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关于汉墓陶器器用特征的研究,以往已有讨论,但囿于理念方法的差别和资料的缺憾,相关认识尚存诸多分歧。本文以邰城汉墓为对象,从陶器组合、陈器位置、陈器方式等方面,辨识出随葬陶器的各种器用现象及其反映的器用意识、器用制度,进而揭示了该区及西汉陶器器用制度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湖北襄樊市黄家村遗址周代灰坑的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至2007年6月,对湖北襄樊市黄家村遗址进行发掘,其中2个周代灰坑H5、H19保存较好,出土鬲、甗、豆、盂、罐、罍、器盖等陶器共112件。H5的年代为西周晚期,H19的年代为春秋早、中期之际。黄家村遗址周代灰坑所出典型器物的形制演变序列清晰,这为探讨早期楚文化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文集小黄村墓群共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26座,其中汉墓13座。西汉墓M5为竖穴土坑墓,规模明显大于其他汉墓,营造方式在该地区其他汉代土坑墓中较为鲜见。M5出土遗物也较丰富,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和木器。陶器主要有罐和壶,据形制判断,年代应为西汉晚期,丧葬风俗保留了较多的本土区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怀宁县文物局在安徽省怀宁县孙家城遗址发掘了西周早期大型灰坑H29,所出陶器群呈现商文化与本地文化相融合的特征,对于探讨东南地区西周早期殷遗民居址陶器群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艺蓬 《文博》2014,(1):38-42
本文在简要介绍邰城西汉墓地及墓葬M132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头箱和壁龛两处位置随葬品的不同,并探讨这种不同所形成的原因及背后表明的现象,进而判断M132墓主的族属来源。通过对M132所产生的特殊随葬现象的分析,认识到文化因素区位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性,以期对今后的文化因素分析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洛阳金谷园IM337号汉墓的年代,原报告推定为“东汉中期-晚期”,本文认为该墓实际上是一座西汉晚期墓葬。本文还就该墓中出土的釉陶器进行了分析,认为已知洛阳地区出土的同类釉陶器的年代均集中在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应属于直接从南方输入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岩相和扫描电镜能谱,对陕西杨凌区西汉早期邰城作坊出土的陶范、鼓风管和炉壁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其原料来源和配比,探讨这三类冶铸遗物制作过程的异同。分析表明,三类冶铸遗物的材料来源和备料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三类遗物的功能要求有关。邰城虽然为关中地区西汉時期规模较小的作坊,但是工匠在选料方面具丰富的经验,分析所见分类选料和制作的模式,说明作坊内部有相对复杂的分工协作,有较高程度的专门化生产。因此,以往以为西汉早期的中小型铁工场多属于家庭式小作坊生产的观点,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本文认为,对冶金陶瓷的研究除有助理解作坊使用的技术,更有益于了解西汉时期一般作坊内部的生产组织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7,(9)
2014年8~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庄浪寺角洼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7座、土方坑1座。墓葬均遭盗扰,可分为竖穴墓道砖券洞室墓、竖穴墓道土洞室墓、斜坡墓道土洞室墓、竖穴土坑墓四类,出土器物主要有铜器、铁器、陶器等。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应为西汉至东汉时期。其中,M1是等级较高的一座墓葬,其年代应为西汉早期,墓主人应是一位武将。  相似文献   

9.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小双桥遗址所出岳石文化风格陶器与该遗址所出二里冈文化的相关器类在原料选择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特征,应为熟悉岳石文化制陶技术者在郑州地区制作的陶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2008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双河镇墓地进行了文物钻探和发掘,清理了一批年代为秦至两汉时期的墓葬。其中M3年代为西汉晚期,为一座积石积炭墓,出土了陶器、铜器、铅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  相似文献   

11.
200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丰县东沟遗址和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灰坑25个、灰沟4条、墓葬11座。遗址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铁器,其年代为战国至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依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组合等,推测其年代为春秋末至战国初。  相似文献   

12.
邯郸渚河桥汉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3月12日至4月8日,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为配合城南马庄渚河桥建设,对发现的8座汉代墓葬进行了清理,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铅器等随葬品,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品分析,这批墓葬的年代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8月浙江省海宁博物馆为配合建筑工程在龙尾山遗址清理了2座汉墓,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墓,出土了7件陶器,大部分为釉陶。墓葬年代属于西汉晚期。汉墓在海宁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研究太湖流域的西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198 9年 8月 ,为配合焦枝铁路复线工程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员对邓州市穰东镇的一座汉墓进行了发掘 ,清理出土了一批陶器。该墓年代为西汉中期或稍偏晚。  相似文献   

15.
在对石棺葬随葬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将岷江上游地区的石棺葬分为三期8段,通过与甘青地区和四川盆地出土陶器的比较以确定各期的年代,认为至西汉晚期东汉早期,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中仅保存有大双耳罐等少数本土文化特色,整体上已经融入汉文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江苏地区的西汉墓葬呈现出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出土的壶、鼎、瓿三种陶器,最能反映西汉釉陶器的演变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定州市南关汉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汉墓33座,均为小型砖室墓,出土随葬品以陶器为大宗,还有少量的铜器,墓葬的年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  相似文献   

18.
钟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为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日用陶器。通过对陶器形制的分析,与随枣走廊及周边地区材料的比较,大体判断这些陶器年代在西周早期至中期偏早阶段。由此推定叶家山大部分墓葬的年代在西周早期,但M46和M55可能晚到中期偏早。叶家山墓地日用陶器体现出强烈的周文化因素,也包含了本地因素和部分商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市丰都县汇南墓群会仙堡、祠堂堡、水井湾、吊脚崖4个发掘点共发掘墓葬33座,墓葬形制分为土坑墓、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和砖室墓三类.出土器物丰富,主要有陶器、釉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以及少量银器和玉石器,另外还出土了大量铜钱.墓葬时代大体可分为西汉、新莽、东汉和六朝4个时期.各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有所不同,其中土坑墓的年代为西汉至新莽时期,土坑—砖室复合结构墓的年代为东汉早期,砖室墓的年代从东汉至六朝.  相似文献   

20.
正考古材料表明,商文化的陶鬲以分裆鬲为主,但也存在少量联裆鬲[1]。本文拟从郑州商城所出联裆鬲的材料出发,归纳商式联裆鬲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分期和年代判断,并对其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初步探讨。一商式联裆鬲的基本特征《郑州商城陶器集萃》[2]发表了一批联裆鬲,为确认商式联裆鬲的存在并归纳商式联裆鬲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兹举二里岗下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