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戏如人生     
海阳 《南方人物周刊》2013,(34):110-110
1990年的夏天是如此平凡,平凡得一如从未发生。一个下午,满身泥巴的我放学后在山上追了半天松鼠刚进院儿,隔壁家的老小突然在篱笆那头探头招呼我:“喂,快来看,电视里演孙猴子呐。”那时节在这个东北小村,电视还是稀罕物,我们半个村儿只有赵大婶家才有一台14寸的“金星”。兴冲冲跑过去,映入眼帘的第一个画面,就是她头戴珠翠,身着绣袍,眼圈儿微红唤着“御弟哥哥”,黑白画面看不清她脸上的颜色,但是那含泪的双眼却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2.
徐寅,字昭梦,福建莆田人,居崇仁里(今徐村),生卒年不详,约为唐咸通至后唐天成(860~929年)时在世。徐寅早岁生活清苦,他聪明好学,博通经史,长于辞赋,工于律诗,喜欢堆砌词藻,时人号为“锦绣堆”。应省试作《斩蛇剑赋》,远近传诵。  相似文献   

3.
4.
1934年11月10日,我父亲桂遇秋出生于黄梅县今杉木乡桂畈村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勤奋,过目成诵。由于家境贫寒,他的三年私塾是靠祖母编织妇女发网和父亲收荒支撑读出来的。“一去二三里,村村湾湾都唱戏”的农家生活,赛歌、对歌、  相似文献   

5.
台湾国宝级布袋戏世人李天禄,一生经历了由大清子民到日本皇民到台湾同湾同胞的多种身份,见证了台湾地方戏曲的极衰与极荣。他的命运一部生动的台湾近代史,吸引电影导演孝贤拍成其“悲情三部曲”之一《戏梦人生》(另两部为,《悲情城市》、《好男好女》,在这部自传体电影中,李天禄演绎了一段真实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相似文献   

6.
从《大醉侠》里的金燕子,到《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夫人,再到《卧虎藏龙》里的碧眼狐狸,在这3个角色间,郑佩佩经历了人生路上的过山车:一举成名、息影退隐、离婚窘迫、东山再起。回望过去五十多年,曾经英气勃发的她,成也侠女,困也侠女,不变的是侠女的质直气格。  相似文献   

7.
邓赞  张罗平 《世界》2012,(10):28-37
耿乐一席英伦装束出现在酒店草坪时,沐沥地下了一夜的雨竟然停了。“很幸运,天公作美!”耿乐一脸舒畅想,尾音收束得干净利落。  相似文献   

8.
唐甜甜 《世界》2012,(3):168-175
身穿五彩衣,滑稽古怪的裤子,帽子上带着叮叮响的铃铛,表情怪诞,我知道,那只是我的假面,但我也要自始至终的保持,因为我总是把虚伪的仁义道德对比得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9.
《爸爸是偶像》的剧情,实在简单。男主角:二十郎当岁的人气偶像锦户亮。女主角:离异,年届30、有3个孩子和老母亲的便利店店员。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代曲学大师.在民国学林享有盛誉。他对曲律、曲史包括词学理论造诣极深,以一本《顾曲尘谈》深得蔡元培赞赏,遂于1917年被聘为北大教授,讲授古乐曲。自此.不登大雅之堂而曾被鲁迅概括为“咿咿呀呀”的戏曲首次进入最高学府。并占有一席之地。他叫吴梅.在世时与王国维齐名.二人并称戏剧研究领域的“南吴北王”。他的一生.就像一台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的大戏。曲终人散.余音袅袅.回响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11.
mac 《南方人物周刊》2011,(25):105-105
《倒错人生》(United States of Tara)将于本季画上句号。这是一部自开播起就吸引众多目光的剧集,女主角患有DID(解离性多重人格)的剧情是该剧最大的卖点。应该说,多重人格本身存在的戏剧冲突让它成为艺术作品的宠儿,无数小说和影视作品都涉猎过这一题材,但《倒错人生》难得地将焦点集中在病症和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12.
戏联,亦称戏曲楹联.戏联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对联有着同样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周炜钦 《东方收藏》2024,(2):152-154
藏戏是藏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藏戏团艺人杜呷作为全县唯一的藏戏面具非遗传承人,不仅是巴塘藏戏发展的亲历者,更是弘扬藏戏艺术的积极实践者。文章通过对杜呷进行访问和研究,力求展示其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经验知识、工艺传承和发展创新,并以此表明,对人类学来说,充分发挥艺术实践者的主体能动性是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郭建 《文史天地》2013,(1):8-12
在中国历史上名气最大的法官,莫过于宋代的包拯了。几乎所有的国人都知道“包公”。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20,(6)
正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与绘画艺术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都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二者都历经岁月而焕发新生,并因都追求写意传神而意趣相通。水墨戏曲人物画是20世纪中期以来,将中国戏曲与中国水墨画贯通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伴随中西文化融合的大潮而生,关良先生开创了中国写意人物"以戏入画"的先河。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不但为戏曲艺术提供宽广的舞台,还致力于延伸舞台艺术的展示空间。戏曲的内核是"以歌舞演故事",绘画则是对"故事"二度创作的过程。画家对于戏画题材的选择不可  相似文献   

16.
黄梅戏“三十六大本”正本戏的产生和发展,与黄梅县流行的说唱文学有着密切关系。宋、元以来,黄梅民间流行的弹词、宝卷、道情、旱龙船、莲花落、鼓词、锄山鼓、凤阳花鼓、山歌、采茶歌、门歌、喝摊神、明清小曲等说唱艺术,对促进黄梅戏“三打七唱”阶段剧目的形成,声腔的积累、表演的借鉴、流行区域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弹词,包括由弹词、宝卷演变的旱龙船,鼓词的脚本,是黄梅戏传统剧目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题材宝库。一、弹词(一)弹词历史沿革与黄梅戏有关剧目弹词:属于诗赞体的说唱文学,是由宋代的涯词、陶真演变而形…  相似文献   

17.
福州是一个跳动着音符的老城。每当夏日夜幕降临,被暑气弥漫了一天的城市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浪。在公园的平地上,一方彩绘的幕布高挂,幕布前面有桌有椅,桌上排着整齐的矿泉水,幕布后面有戏笼开着,摆挂着鲜艳的戏服和头饰,皱纹上涂抹着脂粉的老人们颤颤巍巍地穿梭往来,准备着一场好戏的上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旅游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效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对应关系做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从旅游学建构的体系来着,国外一般认同地把交通、食宿和场所(良好的气候、自然景观、舒适及历史和文化要素等)作为旅游必备的三大基本构件.其中.交通与食宿是旅游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性设施,而其它因素则构成了旅游主观目的性意图,即属于上述三大构件中的场所范畴.说到场所,又不能不提及旅游者自身的主观  相似文献   

19.
在博物馆收藏的艺术瑰宝中,中国书法、绘画占相当大的比重,她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物遗产,是世界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明珠。中国书画在世界绘画史中的重要而独特地位,是历代书法家、画家辛勤创作建树的。她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技巧,也铭记着收藏家的不朽功绩。中国书画不仅能给人带  相似文献   

20.
正晚清的当家人慈禧没受过什么教育,就喜欢看戏。看戏还不喜欢看雅部的昆曲,只好花部的高腔。京剧就是在这个妇人的喜好中成长起来的。喜欢听戏是个乐子,但与民同乐却谈不上,顶多与官同乐。慈禧越是到了晚年,就越是喜欢热闹,看戏也喜欢拉一帮子人一起看。有点好戏,都喜欢跟王公大臣一起分享。颐和园的德和园,是晚清时节慈禧老佛爷最喜欢的宫廷戏园子,戏台三层,可以演上天入地之事,要多热闹有多热闹。一次台上正在演《吴越春秋》,范蠡献西施的故事。里面有个情节,是这样编排的,范蠡拜访吴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