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北亚民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方衍最近几年,学者于东北亚地区民族研究多有所得,成果卓著。通常认为,东北亚即亚洲的东北部,一般指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俄罗斯东部和蒙古国一带。东北亚地域广袤,周原,自古居住着许多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开始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东北史的研究出现一个热潮,东北通史、断代史、民族史皆有著作产生,其中关于东北民族地区行政建置的情况,学界亦有一定的涉及,尤其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切入的较为多见,在当代为数较众的研究成果中,鲜有系统而完整的论述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的专门著作。程妮娜先生的《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厚重而舒缓地为我们展现了一部中原王朝对东北民族地区的辖治史迹,读后观感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3.
综论略论中国古代的“天下”、“国家”和“中国”观陈玉屏《民族研究》第1期中国民族、政权、疆域研究孙进已《东北史地》第1期中原古代文明进程中的“万邦”时期李民《中原文物》第1期春秋时期诸侯国是独立主权国家吗?———与叶自成先生商榷杨恕王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4期刘渊政权的出现与北疆民族主动认同“中国”的开始———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二宋秀英李大龙《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2期东北内蒙地区金代之政区及其城市发展王明荪《史学集刊》第3期界壕与长城论辨三题(上、下)冯永谦《东北史地》第2、3期论清朝疆域形成与…  相似文献   

4.
黄河流域及其支流的民族,自古就互相迁徙。夏代、商代已形成东、西方民族互相在异地或中原立国,演出了一幕幕兴衰剧,西周更是如此。长江流域及其支流的民族亦然。  相似文献   

5.
初唐正史修撰中对东北民族认识源于魏晋史料的积累。通过梳理文献,以初唐为分界线总结其前后的差异规律,厘出其后对东北民族定位变化是缘于唐宋之际民族大融合与中原王朝整体战略调整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东北史研究专家、吉林大学历史系程妮娜《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史》(以下简称《朝贡史》)一书,已由中华书局于2016年3月出版。该成果曾被立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北古代民族朝贡制度研究"),并成功入选了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认真拜读之余,笔者认为,这部长达70余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是一部有较高见地与深厚学养的研究成果。一、宏大的学术视野。东北民族朝贡制度作为边疆民族服属中原王朝政治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代民族,长期居住在西喇木伦河流域,北魏隋唐时,契丹和中原一直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唐末,契丹乘中原战乱之机,扩大疆域,成为我国北方的强大民族,统治北中国达二百年之久。北方的一些国家和民族都把契丹作为中国的同义词。契丹族的历史在我国各族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史料不足,记载又互相矛盾,因而对契丹社会发展进程的认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沧桑》1993,(3)
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历史上产生过许多勇猛善战的武将。从三国到金代的八九百年间,史书有明文记载的著名将领就有数十人之多,堪称山西之最。朔州历史上没有出过知名的文人,而武将却如此之多,又集中在从三国到宋金这段历史时期,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地理、历史、文化诸多方面原因的。朔州紧位于雁门关、宁武关之北,这两个关口,自古一直是中原汉族政权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所以古代民族之间的战争冲突在这里异常频繁。汉代的匈奴,隋唐时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伊犁地区的锡伯人在不少人眼里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当年他们为何要从东北迁徙到遥远的新疆?如今生活在乌孙山下的锡伯人,难道真是清乾隆年间戍边将士的后裔?这个自古以箭法精绝驰名于世的强悍民族,现在生活怎样?带着一个个疑问,笔者专程来到这里进行了采访。 万里迁徙伊犁边陲 据史料记载,锡伯人世居中国东北。在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期,他们的祖先鲜卑部落就提弓携箭,飞马驰骋于呼伦贝尔、绰尔河、嫩江、松花江一带。古代的锡伯族是一个靠渔猎为生的部落,他们用弓箭、长矛、木棒和线网猎兽捕鱼。“雪飘如蝶飞,驰骋共撒…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对多民族历史的撰述是我国史学史上的一个传统。我国的民族史工作起源很早。司马迁在民族史工作方面就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在他的《史记》中,关于民族历史的记载是很多的。他按地区的形式,分别写出北方、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民族历史。在他以后的史学家,对民族历史也都有所撰述。虽然他们的思想,观点不很一致,对于民族历史的记载也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但民族史作为历  相似文献   

11.
土族自古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而今,随着土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族青年踏入了大学的校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振兴国家和本民族而孜孜不倦地学习着。  相似文献   

12.
承德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文化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一直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融汇地带,南北经济类型交错,多种文化因素荟萃,而文化交错必然会产生更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民族文化。本文概述了承德民族文化遗存的丰富多彩,论述了对承德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论团结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一定的考古遗存同文献中一定的族称目联系,是考古研究者和民族史研究者的共司企望。然而往往因为资料的片断性和方法的不当,这种企望反而造成众说纷纭的混乱局面,并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就东北古代民族史而言,西晋陈寿《三国志》中的东夷部分,是对东北诸族有较明确的相对位置、分布区及文化特征的最早记载。这些记载以三国时代中原人与东北诸族的实际接触中所获的知识为依据,追述的史实多仅止于秦汉之际。但东北考古中已经比较清楚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今黑龙江省所辖地区自古被认为是蛮荒之地,但几千年来黑龙江地区先民们创造了鲜卑、渤海国、金源、女真等辉煌灿烂的文明,这其中以鲜卑文明最早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建立北魏政权,积极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鲜卑为东胡后裔。东胡为我国东北部古老游牧民族,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引服虔语说:"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  相似文献   

15.
肃慎,也被记为息慎、稷慎,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被中原文献所记载的古民族,其主体称谓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多次变迁,现已成为满族主体、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见于记载最原始的共同先祖.  相似文献   

16.
北方游牧民族与定居农业民族即汉人的对抗战净,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而长城,则是这一对抗战争的象征。首先越过长城,把版图推进到东夷地区的,是设置上谷等五郡的燕国,从此以后拥有众多民族的中国东北地区经常出现于史书之中。一般以为这一时期处在燕昭王时代,即战国后期。 自燕国设置五郡,中原系统文物开始流入该地区,至此该地区稳步登上历史舞台,故将此之前划为史前时代。本文所要探索的正是中国东北地  相似文献   

17.
正回鹘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早期活动于漠北,即今蒙古高原,与中原王朝联系密切,故中原汉文史籍对回鹘及其先祖有着较多的记载。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崩溃,部众西迁到河西走廊、新疆和中亚地区。由于当时西北地区强权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界限往往被人忽视,将“中国文化”等同于“中原文化”导致在人们的中华文明概念中很少有区域文化的成分。事实上“中原文化”只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中国东南地区的百越文化也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于“中国东南沿海自古即有一海洋文化圈”犤1犦,福建作为百越中闽越族的活动中心,以其显著的海洋性为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统治中原百年间,并不象拓跋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那样,在中原文化中消融尽尽,而是至今仍作为中华民族一员,为现今中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样是北方民族,可是统治中原后的历史结局截然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和这些民族相比,蒙古族进入中原之前,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方向。即文化底蕴不同。拓跋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都是以较低的游猎——游牧文化,并长期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之后,直接进入中原,因而对中原文化的隔膜较少。而蒙古族是在对与中原文化不同质的我国北方民族游牧文化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又先受中亚文化影响之后才进入中原的,因而其本身的传统文化内容较独特,对中原文化产生了一些抵触。但蒙古族最后还是从中原文化中汲取了许多文化营养,发展壮大了自己,并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因而才能说,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农牧文化结合繁荣中华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正>东北边疆指从山海关到黑龙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生活在东北边疆的各民族在生活习性乃至信仰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在经过了肃慎、东胡、穢貊这三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种族后,分裂形成各个部落民族,并逐渐同汉族融合走向汉化。一、肃慎及其分支发展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民族是肃慎,也写作息慎、稷慎。商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