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博》2016,(3)
西安博物院现藏40余通有关记载荐福寺、小雁塔历史文化的各代碑石,既为考证及研究荐福寺、小雁塔在历代维修、书法雕刻、文化活动、武举题名和佛教活动等方面提供了直接的资料与依据,也集中反映了长安城这座著名皇寺、唐塔的发展和兴盛衰败历程。  相似文献   

2.
荐福寺塔又称小雁塔,是唐长安著名的佛塔之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路的大荐福寺内。唐时大荐福寺分南北两部分,塔在南院,与寺隔街相望。寺原占开化坊南半部,塔在开化坊南邻之安仁坊的西北隅。寺创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始称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改名荐福寺。塔建于景龙元年(707年)。据塔底层北拱门的石门楣上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王鹤题刻,明成化末(1487年)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彻若窗牖";"正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7,(5)
小雁塔是西安著名佛寺荐福寺的佛塔,位于现西安博物院院内荐福寺遗址南北中轴线上大雄宝殿以北、白衣阁以南的核心位置。在塔的底层南北门楣上,遗留有唐代佛教题材的线刻图像和明代文人雅士题刻的题记文字,在证明小雁塔的原真性和文化遗存延展性的同时也反映了小雁塔的历史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小雁塔     
《文物》1979,(3)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门外友谊西路的南侧,是我国唐代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它比慈恩寺的大雁塔略小,因而被称为小雁塔(图见封底)。小雁塔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荐福寺的佛塔。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是唐高宗死后百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  相似文献   

5.
王建 《巴蜀史志》2009,(2):63-64
凡到过古城西安的人,对唐代遗迹慈恩寺的大雁塔及荐福寺的小雁塔那高耸入云,巍峨挺拔的雄姿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塔身修长,密檐式设计,带有曲线,比大雁塔造型更为美观的小雁塔,那简直是中国古代塔建中的精品。无独有偶。在我国西南重镇的四川乐山凌云山灵宝峰上,也矗立着一座酷似西安小雁塔的唐代另一座雁塔——灵宝塔。  相似文献   

6.
小雁塔     
《文博》1985,(2)
出西安南门前行,在长安路之西侧不远,耸立着一座挺拔秀丽的砖塔,这就是唐代保留至今的荐福寺佛塔——小雁塔。唐代初期,佛教兴盛,皇室贵族常常以兴建佛寺,剃度僧民,为其亡故的亲属“追福”。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在唐高宗李治死后百日之时,皇室宗族为了向他祈福,便在朱雀大街东侧的开化坊内,建造了大献福寺。献福寺占了开化坊的二分之一,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左右。它规模宏大,所处位置显要,是唐长安城内一座著名的寺院。武则天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将此寺改名“荐福寺”,并亲自用飞白字体书写了匾额,大画家吴道子还给寺院画了壁画。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义净就是在此翻译出大批  相似文献   

7.
香雪斋雁字回文诗碑(封三)是清代学者张玉德撰并书的一组诗碑,现藏于陕西户县大观楼。作者张玉德,乾隆年间人,曾学于省城荐福寺(小雁塔),诗书皆优,所书碑石墨迹,均散佚海内,今仅存雁字回文诗碑。《雁字回文诗》碑,石为青色,质坚而润。原二十四通,今缺一、残三通,实有二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端 ,长治市东部 ,其东南与河北、河南交界。平顺境内古代建筑众多 ,数量居长治地区之首。荐福寺遗址位于平顺县西南30公里的北社乡东禅村。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目前仅存一处面积约660平方米 ,总高10余米的斜坡土台。1987年当地村民在土台斜坡处挖窑 ,于纵深3米处发现一处面积约4平方米的土坑遗址。坑内堆放石刻造像11件及部分石像残块。县文物部门闻讯后 ,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下 ,将石造像收回入藏。荐福寺遗址出土的11件石造像 ,包括佛头像、单体佛坐像和背屏式佛坐像。5件底部有题记 ,其中包括4件纪年题记。除1件…  相似文献   

9.
唐代荐福寺     
在唐长安城百余座佛教寺院中,荐福寺是较为著名的一座,它位于朱雀大街东侧的开化坊内,与皇城仅两坊之隔。武德年间,这里曾是萧瑀的府邸,仪凤年间,又是英王李显的王宅。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次年2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其旧宅也被用来修建了荐福寺。公元705年,中宗复帝位后,让著名的道岸律师和工部尚书张锡领工营建荐福寺,扩大建筑规模,广植花草树木,使其“崇侈益甚”。景龙年间,又在  相似文献   

10.
7、周恩来在延安告急时到达西安1943年6月下旬,周恩来、邓颖超、林彪等一百余人乘汽车由浙返延,7月9回到达西安。这时,延安及整个陕甘宁边区正处于紧急状态。胡宗南已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副长官部设在西安南郊一座庙宇——俗称小雁塔的荐福寺。194年2月,驻兰州的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以绝密件同胡宗南及该战区所属驻宁夏的马鸿送、驻青海的马步芳,下达经蒋介石亲自审定的《对陕北好区作战计划》,指令有关部队“于现地掩蔽.作攻势防彻”,俟机“转取攻势”时,“先迅速收复囊形地带”,进而“收复陕北地区”.胡宗南按此计划…  相似文献   

11.
大庄严寺     
韩保全 《文博》2006,(2):15-17
大庄严寺始建于隋仁寿三年 (603年),是隋文帝为独孤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隋文帝崇尚佛教,他的皇后独孤氏出自鲜卑大族,文帝对他很敬重,让她参与朝政,宫中称之为“二圣”。独孤皇后于仁寿二年(602年)去世,次年为其追荐阴福而立寺。禅定寺位于隋唐长安城的西南隅。寺院规模宏大,占永阳坊之东半部,  相似文献   

12.
隋唐五代的佛教宗派,多数由地地道道的中国僧人创立。在少数由旅华外籍僧人或外国血统的中国籍僧人创立的宗派中,只有华严宗是由地处丝绸之路上的昭武九姓康国入的后裔、中国籍僧人法藏创立的。按照传承系统,他被华严宗人尊为华严宗三祖。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十一月十四日,他以70岁高龄在京师长安大荐福寺圆寂,门弟子请秘书少监阎朝隐撰写了《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晚唐时期,旅华新罗士大夫崔致远又写了《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然而北宋初年僧人赞宁撰《宋高僧传》,却题为《周洛京佛授记寺法藏传》,无疑是考虑到武周取代李唐时期,法藏在神都洛阳从事活动,并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创立华严宗。本文拟就法藏在洛阳的活动加以论述,从一个侧面揭示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网上荐购图书是高校文献信息采访重要方法之一,它有利于让全校读者(学生和教师)直接参与选购图书,减少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采访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高采购图书的质量。高校图书馆开展网上荐购图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网上荐购图书系统的建立、荐购书目的确定、网上留言簿荐购、E—mail荐购、通过书店推荐书籍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4.
"瞎尊者像"系石涛南还后第四年夏天所作,是具有自画像性质的罗汉像。瞎尊者号应系石涛康熙十九年(1680)闰八月初至金陵长干寺一枝阁后开始启用,是他在一枝阁常年闭目禅坐、"壁立一枝"的真实反映。康熙三十一年(1692)石涛南还后,他利用款印、图像、传记等方式形塑、突出其瞎尊者身份,表达了他对佛教的失望,对佛法进入颓废时代的判断,以及对自己僧人身份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康熙三十年杭州教案爆发,为在华西教士提供了促使清廷解除康熙八年禁教令、重新考虑天主教政策的历史契机。在多方因素影响下,康熙三十一年宽容天主教诏令终于颁布。该诏令不仅为天主教在华活动创造相对宽松的传教环境,而且引起欧洲天主教社会的较广泛关注,刺激了欧洲向中国拓展传教事业。此外,康熙三十一年容教诏令还成为道光二十四年法使喇萼呢与两广总督耆英谈判时,胁迫清廷同意弛禁天主教的一个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16.
陈定斋(1692——1766),名法,字世垂,号圣泉,晚号完斋,贵州安平(今平坝县)白云庄人。清康熙三十一年生。康熙五十二年(1713)春,举乡试亚元,秋,成进士,入词馆,授职检讨,官翰林八年,以父忧归。雍正元年(1723),诏举翰林才堪部务者,翰林院以先生应荐,升刑部郎中,后因病告归。雍正七年(1729),御史李元直荐先生文学志操,授知直隶顺德(河北邢台)府,因拆道观寺庙兴建文学事,引疾归里。乾隆元年(1736),清高宗选贤举能,吏部尚书孙  相似文献   

17.
西安小雁塔是中国唐代密檐式古塔的代表作品。自建成1300多年间,陕西关中发生4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发生于1556年的陕西华县8.3级特大地震,小雁塔危而不圮,岿然屹立,为旷古罕见!尤其“三裂三合”的传说及“不倒翁”理论,更让小雁塔充满诡秘与神奇色彩,也引起学界诸多争议。本文结合部分考古学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运用地震工程学原理,对有关小雁塔的传说与观点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小雁塔的抗震性能作出了比较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胡坤 《中国史研究》2012,(1):99-112
"限考受荐"是宋代选人受荐举改官所需遵行的重要原则。考限则是选人改官的基本资格。宋代的"限考受荐"原则在荐举改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从不加区分受荐资格、磨勘资格到将二者区分明确,反映了宋代荐举改官制度的成熟。受荐资格与磨勘资格的剥离,有效地限制了势要子弟和奔竞者的进身速度,同时平衡了宋代国家现在与未来的利益,安抚了未能改官的选人,稳定了低级文官队伍。  相似文献   

19.
九州大学图书馆所藏朝鲜王朝刊本《梵鱼寺事迹》,正式名称应该为《梵鱼寺创建事迹》.该书撰写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刊行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是朝鲜王朝后期重要历史人物朴泰淳(号东溪)所作.主要讲述了梵鱼寺创建、兴起的“神迹”故事,并始终贯穿“镇倭”这一主线,这也成为该书内容的一个重要特色.吸收民间文化系统中早已...  相似文献   

20.
老铁 《文史春秋》2005,(8):62-62
中国古代有不少贤明的大臣和国君,在选贤任能方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荐才、选才、用才的佳话,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然而,我感到最能体现举荐者才能和艺术的,非伍子胥七荐孙子莫属。孙子姓孙名武,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他指挥吴国军队进攻楚国,占领其国都,取得赫赫战功。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最初却不被吴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