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收藏家》2016,(5)
正随州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陶井口圈,2005年随州五眼桥遗址出土,收录于《随州出土文物精粹》(1)一书中。书中对该井口圈的描述如下:"通高24.6厘米,内径60.8厘米,外径80厘米。宽平口,下呈双层圈体,内圈较外圈深,向下渐粗,外圈向下渐细。内圈外面饰斜绳纹,外圈外面饰竖绳纹,并压印一模一题画像一周,印纹较浅,可辨清内容的为长青树舞图和轺车出行图(图1)。"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7,(10)
<正>近年来,岐山县博物馆征集到2件秦代刻铭陶缶。现介绍如下。苏氏十斗陶缶岐山县渭北台塬一带出土,2006年征集入馆。泥质灰陶,口沿略残。侈口,束颈,折肩,下腹斜收,小平底。肩部阴刻有篆书铭文"苏氏十斗"四字。口径9.5、腹径39.8、底径17.5、高34厘米,重7.2千克(图一、三)。隗氏十斗陶缶2010年岐山县凤鸣镇堰河村村民交献入馆。泥质灰陶。侈口,平沿,方  相似文献   

3.
李子华 《南方文物》2013,(3):197-199,I0002,I0005
鄱阳县博物馆馆藏有两套鎏金银质盏托,这两套银质盏托是1992年4月由鄱阳县站前乡(现属高家岭镇)车廊李家村李炎林捐赠,出自自家耕地的一个陶坛所盛装的窖藏之中。当时一同出土的还有鎏金银质的手镯与发簪等。1995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鉴定专家组鉴定,定级为一级文物,一套定名为"宋银鎏金菊花寿字纹盏盘",一套定名为"宋银鎏金月影梅纹盏盘"。鎏金菊花寿字纹银盏盘:一套二件,基本完整。银盏口沿有二处0.5厘米裂口。银盘口径17厘米、高1厘米,银盏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4月辉县市孟电滨河湾小区工地出土一件"酒樽"铭文陶樽(HMBF6M7∶51),其为泥质灰陶,直口,平底,底饰三羊角神兽足,口径21.2厘米,足距18厘米,高16.7厘米,腹上下饰两道宽带装饰,腹部用白色颜料竖写隶书"酒樽"二字(为陶器烧好后再写字),字体潇洒秀美,颇有曹全碑书风,具有一定的书法价值。(图一)"酒樽"铭文陶樽的发现,对于汉代考古颇有意义:1.三足樽是汉代专用酒器。以往对这种器  相似文献   

5.
<正>福州市闽侯县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龙眼木圆雕弥勒佛像。这件木雕作品通高60.5厘米,座高10厘米,宽55.6厘米,厚36.3厘米。底座与雕像皆为龙眼木雕成,呈现龙眼木自然的红棕色。底为荷叶形,底下有四个云头足。[1]弥勒佛右腿弯曲,左腿自然下垂,以洒脱不羁、自然随意的姿态,斜坐于五谷袋上。隆额广颐,笑态可掬,肥厚的双耳下垂至肩。圆润多肉的肩头随意披着一件宽大的衣衫,袒胸露腹。右手靠于弯曲的右膝上,小手指勾垂仙拂,左手安放袋上,左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5,(2)
<正>1996年,成都市青白江区跃进村汉墓M5出土了两件形制比较特殊的陶器座[1],均为泥质灰陶,模制组合而成。其中,虎熊龙凤座塑于一长方形陶板上,中央站立一虎,虎背上蹲坐一熊,熊头上立有一鸟,作展翅欲飞状;两侧各塑一条龙,作立身上爬状,通高56.5厘米(图一、二)。另一件龟蛙斗拱座,底层为一龟,龟背上立一蟾蜍,蟾蜍背上塑一斗拱,斗拱中  相似文献   

7.
这次参加省文物鉴定,发现在川陕苏区的一些县,保留了一部分红四方面军在1933年至34年时期制造的钱币,有布币,纸币,铜币,银币等,尤以“叁串”布币为多。在旺苍县白龙乡还保存有当年印制“叁串”布币的陶版2件(陶版1件为正面,一件为背面)。版为泥质红褐陶,长14.9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字为阳刻。(图一为正面,图二为背面)。苍溪县文昌区农民张权氏,为了保护红军离开她家时留下来的“叁串”布币,她把币布做成衣裳缝在夹衣内  相似文献   

8.
刘双智 《文博》2002,(2):75-76
1993年5月20(即农历四月初八日)。长武县昭仁镇东关村村民崔天发修庄基挖土时,在距地表80厘米处,发现一批铜质造像,造像和泥土、炉灰、废铜渣混在一起。县博物馆得知后随即赶到现场调查清理,参加清理者有刘双智、李拴昌、崔天发等。共计清理出造像39件,其中有佛像12件;菩萨像26件;武士像1件;造像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9.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有一件"之璠"款竹雕佛手摆件,系该馆旧藏,通高9厘米,围径6、5厘米,重约40克,品相完好,色泽黄中透红,入藏时间不晚于1960年,文物藏品检索卡上的品名是"佛手果",时代一栏定为"道光"(图版一)。此器的特别之处是在佛手造型的瓜蒂处蝇头般大小而不规则的圆形截面上,不易被人辨识地镌刻着阳文篆书"之璠"二字(图版二)。  相似文献   

10.
<正>陶杯的故事阿克奥乐杰探长最近接手了一件棘手的案子:陶器界的知名人士陶杯先生离奇死亡了!四分五裂,死状凄惨!经验丰富的阿克奥乐杰探长首先来到了档案科去查阅陶杯先生的身份信息——器物描述卡片。然而卡片上"夹砂褐色陶质,直口平底,口径10厘米、足径10厘米、高15厘米,  相似文献   

11.
住所 ,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住所的状况不仅直接反映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水准 ,同时还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在省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一件东汉墓出土的“干栏”式陶屋模型。此模型分上下两层 ,置于长方形基座之上。质地为黄色泥质陶 ,火候较高。通高53厘米 ,面阔39 5厘米 ,进深31厘米 ,檐口长38 5厘米。上层为住房 ,有前廊后室 ,单扇门居中 ,前壁有线刻“窗户”。廊沿正面两边有护栏。底层四柱无壁 ,正中安放加工谷物的双碓一套。四角立柱 ,上端分叉 ,支撑上层的横枋 ,下端固定于基底。《华阳国志》、…  相似文献   

12.
新乡市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带有"天启年"款的白釉高髻坐式瓷观音(见图)。通高24.5厘米。上身稍向前倾,左手心向上叠于右手上,右手心向下置于右膝上,手指皆残断;右腿半蹲,赤脚,左腿后屈,蹲坐于圆形座上。座内壁刻有"天启年"款及"百○"二字,字体不规整,象是制瓷工人随手  相似文献   

13.
1984年8月,湛江海洋渔业公司"远渔206"号船在广东省台山县上、下川岛南面40(氵里)的海面捕鱼时,于80多米深的海底,一网拖起十余件古代陶瓷器,随即送交湛江博物馆。现介绍如下。陶器5件盘 1件。高7.5、口径30、底径15厘米。敞口,折沿,斜腹,平底,矮圈足。火候较高。因受海水浸泡,釉已全部剥落(图一:1;二)。双系罐 2件。高10、口径10、底径10.5厘米。口沿微折,斜肩,鼓腹,平底。因受  相似文献   

14.
1962年12月,山西省博物馆入藏了一件新莽天凤元年的量器——(氵曰糸)仓平斛(图版肆:1,图一)。这件量器,据说原藏于太谷书法家赵铁山家,后来辗转流传,博物馆在太谷购得。此斛保存良好。斛系铜质,圆桶形状,素面,腹部附有两耳,一耳之旁又有一凸起的方匡,每边宽4.1—4.2厘米,深0.2厘米。斛的腹壁方匡旁,阴刻篆书铭文三行:(图二)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我国南方古代的金属乐器铜鼓三件,其中一件铸造于义熙四年(408年)四蛙(?)军官鼓,器型大、铸造精、保存完好而又有刻铭,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藏品。该鼓的鼓面直径74.5、鼓身高44.5、底部直径73厘米。整体结构为平面、凸胸、束腰、侈足,是厚0.5厘米的薄壁铜铸件(图一)。  相似文献   

16.
<正>镇原县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一座以收藏、宣传、科研、陈列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目前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珍贵文物771件,一级文物46件,二级文物56件,三级文物669件。其中常山下层文化陶水管独步全国,秦代铜诏版举世无双,汉代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佛教造像千  相似文献   

17.
陆厚信所绘曹雪芹小照单页,是近年来很为《红楼梦》研究者所属目的一件文物,现藏河南省博物馆。1977年11月,我在参加外地一次会议后路过郑州,承博物馆同志以原件见示,并要我为之鉴定真伪。这篇短文就是想到的一些意见。小照为单开册页,前后背纸有粘连痕迹,可以看出原是整本册页中的一开。全开纵47、横51.4厘米,为一张相连的整纸,中有折线,四周无纸绢镶边。前半为"雪芹先生"小像,有陆厚信署款题字五行;后半为尹继善七绝两首(图一)。陆厚信的题字和  相似文献   

18.
1959年四川西昌市北门外的古代火葬墓中出土铜镜2件。墓葬已被破坏,经了解,铜镜出土于火葬墓的陶骨灰罐中。龙纹镜直径8.5厘米。圆纽,纽外两条龙首尾相接,间有卷草纹。其外有弦纹两周。宽平缘(图一)。出土时镜面周围还可见用朱色绘制的八卦符号。 "正其衣冠"镜直径9.3厘米。圆纽,纽两侧铸有铭文,为:"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其外有弦纹一周。窄缘(图二)。根据这两件铜镜的形制、纹饰,应属南诏大理时期的遗物。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9,(9)
一两座晋墓出土的"案"有三件是榻《文物》1973年第4期《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介绍此墓出土陶质家具明器中有"陶案"六件,计大、中、小型各二件。其中的"大型陶案"长方形,有六腿。长125、宽100、高28厘米。面厚1.5厘米。正面平整,四周有一微小棱线,表示适于铺上座垫。外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博物馆从通海征集到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用貝币(当地人称海(貝巴))买楼房契紙一件,后附收款收付执照一件,又附官家发給驗契执照一件,俱系棉紙本,三件共裱成一大張。最后另紙写"此房通前至后实卖願者成交",贴在紙后。原契长75.5厘米,宽44厘米。收付执照长37.3厘米,宽23厘米。驗契执照长38厘米,宽24.2厘米。三紙共戳有官家驗契朱印十一个,印文不清,但形式和明代县官印信相同(图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