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诏铁柱又名天尊柱,因建于南诏时期,故名;又因铁柱立于白崖故地,所以,有的方志也称崖川铁柱或弥渡铁柱。铁柱在今云南省弥渡县西郊六公里的太花公社蔡庄大队铁柱庙内。柱高3.30米,圆周1.05米,直列题识一行,阳文正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共二十二字  相似文献   

2.
叶华荫 《丝绸之路》2010,(13):32-33
从云南弥渡县城驱车西行5公里,便来到了坐落于弥渡县弥城镇蔡庄村委会庙前村(古名铁柱邑)的南诏铁柱庙。该庙坐西朝东,规模宏大,因矗立其内的“南诏铁柱”而得名。此铁柱是弥渡先民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之一。有“威镇昆弥”和“标绩全滇”之誉,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清代滇南名人孙髯翁撰写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此联下联中有“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之句,其中“唐标铁柱”四字,概括了唐王朝在云南境内设治的一段重要史实。但历来注释诸家多以现存云南省弥渡县的“南诏铁柱”为“唐标铁柱”。如姚玉章主编的《中国名联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李兴东主编的《云南名胜古迹概览》(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辞典》,均持这种观点,实际上这种观点与史实明显不符。查考史籍可知,“唐标…  相似文献   

4.
汉晋至元代是云南古代地方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其中汉晋时期是云南史学的萌起时期 ,开始出现了专门记载云南地方历史的、带有方志特点的史著 ;南诏大理国时期 (即唐宋时期 )为云南史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地方志史书的编撰趋于成熟 ,史籍体例日趋丰富 ,信史特征更加明显。元代为云南古代早期史学的成熟期 ,云南地方史学的编撰直追中原内地的发展水平。而且云南古代史学发展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云南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陈亮 《收藏家》2023,(3):52-59
南诏、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新的高峰时期,该时期的金器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流光溢彩。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藏南诏、大理国金器藏品作为研究对象,挑选出几件最具代表性的罕世珍品,对其造型艺术及审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器的几个重要特点:金属制造业规模宏大、工艺极其精湛且发达程度较高、该时期金器大部分与佛教相关。同时,文章还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属冶炼、铸造、雕刻等制作的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静铮  李晓帆 《文物》2014,(4):80-84,96
<正>昆明市博物馆古幢厅中的大理国时期地藏寺经幢,是1919年在瓦砾废墟中发现的。1982年,地藏寺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藏寺经幢高6.7米,七级八面,由五段砂石榫卯连接(图一)。经幢通体雕刻密教佛、菩萨及天龙八部共300尊,构思巧妙,布局严谨,造型生动,姿态各异,是国内现存经幢中较为精美的一座,代表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卓越成就,见证了云南佛教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张永康  陈浩 《文物天地》2021,(1):111-117
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云南很早就和印度有着交通往来。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看,至少在东汉时期,便有佛像传入云南。然而佛教在云南的兴盛,主要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统治者的推崇,自上往下的推广。南诏、大理国的君主把佛教尊为国教。这一时期留下了无数精美的佛教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999年11月27日,中国钱币学会古代钱币委员会、货币史委员会和云南钱币学会在云南大理共同召开了“南诏大理钱币考察座谈会”。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古代钱币委员会主任戴志强,云南钱币学会理事长、货币史委员会成员袁明祥,副秘书长、货币史委员会主任姚朔民,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季琦等出席了会议。南诏、大理时期的钱币状况一直是中国货币史研究的空白。近年来,云南大理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铜铸方孔圆钱,文字为前所未见的水官通宝、火官通宝等。云南钱币学会、大理州钱币学会对此曾作了一些调查工作,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清人孙髯翁在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有“唐标铁柱”四字,概括了唐王朝在云南设治的一段重要史实。过去注释诸家多以南诏铁柱即唐标铁柱,实则不然。唐标铁柱、是指唐中宗李显为平息吐蕃(今西藏)的扰乱,派御使唐九征率蜀(今四川)兵讨伐。据刘肃《大唐行记》载:“时吐蕃以铁索桥跨漾水、濞水为界,以通西洱河,筑城以镇之。九征尽刊其城垒,焚其二桥、命书记  相似文献   

10.
大理千寻塔蛙声回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山南麓,洱海之滨的大理,是我国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此地始设叶榆县,公元8世纪至13世纪称南诏、大理。早年大理曾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同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大理现存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崇圣寺三  相似文献   

11.
南诏中兴二年(唐昭宗乾宁五年,公元898年),信博士内掌侍酋望忍爽臣张顺、巍山主掌内书金卷赞卫理昌忍爽臣王奉宗等人,根据《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国史》等古籍,绘制了《南诏图传》及文字卷呈送南诏宫室。洱海图是参照当时的《西洱河记》一书画成的。该图虽然绘制在《南诏图传》的末尾,但它是整个画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诏图传》成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国内外一些研究《南诏图传》的专家学者,还没有对洱海图引起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事。笔者根据历史文献,民族学调查资料和民俗学调查资料,以及考古学资料,撰写此文,对洱海图作一些探讨,以就正于专家。 一、唐、宋时期的洱海图概说 为了研究的方便,首先将唐代张顺、王奉宗等人绘制的《南诏图传》中的洱海图介绍如下:(图一) 西洱河(即大理洱海)中画有雌雄二蛇,  相似文献   

12.
乔飞 《史学月刊》2006,(12):111-113
昆明是西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开始,先后建有且兰城、谷昌城、昆州城等,多难详考。南诏崛起后,于唐永泰元年(765年)在此筑“拓东城”,作为镇慑滇东的军事重镇。后改名为鄯阐,定为南诏东京,成为云南的又一政治中心,历大理国时期而不变。元代统一云南,改鄯阐城为鸭赤城,以此设云南行省,成为全省的政治中心。这千余年的历程,主要是作为一个边疆政治军事型城市而逐步发展的。但到了明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大的转折,其人口规模、经济基础、文化地位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不仅成为云南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成为了经济和…  相似文献   

13.
南诏奉圣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歌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南诏,是公元8~10世纪,在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地方政权。其统治时期,是云南政治、经济、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歌舞艺术方面呈现空前的繁荣,对云南歌舞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7、交通刻石和有关自然科学刻石。交通刻石在汉魏时期较为发达.至唐代出现低谷。现存唐代交通碑刻只有一处较为名,这就是《唐袁滋出使南诏摩崖题名跋》。南诏是我国西南方一支比较强悍的少数民族。三国时蜀国曾与南诏发生纠葛。蜀国占优。但  相似文献   

15.
唐代冶银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安南郊何家村邠王遗址出土的两瓮金银等器物的第二瓮瓮口上,复盖着一块直径40、最大厚度3厘米,重约16市斤的圆形灰白色金属渣块(图一)。经化验,渣块  相似文献   

16.
<正>提及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银盒,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应该是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陪葬品(见图1)[1]。该器物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和特征,俯视观察其瓣纹片数为26(见图2),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来自波斯之物,原因在于此银盒与波斯生产的瓣纹银碗外形特征上十分相似(见图3)。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陆续在山东、安徽、云南、江苏等地的一些大墓中发现了具有这样类型特征的器物,不但有银质的,还有铜质  相似文献   

17.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极边,位于云南西南部的中缅边境,是古代中印陆路交通线上的要冲,汉代称滇越,唐代称越赕、腾越、腾冲.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南诏王阁逻凤“西开寻传”,征服了澜沧江以西至伊洛瓦底江流域,后腾冲即成为南诏政权永昌节度所辖的一个府,大理国因之.在对腾冲境内南诏大理国时期建筑遗迹的考古调查中,发现数处寺院建筑遗址,并获一批与佛教艺术有关的遗物,这为研究腾冲唐宋两代的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本文拟根据这批调查资料结合文献资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南诏大理国时期腾冲境内的寺院遗址及宗教活动情况,作一初浅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8.
“金属弹簧形器”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弹簧形器”是指以铅锡合金或黄金为原料制成的类似现代小型弹簧形的器物。这类器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已有多次发现,它们往往以数十、数百甚至上千个数量同时出土。由于它们的外形酷似现代的小型弹簧,对于它们的用途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在脱水、保护、修复和复原湖北随县(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纺锤形器(其表面缠绕有大量金属弹簧形器)时的有关情况,对于这类器物的用途及相关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据谷文雨在《信阳发现世界最早的金属  相似文献   

19.
贞元是唐德宗的第三个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785年至公元804年,共二十年。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十月册封南诏大典是南诏史上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云南地方历史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韩铁如 《收藏家》2023,(9):82-93
阿嵯耶观音是具有东南亚和大理民族特色、驰名中外的“云南观音”,是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南诏国重要文献《南诏图传》等云南地方史料出发,简述了阿嵯耶观音的形象起源及大理国对南诏国阿嵯耶观音信仰和形象的认同和继承,重点讨论了云南剑川石窟梵僧观世音和阿嵯耶观音石窟造像,《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简称《梵像卷》)中阿嵯耶观音等大理特色观音画像和国内外收藏的大理国时期金银质、铜鎏金和木质阿嵯耶观音,以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和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典型造像,解析其造像风格、装饰特征及鉴别要点,并以多尊不同时期的阿嵯耶观音造像和绘画,讨论其本土化演变,包括面容、身姿特点。最后讨论了在元明后,阿嵯耶观音造像在大理转变为慈眉善目、白发白须的白族“观音老爹”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