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多年来,由于记载阿房宫的史料太少,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没有定论。《史记》所载阿房宫是分期兴建的,一期工程是先建造前殿阿房"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然而,工程施工并不顺利,秦始皇的突然病死,继之因二世的残暴统治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使一期工程没有完成,二期工程自然成了泡影。近年来阿房宫考古发掘已证实了这一结局,即秦阿房宫没建成,甚至连前殿都没建成,所谓的阿房宫前殿遗址其实就是没有建成的阿房宫遗址。历史上的阿房宫虽然不像文献、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中描述的那样规模宏大,但从其前殿遗址范围看,其规模比司马迁描述的前殿阿房的规模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2.
秦阿房宫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遗址概况及历史沿革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宫殿建筑群,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秦惠文王时期(337BC~311BC)。秦始皇(259BC~210BC)兼并六国以后,由于都城咸阳宫人数增多,先王之宫廷狭小,遂于始皇三十五年(212BC)在渭河以南上林苑原基础上大兴土木,广征声色,营建离宫别馆,是谓“阿房”。秦朝末年,项羽入关,移恨于物,纵火焚烧了尚在建设中的阿房宫。 西汉王朝建立以后,焚毁的阿房宫仍在汉上林苑的范围之内,不断得到改造扩建。在前殿东、北、西三面建成厚重的宫墙,从而  相似文献   

3.
2002年,为了更好的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保护, 阿房宫联合考古队对秦阿房官遗址 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正式考古作业。2003年年底,在一个飘雪的日子里,面对媒体和同行, 考古工作者大胆地提出,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 项羽烧阿房宫是历史冤案 阿房宫,是秦在上林苑中建造的一组最宏大的宫殿建筑群。 是为皇帝大朝所设计的朝宫, 是秦王设朝、主政、施令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项福库 《沧桑》2009,(5):139-140,147
两千多年来,无论是历史文献记载和文学作品的描绘,还是地面上留下的阿房宫前殿遗址的夯土台基,都在误导着人们:秦代阿房宫已经建成,后来被项羽焚毁。但近年来阿房宫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是没有建成的"半拉子"工程,前殿遗址中未发现火烧的遗迹。《史记》中虽提及"阿房宫"达18处,提及"项羽屠咸阳火烧秦宫室"达7处,但没有一处提及阿房宫已经建成,也没有一处指明项羽烧了阿房宫,反倒有"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的记载。可见,"阿房宫"在考古发掘与《史记》记载中是相吻合的,是有一致性的,即阿房宫没有建成,项羽也没有火烧阿房宫。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08,(10):12-12
传说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入关以后,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阿房宫考古队近日发表报告否定了这一说法。根据调查报告显示,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台基上面西、北、东三面已有夯筑土墙,墙顶部有瓦的铺设;夯土台基上面没有建筑南墙。三面墙里面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  相似文献   

6.
王学理 《文博》2007,(1):34-41
一、《阿房宫赋》的迷惑尽管秦火熄灭了两千二百多年,历史的风尘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速把早已模糊了的记忆几乎荡涤无痕。那段历史的辉煌,成了尘封既久的符号而被挤压在图书馆珍藏的典籍中。除过少有的学者偶尔光顾之外,忙于宦海商战的弄潮儿谁还记得多少?但兵马俑搅动的“旅游热”,更适应当今潮流与时髦意识,竟使得以“秦”字打头的历史名词被激活了,什么“秦始皇”、“秦始皇陵”、“秦都咸阳”、  相似文献   

7.
朱思红 《文博》2006,(2):20-24
阿房宫在渭南秦上林苑中,地处秦咸阳渭南诸宫的西南隅,东临 (?)河,西接沣水,南有西周丰镐故址,即今西安市西约十五公里的三桥镇一带。是代信宫而起,为皇帝大朝所建的一座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仅其前殿建筑,据《史记》记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唐代杜牧  相似文献   

8.
依据《三辅黄图》等文献,秦都咸阳存在"象天设都"思想,并依托其建立起咸阳宫(紫微垣)、横桥(阁道星)这一由北向南的天地空间对应格局。对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营造信宫作为"天极"、修阿房前殿"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学界也多将此二者视作佐证《三辅黄图》象天体系之材料。经对秦汉相关史料爬梳,此二者既然也象征天极,那么只能属于另外的都城"象天"体系。其中,修建阿房宫,最终形成的是阿房宫(紫微垣)、复道(阁道星)、渭水(天汉)、咸阳宫(营室宿)这一由南向北、天地对应的空间格局,与《三辅黄图》的象天格局完全不同。秦代凡此三种"象天设都"理论对紫微垣方位的比附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反映的就是帝王所在的政治中心的变化,因此这些文献资料应予以区分对待,避免力图糅合而造成解释上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阿房宫考古队,进行遗址发掘考古。至2003年,考古队专家依据考古发现提出:阿房宫没有被烧,阿房宫只建成前殿。证据是:前殿遗址只发现耕土层、扰土层、汉代堆积层和夯土台基,未发现秦代堆积层,没有发现秦代瓦当和柱子、廊道、散水排水系统等等必不可少的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0.
许卫红 《文博》2004,(2):24-31
2002年,为了更好的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保护,阿房宫联合教研队对秦阿房宫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正式考古作业。2003年底,在一个飘雪的日子里,面对媒体和同行,考古工作者大胆地提出,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项羽烧阿房宫是历史冤案。阿房宫,是秦在上林苑中建造的一组最宏大的宫殿建筑群。是为皇帝大朝所设计的朝宫,是秦一设朝、主政、施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岳淼 《沧桑》2012,(1):56-58
春秋时期的晋国可以说是辉煌的。晋国能够称霸长达百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卓越的外交手段,适时运用"战""和"外交方式。史上著名的"吕相绝秦""巫臣使吴""魏绛和戎"正是这两大方式的典型代表。外交方式的适时应用也使得晋国逐渐由原来的"方百里"小国变为后来称霸百年的大国。  相似文献   

12.
阿房宫是秦在渭南上林苑中营建的一座最宏大的群体建筑。《三辅黄图》云:“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秦孝公在渭北建的“冀阙宫庭”背依大原,水源短缺,故惠文王着手在上林苑中营造新宫,宫未成而惠文王亡,遂中辍。至昭王时,鉴于阿城与渭北宫区相距较远,不便往来,故放弃阿城而在长安乡建兴乐宫等宫殿。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之后,为了把政治中心转移到地面开阔、用水方便、交通便利的丰镐附近,决定在惠文王的基础上扩建阿房宫,作为新的朝宫,以体现统一帝国首府的宏大体魂。他规划以阿房宫为中心,把咸阳及其周围三百余里的“离宫别馆”用辇道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规模空前的帝都。此宫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  相似文献   

13.
项福库  王明月 《沧桑》2009,(1):235-236,240
近年来,国人对阿房宫考古结论产生了诸多认识上的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阿房宫的“建成与否”及“火烧与否”两个问题上。《史记》中有“阿房宫未成”、“项羽屠咸阳火烧秦宫室”的明确记载,而没有“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记载,这与阿房宫考古发掘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即阿房宫没有建成,项羽也没有火烧阿房宫。然而,对阿房宫考古发掘结论持相反观点的人,不但认为“阿房宫不仅建成而且被项羽一把大火烧掉”,还对司马迁笔下的“阿房宫”是否具有可信性产生怀疑。经考证,无论是从司马迁写《史记》的客观条件及其治史态度,还是从其史学思想到写《史记》所肩负的使命感上看,其对“阿房宫”的记载都是客观的、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西汉上林苑是延用秦上林苑而来的。到汉武帝时,由于国力的强大,为了满足自已的奢望,下令扩建上林苑,从而使上林苑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据西晋潘岳《关中记》云:“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汉上林苑已发展成为融山水、花木、建筑为一体的皇家园林,除了具有皇帝打猎游玩的性质外,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能工巧匠们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巧妙地把大自然的风景浓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使人从中可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古迹""古物"是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概念。"文物"概念使用尚不一致,其涵义正处于发展、演变之中。"古玩"不是民国时期历史文化遗存总概念,也不是法定概念。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城镇化"及其相关概念,有必要结合中国和西方城市化历史进程,对"城市""城镇""都市""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镇化"和"逆城市化"等概念,进行词源和语义演变上的辨析,以推进研究之深入,其中,"就地城镇化"概念是重点。  相似文献   

17.
秦王朝曾将"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超尺度的规划意匠完美地体现在了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之中,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存的秦代的建筑遗产不及后代丰富,以夯土和木结构为主的庞大秦王宫殿群.已经随着战火和渭水改道湮没.在阿房宫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巧妙还原了秦始皇营建宫室苑囿的规划蓝图和设计理念,并将秦宫营建中体现的天体观念应用到了设计方案中,以象征阿房宫的"室宿"对应阿房宫前殿遗址,将其周围的星宿投影到场地内及周边的环境中,表达天地人合一的概念,阐释秦宫室规划与天文星象的密切关系和深刻内涵.使观众在游览时.能够理解秦人的规划思想和思维.在最大限度保证遗址本体安全和未来考古工作的情况下,该方案试图去找到阿房宫遗址的遗产地精神。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既非洪门自身所固有,亦非纯由外部植入,而是清末激进知识人和革命派出于排满这一目标进行发掘和重新解释的结果,其中又汇入了19世纪以来西方人研究天地会的成果。"反清复明"这一形式化的洪门自我表述,经由激进知识人和革命者使用"种""族""类""种族""民族""民族主义"等抽象概念范畴进行历史化、理论化处理,被提升为基于狭隘的民族概念、带有鲜明种族认同色彩的民族主义,且被视为洪门的真实历史和固有传统,由此形成"洪门民族主义"这一特殊话语。此过程在提升洪门形象的同时,也遮蔽了洪门的某些真实面貌。民初以后革命派试图转向一种基于国家认同的宽泛的民族概念和民族主义,但他们沿用"洪门民族主义"跟会党切割,结果反而促进了"洪门民族主义"的传播。民族主义话语当中宽、狭两种民族概念仍然彼此纠缠,甚至相互混淆。  相似文献   

19.
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与法家思想之对错是两回事,秦始皇根据法家思想主张的君主专制思想建立了地主经济上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政治制度延续了两千余年,证明法家思想及其指导下建立的政治制度是适应当时历史政治、经济需要的。法家"重刑轻罪"的立法思想指导下建立了完备的法律制度,汉律完全承继了秦律的框架、刑罚种类,与秦律没有根本的区别,也没有引起政权的危机;相反,汉初"惩恶秦之政""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造就了文景时的府库有盈余,成就了"人得自安""人人自爱而重犯法"的"文景之治"。  相似文献   

20.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位于邢台市西北红星街北侧,与市东北隅的开元寺(俗称东大寺)遥遥相对。据清光绪《邢台县志》载,天宁寺初建于唐,时名“华池兰若”,宋政和年间赐额“天宁万寿禅林”。寺内原有建筑自南而北为:山门、前殿、正殿、东西配殿和塔等。其主体建筑排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