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涉及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经济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肯定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贡献,同时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政治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严格界定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深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功能的根源;社会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从价值维度反思科学技术应用的伦理失范,同时从制度维度批判科学技术应用的目标错位。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呈渐趋加强的态势。到世纪末,可以说已蔚成风气。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积极成果,以创造我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倾向的思潮,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又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激活马克思主义阐释现时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剑屏 《神州》2014,(8):164-164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无论对批判当代资本主义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莉莉 《攀登》2013,(5):35-41
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笔者认为,从地域性、理论主题和世代性三个方面来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种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的理论形态,即或是仅就“世代性”脉络来考察,生态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发展的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6.
蒋贤斌 《攀登》2004,23(2):45-47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是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左派用以捍卫和重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德里达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正是它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所在.是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继续存在的合理性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杰 《神州》2013,(23):170-171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倾向的思潮,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联。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又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理解马克思主义,激活马克思主义阐释现时代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档案管理理论,分析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嬗变的档案管理认识问题,从档案的收集观、鉴别观和利用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王宏堂 《丝绸之路》2010,(2):111-11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化是现代化的理论前提,现代化是中国化的逻辑延伸。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一关系,才能真正转化为中国人民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物质力量,才能应对当代世界和现代生活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具体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歪曲,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原理的新体系、新发展。本期发表五位学者的笔谈,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1.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罗德尼·希尔顿的中世纪:历史主题的探讨》两本著作,从多个领域和角度回顾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及现状,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立足新形势、新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与目的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欧洲中世纪社会经济史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等问题,显示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对这些新动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尽管在一些理论问题上,我们的认识与其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李金 《攀登》2009,28(6):43-46
本文分别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试图从中找出处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间关系的办法。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性与本土化的统一。一方面,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完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另一方面,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推向世界。此外,要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吸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一、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当代西方诸多的新史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史学劲旅。国内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这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致。但近20年来关于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日渐得到填补,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给史学界带来的宽松学术环境。总的来看。史学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该领域的知名学,其成果大致表现为一些编的专门论述和数十篇发表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考古学研究范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库恩认为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的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建立在某种公认并成为传统的重大科学成就(如牛顿的万有引力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基础上,为共同体成员提供把握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一套理论和方法论信条,一个可供仿效的解题范例,它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言,全球化是某一地域内部的现代化逐步与世界性现代化浪潮相接轨的过程和结果,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该地域的内部规则与各种国际游戏规则的异质趋同和制度再创新过程。文章认为,如果将全球化视为一个发端于工业化和经由现代化承继的社会大变动过程,那么现代国家的出现及其发展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民族和民族国家的演进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关系密切,二者在全球化时代同样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冲击;而这一世界性大变动过程,在一个多世纪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当中就已得到了天才的预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属于西方地理学界对文化产业研究的萌芽阶段,其研究只限于少数实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则是其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化产业就业的地域特征、文化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的作用、全球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集聚体/集群实证、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文化产业管治等七个方面。今后还需展开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文化产业就业的微观属性,文化产业发行、消费环节,产业集聚体/集群多类型的实证,文化产业低效/无效管治的实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西方20世纪文艺复兴史研究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做了系统的述评。三大研究热点分别是:以社会生活为焦点的文化史研究,以人神对话为线索的思想史研究和以风格为主题的文学艺术研究。本文力图勾勒出文艺复兴史研究领域不同学派和学者的历史研究理念、方法。笔者在阐述诸如家族史、新柏拉图主义、和谐与冲撞风格等学术问题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基本想法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霍布斯鲍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进行重新认识。首先,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创新表现于对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思想的定位和对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模式的认知。霍布斯鲍姆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激励着几代人的理论准则与思想体系,“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我尤其重视历史唯物主义,我相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它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霍布斯鲍姆强调这种观念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历史指南和研究提纲,把它视为历史唯物主义史学研究过程中一种既是行动指南又具有强大解释能力的重要理论。在此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也应尽可能成为全面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科学。霍布斯鲍姆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所具有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的西方史学理论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国的史学理论研究已取得显著的进步,特别是近20年来的成果令人瞩目,如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先有《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宏著的问世,继有《马克思主义史学新探》那样有开创性的作品出版,更有史学理论(包括历史理论与历史学自身理论)等方面的诸多论著的发表,在此不容——赘举。  相似文献   

20.
陈云的一生,是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生。他认为,加强理论学习,是党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责任,是体现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对于共产党人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学习哲学,是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具体的革命工作和防止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的基础条件。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发展马列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学习其他理论和文化知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