、西方物质文明的输入、华洋混居带来的慕洋生活方式、知识界的宣传教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和塑造的。对此进行探讨,有助于推动当下城市生活进一步文明化,也为民俗学的城市研究拓展领域。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文明诸因素的综合表现,也是文明时代物化的最集中概括。城市发生进程或者说城市化进程也就是文明发生、文明化的进程。最早的文明社会应该在最早的城市里出现。是城市这种凝聚的大型聚落形式,将发生文明的各种因素集结起来,最终迸发文明生活之花。城市向周边乡村扩展与渗透,实质上就是文明生活的扩张。 (摘自《华夏考古》2004年第1期)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段宏振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文明诸因素的综合表现 ,也是文明时代物化的最集中概括。城市发生进程或者说城市化进程也就是文明发生、文明化的进程。最早的文明社会应该在最早的城市里出现。是城市这种凝聚的大型聚落形式 ,将发生文明的各种因素集结起来 ,最终迸发文明生活之花。城市向周边乡村的扩展与渗透 ,实质上就是文明生活的扩张  相似文献   

12.
叶智彰 《客家研究辑刊》2001,18(1):17-19,31
关于客家民系的本质,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是纯粹的汉族”。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台湾学者陈运栋等。第二种观点认为客家民系以汉族为主体,承认与古百越族的支系畲、瑶、苗、 等少数民族,特别是畲族通婚和血缘交融。持这种观点的人占多数。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少数的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都市人口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都市”,传统的解释即是指通都大邑,《汉书·食货志上》曾谓:“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反映出都市作为商业中心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效能的不断扩大,如果用现代的标准来划分,都市就是指具有一定的全国意义的大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民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仍然在近代的基础上缓慢地进行,人口城市化,即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194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总数已达到5765万人,比1893年增加1.45倍,年平均递增率为16.1%,城镇人口比重由1893年的6.0%增加到10.6%,这一速度固然不能同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上升阶段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人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行业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陈列内容和展示形式为我国博物馆大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不仅发挥了博物馆收藏、教育和研究等功能,而且在本行业的精神产品提供方面做出了贡献。结合本人在行业博物馆的工作实践,对行业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谈一下比较浅显的见解,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博物馆同仁批评指正。一行业博物馆的特点“行业”“和行业博物馆”这两个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解释,我个人的理解,行业是指国民经济分类中比较集中,比较独立,具有代表性、广泛性的某个经济分支或经济体系。或者可以理解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与社会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婕  胡滨 《人文地理》2012,27(5):6-12
趋势和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表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远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其实质为社会、文化、制度的构建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究其缘由,除了政策制度的因素外,资本和权力的勾连以及"经济达尔文主义"是其"质料因"和"动力因"。这种对城市化经济性的过度追求必将带来土地金融危机、社会极化、空间区隔和"原子化社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缺乏尊严感和安全感,集聚社会风险。因此,城市化发展应从规模的追求转向到对质的追求,构筑一种"城市如家"和"充满选择机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地方自治,是欧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参与政权提出来的。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实现全民政治,其一领土不能太大,其二人口不能太多。人口太多,领土太大,让人民直接表示公意是困难的。这种理论,已隐约地显示了近代地方自治的特点。著名思想家杰弗逊对地方自治尤为重视。他说,地方自治和普及教育是实行“民治”的两大基础。实行地方自治,一可以吸引人们关心政治和公共事物,二可以使人民卓有成效地监督政府,“防止它的一切权力集中到一个人,少数人,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开展了“北京城区角落调查”。调查报告指出:“所谓‘城区角落’,是指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的局部地区。归纳起来,城区角落具有环境脏乱、市政基础设施不足、危房集中、管理相对薄弱和贫困居民比例较大等特点。”经过调查,他们将北京的“城区角落”分为七种类型[1],其中“文物保护”型名列首位。调查说明为:“北京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很多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和历史街区,这是北京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但不可否认,不少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和历史街区在维持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前,英国的城市正大幅度地向下衰落.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与就业率也加速下降.自1951年以来,最大的城市所拥有的人口已失去了三分之一.这种衰落是否仅仅是人口非中心化的一种形式,还是"反城市化"(Counfer-urbanisafion)的主要表现.城镇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增长,而反城市化则与此相反.历史告诉我们,人口的非中心化这一现象早已存在.十九世纪工业化期间,城市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一些城镇停滞不前,一些衰落了,其它城镇则迅速发展.但是在城镇地区基本上都是  相似文献   

19.
于娟娟 《风景名胜》2021,(5):0100-0100
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但过多地追求城市化发展,引发一系列“城市病”,比如,环境病。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承载力降低,在高强度的城市承载下,发生空气污染及水资源枯竭、噪声污染等问题。同时会引发经济病。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增长,钢筋混凝土及矿石能源等过度开采,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导致我国能源不断枯竭,经济发展水平随之受到影响。最后是社会病。我国城市及乡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人际关系较为冷漠,居民缺乏安全感,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此,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代,郭沫若同志著《青铜时代》一书,提出了“青铜时代”这一史学概念,以代指我国的商周时期。但他对“青铜时代”这一概念的文化义蕴并未作具体的阐释。此后,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界得到承认并被广泛使用。然而,学者们对这一概念的文化义蕴的理解和诠释,却是见仁见智,各持其说。其中,具代表性者大体有二说:其一,认为青铜器是我们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