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古老古辈就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姓艾的财主,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艾贵,他从小巴望荣华富贵;二儿子叫艾财,他从小巴望当个商人,一本万利;三儿子艾民与众不同,喜欢爬高上低,常和穷人家的娃娃滚在一起,总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穷人做点事情,让大伙有吃有穿。  相似文献   

2.
池必卿同志到贵州工作不久,不知谁开的头, 我们就叫他老头儿。这在80年代的省委机关,是个很不合规矩也不那么严肃的称呼,但是,不仅没有人出来批评和制止,而且跟着叫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是办公厅秘书人员叫,慢慢变成省直机关很多人叫,最后扩大到地州市领导人甚至省委一些领导同志也跟着叫。开始是背后叫池老头,后来发展成在非公开场  相似文献   

3.
杨栋 《文史月刊》2006,(10):51-52
今年是作家赵树理诞辰百年,在长治市的纪念会上,我见到了赵树理老师的二儿子,他很厚道,也很睿智,他的名字叫二湖,他的弟弟当然叫三湖。20年前,我在省城当记者,一次去沁水采访,就很想去访一下赵树理的故乡,县里同志领我见了三湖,请他和我们一起去,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三湖不多说话,好像在一个电厂当工人,他的宿舍很简陋,桌子上放着几本线装的旧书,那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从那几本线装书上我得到两个信息,一是赵树理也喜欢读古书;二是他也愿让孩子读点古书。赵树理并不像人们所说:只是一个靠才气写小说的通俗作家。我问及三湖近况,二湖沉痛地说:“已经去世了。”  相似文献   

4.
京官朱通     
自从处于半退休状态后,就很少去北京了。因为我怕见京官,哪怕是亲友中的京宫。但是我却常常会想念前中宣部研究室主任朱通。他是个老资格的京宫,却没有一点京宫味。与其说他是我的上级领导,不如说是一位可敬的兄长。朱通不像大多数京官那样喜欢别人称呼其宫衔。因此相识近三十年,从年轻到现在我就一直叫他老朱。  相似文献   

5.
我叫田宏奎,小名叫田六,兰考县葡萄架乡土山寨村人,今年81岁。我在19岁那年的年底结了婚,结婚后七八个月就被日本人从土山寨抓走了’。当时我给别人当长工,掌柜的叫郭同,他的兄弟叫郭涛。郭同是皇协军,住在塞寨,他跟江少雨关系好,在江少雨那里的拳场教授武艺。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印度是个让人爱恨同生的地方,恨她的人去一次晃着脑袋再不肯去第二次,爱她的人一生被会她牵引、魅惑着一去再去。而对于我,去之前,印度是无数视像和文字,早年的歌舞片和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自不必说,比如电影《圣雄甘地》中的那些镜头,比如妹尾河童画笔下他窥视的那些杂陈而又趣味横生的房间和玩意儿,比如至迷印度的苏格兰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和他那本叫《德里一年·精灵之城》的小书,这个爱印度更爱德里的人一来再来,直至在这里定居多年。去之后,印度是我心里挥之不去的情愫地,想忘记都很徒劳。  相似文献   

7.
正在拉萨,很多年轻人称呼他为"赤驮日老师",他总是应允着。他告诉记者,事实上,赤驮日非他本名,那是一个古老的名字,是远到吐蕃赞普时期最著名的七贤士一员,名曰赤驮日,一个在藏族历史中稀少关注的与经商有关的人物。他说:"我想成为今时藏族的赤驮日,并愿为此倾注毕生的心血!"他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是西藏"我和书"连锁书店的创立者。他的名字叫土旦平措,而他更喜欢人们称呼他为赤驮日。因为他相信,自己终将成为今时西藏的赤驮日。  相似文献   

8.
钱公保才旦(1904~1957)官名钱维成,男,藏族,生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他生来个头不大,但身体健壮,墩墩实实的,所以,不少人也叫他“墩墩汉”,说是外号,但听起来并不那么刺耳,反映出他的形象,不管人们怎么称呼,他从不在乎。他生在乐都县峰堆乡上帐房村的农民家庭。从幼年时就开始放牧牛羊,从小就爱好弓箭、石包石。  相似文献   

9.
初次进藏,随母亲搭乘一位藏族师傅的大货车。师傅的名字叫丹巴木隆,精瘦精瘦,却十分开朗豪爽,喜欢边开车边放声歌唱,拖着悠长的曲调,嗓音宏亮,其性格与嗓音和他的身材极不相称。听妈妈称呼他“丹巴木隆师傅”,只觉得他的名字太绕口。几个回合混熟后,  相似文献   

10.
朱强 《纵横》2020,(1):33-36
2019年7月,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的张百发老人走了,引发了戏曲界一片悲恸之声。在戏曲界尤其是京剧界中,我们把张市长当朋友、当亲人,很多中青年演员亲切地称呼他为“百发大叔”“百发爷爷”。这不是客套的称呼,而是人们发自内心对他的尊敬和亲近。因为他对京剧人太好了,对于他的逝世,大家的悲痛真是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11.
很古的时候,有一个拉祜大头人,名叫扎路。他先后娶了三个妻子,一个叫娜儿,一个叫娜拉,一个叫娜娥。扎路眼看自己一年年老了,还没有一个儿女,非常忧愁,成天坐卧不安。一天,他对三个妻子说:“你们当中那个先生得儿子或姑娘,那个就做大妻子。”不久,娜娥生了一个儿子。娜儿和娜拉眼看娜娥就要成为大妻子了,就商量出一条毒计,趁娜娥生产昏迷,用一只小猴子换了娜娥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同桌     
正我的同桌是个"暴力狂",用这个词形容他还不够,因为他真生气起来可是会打伤人的!你别说我在吓唬人,下面我就为你一一道来。我的同桌叫陈天乐,他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刀、枪,他说什么话都离不开这两个字。有一天下课,他又来了:拉着人家就要玩"严刑拷打",拿跳绳当鞭子,装满果汁的瓶子当棒子……人家都是"坏人",就他最好,是"长官"。嘿!"拷打"开始了,许多人都来围观。"陈长官"先命令  相似文献   

13.
崔念晗 《神州》2013,(3):1-1
电影《霸王别姬》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半个多世纪历史巨变中的戏子人生。故事中伶人程蝶衣的人物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导演陈凯歌在对程蝶衣这个角色进行概括时,说:"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叫迷恋。"  相似文献   

14.
“当王勇平在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会上对女记者称呼一口一声‘姑娘’的时候,我就知道他非常不专业了。”有分析说。更重要的是,他要替一个庞大而堕落的部门背书,这是中国新闻发言人普遍的困境,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是一个随和亲切的人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0,(4):58-59
弗利德里·希夫(Friedrich Schiff,1908—1968),中文名字叫许福,奥地利画家,1930年毕业于维也纳造型美术学院,不久后就来到中国,并且一待就是20年,主要在上海度过。在上海生活期间,他用画笔通过漫画和速写的形式表现了当时所看到的旧上海。  相似文献   

16.
小红军     
禄丰县妥安公社琅井大队小坝村生产队会计徐发礼,年近半百了,但人们还是亲切地叫他“小红军”。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他真是当过红军呢!其实,他既没有当过红军,也不是红军的后代。说起“小红军”这个称呼来,还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哩。一九三六年初春的一个傍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经过长途跋涉,从富民、禄丰来到琅井小坝、准备前往牟定、姚安、大姚,赶到石鼓抢渡金沙江。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群众对红军很不了解,小坝村的群众才听说红军要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抗战胜利又频频转移。1938年10月,张学良由湖南郴州秘密押送湘西沅陵凤凰山。幽禁于凤凰山时,张良有一点极小的活动范围,便经常荡舟垂钓,并一船工杨绍泉为他划舟。一次,小杨问张学良姓,张含笑答曰:“我叫‘老板’,以后就叫我这个好。”日子一久,小杨听人说他是“张司令”,就无意了一声,不料这突如其来的称呼使平时和蔼的张良顿时怒形于色,愤然道:“我是什么‘司令’,早被人撤了,以后再也不要叫我什么‘司令’,叫我板’。”张学良又红着眼说:“可我这个老板跟另一期张学良深知百姓贫困,要小杨来给他划船时说:…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著名清史学家王思治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我愿借此机会,表达对思治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先生是我一生中最敬仰的史学家之一。虽然他比我年长10岁,但由于我们同出徐中舒、蒙文通、缪钺教授师门,30多年来,我一直亲切地叫他大师兄。其实,不仅我这样叫他,和他年龄相近的刘永成、周远廉先生等,都叫他大师兄。这个称呼,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年长,更多的是他为人正派、和蔼可亲的高尚品德、学术风范,突出的学术成就,他在我们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相似文献   

19.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他自幼习艺,年仅13岁就在上海和苏杭一带唱红.“盖叫天”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响了。盖叫天最擅长演武松戏,其中《打虎》、《快活林》、《十字坡》等剧目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因此也成了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与杨小楼齐名的“江南第一武生”,被称为舞台“活武松”。  相似文献   

20.
“叫我家辉。”范家辉递出名片,接过名片,建议省略姓氏称呼彼此。他的语调不高不低平平过来,既亲切又自然,人和人初次相见的那种微耸瞬间被熨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