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88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原有两祠,一曰岭学祠,为“礼宋儒诸贤之所”(台湾著名学者苏云峰先生语);二曰濂溪祠,属专礼周敦颐之所。岭学祠在书院西北,濂溪祠在东北,从坐向看,位居岭学祠上;岭学祠为礼众贤之所,濂溪祠为礼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文庙初为祭祀孔子的庙宇建筑,逐步发展成为宣扬文教的重要场所。作为文庙重要附属建筑的名宦祠与乡贤祠,也同时成为地方祭祀的重要场合,对于扬善惩恶、劝风引俗、稳定社会,乃至教化百姓、扶风辅政、崇德报功等方面有着极其特殊的作用。其中乡贤祠在扶翼圣门彰显人伦、激励后人追崇和化民导俗等方面,教化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大型古版画《报功图》王伯敏关键词版画,《报功图》《报功图》是古代一种大型的活版版画。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版画。这种巨型的古版画,已经发现的,至少在四幅以上,安徽博物馆、江西婺源博物馆各藏一幅,上海博物馆藏两幅。其中最大的一幅,无论画...  相似文献   

4.
浏阳文靖书院创建于元代,奉祀著名的理学家杨时。文靖书院的青铜祭器虽然种类不全,数量不多,然在宋元时期的学祠祭器中是最为系统的资料,对于宋、元、明、清时期青铜祭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物质遗存和文献的关系出发,结合宗祠和学祠的祭器组合,探讨宋元时期礼制和礼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文庙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乡贤祠是庙学组成的一部分,探析天津文庙乡贤祠的由来以及天津文庙乡贤入祀的条件和程序,以乡贤侯肇安捐资助学倡建辅仁书院,研究乡贤对当地社会文教事业的重要贡献及对士人百姓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湖路有条小街叫流水井,洁净的街面,错落着几座古老大屋,格外宁静,大屋的头门镶嵌着“道祠”、“书院”、“书室”之类的石匾,显得古朴又带几分书香。这是广州旧城中保留得较好的清代宗族式书院小街。这些书院不但闪烁着历史文物价值,而且蕴藏着历史人文价值。考亭书院就是其中一所。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书院式”课堂,是指根据新时代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期待与呼唤,以“完整人的培养”为目标,借鉴古代书院的教学文化特质而构建的既弥漫着古代书院气息又彰显着时代特征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60多年前的襟江书院。纵观襟江书院的历史,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襟江先贤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也感受到了今日襟江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认为,在教育步入现代化的今天,重温古代书院历史,从其办学宗旨、形式等方面汲取营养,以濡染今天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西太原西南四十餘里的古城營一带是晉中的名勝古蹟區,風景優美,歷代遺留下來的建築文物很多。古城營的西面靠山,東面臨水,右距晉祠十餘里,著名的、有北齊時代石刻的天龍山距它也不過二十里左右。為了保護文物,自去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清代乾嘉之际的广西文化名人冯敏昌,在官场并无煊赫的地位,可是因其品德高尚,才识卓拔,生前身后都有很好口碑,赢得了不少荣誉。他有幸参加了堪称世纪工程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广西仅此一人),在岭南著名学府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端溪书院担任过主讲,生前被诰封奉政大夫,死后人祀乡贤祠,如此等等。但如果没有40卷诗集、9卷文集以及大量书法作品流传下来,他在当时和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可能不会有如此高大。  相似文献   

10.
西汉秦中祠祠主是秦二世胡亥,但何以名作"秦中",历来没有疏解。汉人以"秦中"称二世皇帝,另有因缘。笔者以为"秦中"又称"秦仲",乃是因为"仲"是表示次位的序数。所谓"秦中祠",也就是秦二世祠。  相似文献   

11.
清代虽有过压抑汉族士人书院的短暂时期,但总体上采取的是宏观规范、控制和积极疏导、支持与鼓励的政策。有清一代书院获得了巨大发展,其普及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书院三大事业之一的藏书也有了很大发展,呈现出空前的辉煌盛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五方面:一是清廷及地方各级官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书院创办人、负责人及院中师生和社会乡绅仕宦的捐助:三是书院刊刻、出版业的发达:四是书院发展及文教事业兴盛的带动和内在要求;五是清代朴学兴起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明代中叶以后,以王守仁、湛若水为代表的大批学者展开了对官学化的程朱理学的反思,形成了与之对峙的"心学",并且风靡一时。理学门徒到处倡设书院,奉祀先师、先贤和讲明正学。肇庆也兴起了创设书院的热潮,从宣德六年(1431年)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先后创办了崧台等10所书院。其中,广东佥事李材于万历元年(1573年)创办的端溪书院在清代得到重修和扩建,并一直存续至清末。  相似文献   

13.
文游台 “国土无双秦少游,堂堂坡老醉黄州,高台几废文章在,果是江河万古流”。这是清代有名的诗人王士贞咏文游台的一首抒怀诗。惋惜的是十年浩劫,使楼阁凋零,墙塌垣移,景色黯然。近年来闻得秦游高阁重新修葺,我于今年开春三月,旧地重游,果然别有一番景色。 首先引入神注的是“古文游台”四字横额字形清雅秀丽,料底素色,嵌于大型的牌坊之上,是清代山东新城王土贞的手笔。走进牌楼以后约数百步,便是四贤祠,祠分前后三进,前筑门厅,中建祠,后进是秦观的读书处。这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先贤,苏东坡、孙莘老,秦少游,王定国所建的,文游台是他们当年吟诗、撰文、饮酒高歌的地方。秦观的读书台建于高埠的半坡之上,三面临空,曲道而上,室虽不大,却很幽静清雅。 紧接四贤祠东边的便是文游台,台于岗埠的最  相似文献   

14.
赖晨 《文史月刊》2011,(11):68-69
清末,很多在北京为官的进士喜欢辞职回乡当老师。如,福州人林则徐(1785—1850)曾说过:“30年前的福州,读书人不想升官,即使考中进士做了京官,也宁可归乡,在州郡书院里找一个教书的工作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2016,(9):94-100
格鲁吉亚是我去过的所有国家中最没有期待的一个,只是在埃及签证出现问题,临时找的一个当时对中国大陆护照落地签的国家.没做任何功课,没有任何念想,也不对其产生任何期待,除了一张机票,对她一无所知,结果,却成为我最喜爱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书院之名昉于唐代开元年间,书院之实源于春秋私学,经盛唐吸收修书院与官学藏书、讲学两项优长,晚唐产生实体书院。成熟书院特征为学校性质、从事终结性教育和兼容精神。考查现存资料最祥出现时间较早的唐末东佳书堂,认为东佳书堂已经完成了传统私学向书院的过渡。书院起源时间应在晚唐,唐末初具规模,也较为普及。  相似文献   

17.
正1824年(清道光四年),经两广总督阮元推荐,有"粤诗冠冕"之称的李黼平出任当时广东著名书院之一的东莞宝安书院山长。李黼平主讲宝安书院期间,志行诚朴,潜心课士,严谨治学,自重自爱。当年,与李黼平亦师亦友的梁廷枏就叹赞其"非庆贺不至县署。教人学行并勖,一如其主越华时"。[1]李黼平执掌宝安书院八年,是宝安书院两百年间任期最长的山长。"道光十二年腊月二十二日,院左文昌祠落成,先一日率诸生习礼毕,返院  相似文献   

18.
晚明书院以东林为最著,而东林从来不是一个独立孤立的书院,环绕在它附近有一大批书院和文会。从而在环太湖沿岸的吴中地区形成一个书院网络。这一网络以克服无善无恶论为其宗旨,以讲会为最常用的联结方式。书院网络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东林学派的形成过程,是个人治学手段泛化为群体思维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1984年2月5日,是春节假期后第一天上班,省政府办公厅领导找我谈话,说现在有一项编修《黑龙江省志·政府志》的任务,厅党组决定由你去完成。对此,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曾经的军人,总是把服从命令作为自己的天职。从此,我便踏上了修志编史的漫漫征程。至今30年过去了,我从未离开过修志工作,即使在2000年退休以后,仍然经常参与史志的撰写和编审工作。30年来,在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我曾主持  相似文献   

20.
遍布城乡的祠神曾是宋代社会的重要景观,其信仰活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然而由于近年来学术界对民间宗教的研究集中在经典文本和民间秘密教派、结社上,研究的时段又集中于明清,所以一直没有对两宋祠神信仰做专门研究的著作出现。皮庆生的《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一书弥补了宋史研究中的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