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文和 《古今谈》2007,(4):33-34
沈定庵先生的《定庵随笔》再版,送了我一册,再读之后也平添了许多感叹。感叹之一,就是重新体味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老话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金士希 《古今谈》2005,(2):40-40,50
在电视连续剧《济公》中一些寺庙里的一幅幅楹联,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些楹联几乎都出自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沈定庵先生之手。  相似文献   

3.
1926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南京紫金山孙中山先生墓地,举行了庄严隆重的中山陵奠基礼。但是,就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奠基礼上,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冲突。 孙中山先生晚年亲手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局面。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国民党内的右  相似文献   

4.
2013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船王"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内外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新发现卢作孚"热潮,卢作孚先生生前的观点,都被一一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乃至重新认识。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成为这些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名言的深远含义,本刊特约记者贾晓明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散文作家卢晓蓉女士和她的先生、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向他们两位请教关于卢作孚先生与教育之间的诸多话题。  相似文献   

5.
2013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船王”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内外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新发现卢作孚”热潮,卢作孚先生生前的观点,都被一一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乃至重新认识。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成为这些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名言的深远含义,本刊特约记者贾晓明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散文作家卢晓蓉女士和她的先生、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向他们两位请教关于卢作孚先生与教育之间的诸多话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一辈文物、考古学家如董作宾、容庚、商丞祚等先生本身也是书法家,王振铎先生也是其中一位,不过王先生的作品存世很少。文化部文物局文保所刘志雄先生在一次扫除的垃圾中发现一纸王先生的遗墨,装裱后,经王世襄先生两次题跋,认为这不仅是一件书法作品,也是文物修复领域中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7.
马大成 《古今谈》2008,(2):8-12
梁漱溟先生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马一浮先生,是浙江省文史馆第一任馆长。他的家史扑朔迷离。滕复先生写的,2007年8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代儒宗——马一浮》根据马一浮自述中“明以上世系不可考”一句,就对马氏的家史不作考证,这对了解儒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现今在介绍马一浮先生文章中,其家史一段都没马一浮先生自述清楚。更有甚者,1995年12月,由高文德先生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竟将“一代儒宗”马一浮收入该辞典中,定马一浮为回族,这更是毫无根据也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8.
徐弘道 《古今谈》2002,(3):12-12
约在1962年,客居台湾的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画了一幅画,通过旅居在香港的我的叔父徐正旅先生寄给我,让我转交给周启人先生。这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高约一尺六、七寸,宽约一尺二、三寸,画不大,但用笔粗犷雄健,水墨淋漓。  相似文献   

9.
王秋方 《收藏家》2000,(5):35-37
这是我国近代著名书画家、鉴赏收藏家周肇祥先生作的一首砚铭,由其友汤涤(定之)书于砚背,反映先生一生从冷摊陋肆收藏文物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随流 《世界》2006,(6):24-26
周一波先生的书法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波先生十年伏案读帖临池,伸纸挥毫不辍,天道酬勤,终成一家。一波先生与我同龄,这使我想起另一位同龄朋友,在赠我的一首《半途赋》中自我调侃:  相似文献   

11.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和科学文化建设人才,创办了国立广东大学。 孙中山先生十分关心这所高等学府。无论是在国立广东大学的筹办过程中还是成立以后,他都经常过问、检查、督促学校的工作,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有限的文献材料中查到,从1924年2月4日孙中山先生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开始到1925年3月10日这一年零36天的时间里,孙中山先生关于国立广东大学的命令、训令、指令、题词及演讲等就有45篇之多(这45篇文章已由中山大学档案馆编成《孙中山与中山大学》一书)。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从中国的金启先生那里寄来了一部罕见的学术论文集,这就是有着新颖书名的《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以下简称《三代论文集》)。金启稼先生是我1980年初所知晓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女真语学、满洲语学学者。1982年我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收集满洲通古斯语著作时,第一次看到了金启稼先生与其父金光平先生合著的《女真语言文字研究》(1980年出版),这才对他有了认识。这之后就和金启稼先生有了信件来往和学术资料等的交换,并从先生那里收到许多在北京、内蒙古大学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等处发表的先生的论著。至今我所收到的这些论著中,…  相似文献   

13.
李强 《纵横》2010,(4):57-60
称呼也是一门学问 先从有关称呼的事情说起。 启先生在世时,大家在启先生的当面,大多是称呼启先生。启先生教了70多年书,这“先生”,是学生——先生的意思,不是女士——先生的意思。也有称启老的,透着更加尊敬和一些生分。启先生有时会回以“岂(启)敢”,这是启先生的说话风格,客气,还风趣。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8月5日,将迎来张忠培先生八十华诞,祝先生健康长寿,永葆学术青春!1958年以来先生出版了考古报告、论文集等17部,论文、序跋、纪念和评价考古学家的文章近二百六十篇,可谓著作等身。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成就人所共知,另外还有一个是其他考古学家难以企及的标志,这就是先生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紧密相连。人们一提起他,  相似文献   

15.
书与人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这本书收录了胡适之先生晚年(1958-1962)的言谈。编者在随侍胡适之先生时,将先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除编入《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以外,都收入了这本书。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  相似文献   

16.
<正> 2003年4月16日,是梁思成先生首次考察正定古建筑70周年。从70年前的这一天开始,梁思成先生先后四次莅临古城正定,遍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考察古建筑,为正定古建筑的勘察、保护倾尽心血。  相似文献   

17.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2,(4):2+131-F0002,F0003
这是一幅画,准确地说,是一幅画的照片,是台湾李在中先生发给我的。去年五月初,我偶然走进了台湾李在中先生的新浪博客,读到了他的新作《安顺牛场》,内容是介绍黄异先生六十多年前一幅以抗战时期的安顺为题材的画作。因为职业习惯,我意识到这是难得的一份贵州文献,就立即给李先生发了一封电函,请赐电子版,李先生很爽快地发来了。  相似文献   

18.
当举世瞩目的澳门回归进入倒计时之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民建湖北省委离休干部白雉山先生收到一个台湾邮件,打开一看,是一对三尺条幅,上书:历史岂无情,港澳庆观归,齐湔国耻;神州应有幸,陆台期一统,永固金瓯!这正是白雉山先生撰句,由久居台湾的国民党元老、99岁的世纪老人陈立夫先生书就并寄返的《澳门回归祖国志庆)联。日前,笔者有幸敬瞻了这一书句双馨的艺术珍品,并亲聆白雉山先生回忆了他与陈立夫先生十年笔交的经历。1989年春夏之交,白雉山收到一位海外诗友来信,建议他从祖国统一大业计,给90大…  相似文献   

19.
由吴泽先生主编,袁英光、桂遵义先生合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前不久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史学史研究取得的一项开创性成果。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何炳松等人倡导对中国史学史展开专门研究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学科日具规模和体系化。近十年来,国内的史学史研究更趋活跃,成绩斐然,出版的专著已不下十余种,如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史学史》(第一卷)、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仓修良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刘节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稿》和朱杰勤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等。不过,这些著作,除尹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对近代史学有较扼要的叙述外,其余的均为古代史学史。这就使中  相似文献   

20.
山曼先生     
卢万成 《民俗研究》2007,(2):245-247
山曼是我尊敬的一位先生,他的幽默与学识结合的恰到好处,这是最不易得的一种性格魅力,他的反面就是迂腐和油滑。做学问严谨而不迂,做文章幽默而不滑,这是难能可贵的境界,这境界就臻于大家了。要写有关山曼先生的文字,我首先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