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间谍早就来到汉口 用这样的题目并不是说我个人对日本人怀有多么深的厌恶,或是说因为汉口曾经被日本人占领的缘故。我在此无意恶贬日租界。而是在我看到的所有资料中。在老人们的回忆中,日租界就是给人这样的印象,这个印象甚至用“低档”二字都有所拔高,实际上的日租界.用“藏污纳垢”一词来形容恐怕会更加合适一些。  相似文献   

2.
全文由《东汉<三老讳字忌日记>早期拓本》与《朱翼盦旧藏珂罗版<洛神赋十三行>册》两则藏品整理札记组成。《三老讳字忌日记》,又名《三老碑》,今藏杭州西泠印社,是现存最早的东汉石刻之一。关于三老碑的出土时间,目前通行的说法是在清咸丰二年。笔者通过对浙江省博物馆藏道光年间六舟拓本的考辨,认为旧说有误,馆藏本应是目前所见存世最早的拓本。民国珂罗版《洛神赋十三行》册,系著名碑帖收藏家朱翼盦先生旧藏,后有朱家济先生的长跋,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四川方音的研究一般限于清末到现代,周祖谟先生撰《宋代方音》,其中引用了黄鉴《杨文公谈苑》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两书材料,少量地提到了四川方音。《谈苑》只提了“蜀人以平为去”,《老学庵笔记》只提到“蜀人讹登字,则一韵皆合口”。除此之外,其它各韵蜀人音读特点如何?与近代四川音的对应关系怎样?一直没有材料,因此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更没有见到比较显著的成果。 《大足石刻研究》一书问世之后,引起了我的注意,《研究》(用简称,以下同)里面收了不少的韵文,有些叶韵是规范的,按照当时官方韵书规定叶韵;而另一部分则脱离了规范,叶韵比较自由。《研究》一书所收诗文一般说来,品格不高,因此  相似文献   

4.
郑婉薇 《神州》2012,(18):112-113,117
简介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西方的隐喻修辞学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大约公元前300年),他在其经典名著《诗学》(Poetics)和《修辞学》(Rhetoric)中表示:"用一个表示某物的词借喻他物,这个词便成了隐喻词,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我从汉口友谊南路拐进逼仄的长堤街,进入打围封闭的银丰片,经过一番辗转,终于看见了重见天日的保寿硚。与以往所见不同的是,该桥桥基已全部露出,桥下居然有水,几乎重现了当年保寿硚的原貌。在保寿硚青石栏杆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酉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另一面刻有"保寿硚"三个楷书大字。据方志记载:保寿硚又名裕麟桥,始建于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1822年刊刻的清范锴所著的《汉口丛谈》上,裕麟桥使用的是木字旁的桥字,当初应是一座木桥。1834年,山西、陕  相似文献   

6.
1946年,我在汉口统一街一个叫“辅仁”的教会小学读书,课余喜欢到交通路的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当时报纸不少,其中有一张《武汉日报》,它只有一个文艺副刊“鹦鹉洲”是我喜欢看的。第二年,我来到宜昌,不久就失学了。仍然喜欢在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居然发现宜昌也有一家《武汉日报》,是汉口《武汉日报》的分社。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本报排字房招考‘练习生”’。我走进去了。里面的人让我用毛笔写了一篇自传,录取了,从此走进了排字工人行列。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陈援庵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重温先生的著作《通鉴胡注表微》,我又有新的感受。我们把这部著作放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趋向上进行思考,我们对援庵先生的史学会有新的认识,而《通鉴胡注表微》这部传世之作的珍贵价值也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援庵先生的学识记里碑《通鉴胡注表微》是陈援庵先生的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白寿彝先生说: 我愿意特别推荐《通鉴胡注表微》这部书,这是援庵先生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在古代文人圈子里,常常对有共同特征,或成就相当的人士,使用这种并称。清代的汉口,也有享有并称的人士,如黄心盦与范锴,一个安徽人,一个浙江人,都从事鹾务,都有很高的诗文修养,两人旅居汉口期间,经常如影随形,因之,人们把这两个人并称黄范。有这种并称的  相似文献   

9.
汉口商会的设立始于20世纪初年.清末的汉口已是商业贸易繁盛的地区.湖广总督张之洞特于1898年开设商务局,以办理汉口的一切华洋商务.汉口商人自此有了会议之处.1903年,清农工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规定:“汉口属于商业繁富之区,宜设商务总会”.1907年11月,商务局邀集各商董,遵照章程,组织成立“汉口商务总会”,办理汉口一切商务事宜,商务局撤销.辛亥革命后,依照农商部的《商会法》,汉口商务总会改组为“汉口总商会”,经理、协理改称为会长、副会长、会董,迁址湖北路扬子街口.1921年元旦,商会在鄂督划拨的地段(今中山大道949号)修建的大楼竣工,商会便迁往新址.汉口总商会于1928年依照湖北省政府颁发的《暂行整理商会条例》恢复成立.1929年遵照南京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范锴的《汉口丛谈》,前前后后读过数遍之后,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范锴偏爱歙县人。除了《汉口丛谈》,其他汉口典籍中,也有较多歙县籍人士入选,比起徽州籍其他邑人士要多得多。一个基本原因,是地理上的优势。歙县是徽州府治所在地,是新安郡治所在地,是曾经也称歙州府治所在地。在中国从古到今,一般而言,行政中心,就是经济中心,就是文化中心。这种中心的位置,自然汇聚了各方  相似文献   

11.
1981年第6期《文物》登载启功先生所写的《鉴定书画二三例》一文中,谈到有关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南宋张即之书楼钥撰的《报本庵记》卷有挖改字,并说一些问题曾经故友张珩与我考出。这确是如此,但还语焉不详。因检出当时过眼细察看时发现的全部挖移改样及增添一伪书字的记录,又经用楼钥撰的原文校对正谬,现写成此短文,供欣赏此件藏品的人们得到更深切的理解。《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著录宋张即之书《汪氏报本庵记》一卷,阮元《石渠随笔》卷三亦载之。乾隆时曾刻入《墨妙轩法  相似文献   

12.
王云  崔建利 《文献》2006,(4):89-96
一、《识后》写作背景及版本状况 《徐忠勤公遗集识后》(以下简称《识后》)是我国近代藏书家徐坊之子徐锺蒧为徐坊作品集写的一篇序跋性文字.徐坊(1858-1916),字士言,又字矩庵,号梧生,又号蒿庵,山东临清人.  相似文献   

13.
陈夔龙及其《梦蕉亭杂记》马秀娟晚清末任直督陈夔龙所著《梦蕉亭杂记》,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书,以往对它研究不多,本文试图对其人其书作一简要介绍与评价。一、陈夔龙生平简介陈夔龙(1855-1948年),字筱石,号庸庵,别号庸庵居士,贵州贵筑(今贵阳)...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的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读《龚定盦全集》时,偶然想到了友人藏的一块林则徐用过的砚石,是与林、龚二人有关的。事隔八年,当时草草一望,未及仔细研究,因又重访此砚,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砚石为一紫端,有殊砂斑,似为端州高要县中岩坑所产,石质细腻,极下墨;砚长  相似文献   

15.
项圣谟(1597~1658年),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有胥山樵、存存居土、醉风人、大酉山人、莲塘居土等等,浙江嘉兴人。他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项圣谟出生于江南的名门望族。祖父项元汴(子京)是明代大收藏家,他收藏的古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10月出生于安徽,安庆、怀宁两县的县界恰好从他老家的中间穿过,这也许注定了他是一个一出生便要将争议带到世间的人物。他出世几个月,父亲便死了。因此,他在《实庵自传》里"第一件事"就说,"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民国10年,他在广东开会。席间,陈炯明郑重其事地问道:"外间说你组织什么'讨父团',真有此事?"他一听,哈哈大  相似文献   

17.
《蒿庵集》《蒿庵集》3卷,是明清之际的经学家张尔岐的一部诗文集,收文72篇,铭1篇,诗13首,词2首.全书约94000字.张尔岐(1612—1678),字稷若,山东济阳人.明诸生.父殁,取《诗·小雅·蓼莪》之义,号“蒿庵”以志痛.入清后弃举子业,绝意仕进.交遊多敦品笃学,不关心世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开年伊始,我的第三部长篇纪实文学《汉口徽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了。提议我做这件事情的是周晓山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原副院长,一位安徽籍人士,赋闲之后受聘为湖北省安徽商会名誉会长。我与晓山是战友,他请我出山,我不能不尽战友的情谊。再说,我对汉口徽商,确实作过一点研究,对早些年的研究成果,有难以割舍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丁杰 《百年潮》2000,(1):64-70
最近几年,我和朋友一起编过几本书,引起了知识界的关注。下面说一说编书过程的前前后后。一、关于《顾准日记》顾准这个名字我在80年代就听说过,当时我所在的《晋阳学刊》发表过他的《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的史官文化》。但真正注  相似文献   

20.
《汉口竹枝词》173首,是1915年旅居汉口的广东番禺人罗汉(维翰)应江汉采风社之征而作,刊载在当年的《汉口中西报》(发行量在全国报业中居第六位)上。这些竹枝词,“对辛亥革命前后汉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逐一刻画,好像是清末民初汉口的一部百科全书,为后世研究汉口者留下了可贵的史料。”(徐明庭先生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