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元宵节燃灯、赏灯习俗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说法一: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说法二: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说法三: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大权独揽朝中老臣  相似文献   

2.
邓启耀 《民俗研究》2023,(4):135-144+160
燃灯及灯节是一种以光影营造沉浸式体验的信仰民俗,同时具有行为艺术和空间装置艺术的特点。佛教燃灯及灯节通过仪式化行为,在特定时空借助灯烛的设置和流动,营造非世俗意象,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被赋予种种意义,比如佛性遍在的象征、生死明灭的喻示以及国泰民安的祈祝等。参与者借助燃灯这种被“仪式化”的民俗艺术行为,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姿态和空间设置等多模态表达与感知的交互作用,获得身体的沉浸式美感体验和置身于某种历史传统及文化精神情境中的心理感悟。  相似文献   

3.
王三庆、王雅仪先生联名撰写的文章《敦煌文献印沙佛文的整理研究》将印沙佛事的研究向前作了推进,但是文末所附的"印沙佛文本"和"《燃灯文》文本"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对两位先生整理的录文进行校勘,希望能利于该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1981年我在北京,获得敦煌石窟唐写本残經一段,长一尺四寸三分,寬七寸六分,糙米色麻紙本。共写經廿五行,每行廿七字,末三行空格,合計廿八行。无首尾,不知經名。背面用一张分配窟龛燃灯名数的手写单来衬褾,因浆水渗透,字迹黯淡模糊,并有残损,細看尚可大体辨識。单中記着"辛亥年"的干支及"十二月八日夜"的日期,(夜字只有半边看得清。)但没有写出紀元年号,从書法、語气和都头、押衙、僧政等称号看来,应該是唐代僧寺方面主持人的布告。按唐代的辛亥年有五个,即: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文宗太和五年(公元831年)和昭宗大順二年(公元891年)。这里所記是哪个辛亥,已无从証明。  相似文献   

5.
有关吐蕃太子的文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P.2255、P.2326号《祈福发愿》、P.2341号《燃灯》、P.3256号《愿》、S.2146《行城》、P.2807号《斋》、P.2807号《行城》等6件有关吐蕃皇太子的佛教祈愿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富学  杨琛 《民俗研究》2024,(1):137-144+159
2008年以来,在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多有关于燃灯仪式的记载,尤其在《点灯七层科册》《奏申牒疏科册》和《祷雨疏》中最为频见,其功用主要集中在奉请神明、修持功德、禳灾拔度上。然而原始摩尼教乃至拜火教文献中均无礼灯、燃灯仪式的记载,反而在中国境内流传的佛教、道教、祆教以及闽地的民间宗教仪轨中,或多或少出现了灯仪。摩尼教灯仪并非是其原生的仪轨,而是在东传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主要是通过汲取中原地区流行的华化佛教、道教乃至本土民间信仰的宗教仪式而成。祆教虽在燃灯仪式上和摩尼教具有相似性,但霞浦摩尼教灯仪与祆教灯仪并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7.
墓葬位于沈阳市棋盘山水库北岸石台子山城西北侧山脊及东北侧六道沟内坡地上.我们对调查发现遭破坏的六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此六座墓葬分布位置相对石台子山城较远,使我们补充认识了石台子山城墓葬的分布状况.该批墓葬材料从墓葬形制、随葬品、人骨等方面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石台子山城高句丽墓葬提供了详实的考古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戏在石台     
吴熙祥 《江淮文史》2007,(4):140-147
素有"小秦淮"、"小扬州"之称的石台县,历史上因郑之珍创作《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记》)和"石台梨园几遍天下"而名播海内外,与戏剧有关的地名、保存完好的清代罚戏碑和戏班题壁,更是给石台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走进石台,她将告诉你一个个惊喜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敦煌社邑类型很多 ,最常见的有里巷社、渠社、互助社、佛社等。按阶级组织的社邑尚未见。绝大多数社邑与寺院的联系只是思想上 (信仰上 )的联系。燃灯社、行像社为燃灯、行像活动付出的人力、财物 ,应属社众的文化消费范畴。寺院上层与部分僧俗吏民之间诚然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但寺院上层剥削的对象是部分僧俗吏民 ,而不是“社” ,剥削的方式是出租田土、碾、油梁与放贷活动 ,而不是燃灯、行像等社邑活动。立社文书中所见的“义聚”是社邑的同义语 ,不是公共积累。  相似文献   

10.
太原龙山童子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由高僧宏礼弹师创建,金天辅元年(1117年)毁于兵火,元、明、清时期均有修缮。现该遗址墙垣清晰,石室犹存,寺内建筑及其摩崖石佛造像早已不存,燃灯石塔为童子寺遗址仅存的建筑物。燃灯石塔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质灯塔,位于童子寺大佛前,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  相似文献   

11.
今本《老子》中有两个“孩”字,对其训释,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义上看,均有未安。本文从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娩”字经常被误释为“孩”这一现象入手,推测今本《老子》中的“孩”字也是“娩”字的误释,应该分别读为“娩”和“矇”。  相似文献   

12.
碑帖拓本的装潢,大约始于初唐,最初可能是由卷子本逐渐发展到经折本。据《金(?)琳琅》记载云:唐武德九年虞世南书庙堂碑,刻成以后,拓成墨本进呈,唐太宗特赐虞世南王羲之黄金印一颗。又唐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书石台孝经,李齐古上表云:“遇陛下兴其五孝,忝守国庠,率胄子歌其六德,敢扬文教,不胜抃跃之至,谨打石台孝经,本分上下两卷,谨于光顺门奉献两本,以  相似文献   

13.
李浩栽 《民俗研究》2017,(6):128-134
祈福是迄今尚存于华北地区的一种传统宗教仪式,其渊源可追及明清时代。孝女祈福则是女性为在世父母祈愿的一种仪式活动,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民间宗教文化内涵。虽历经数百年岁月风霜,但其基本特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总体而言,民俗化、生活化是其主要特点,功利性趋向淡化,宗教服务性逐渐增强则是当下的一种基本取向。孝女祈福仪式,不仅见证了民间宗教职业者的身份特征及其小群体活动特点,而且呈现了一个比较生动,具体的民间俗祀的展演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地印象     
大年正月初三,广东大埔花萼楼内锣鼓喧天,土铳轰鸣,彩旗飘扬,正在举行的是一年一度的新春祈福活动,祈福场面隆重而热烈。在春节祈福是客家人的习俗,要供奉三牲、水果等食品,由族中长老宣读祝文,然后敬酒、上香、参拜,祈福许愿。但是现在,一代一代延续至今的古老民俗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祈福活动当日已经成为了为村中公共、公益事业共谋大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杨柳青镇,距天津市区16公里,地处京畿要冲,为京津之门户。据史料记载:杨柳青镇外多梨树,其木质坚硬可用于雕刻。有乡民用其雕刻门神、灶王、钟馗等纸符供奉。后逐渐演变为点缀年华、祈福纳祥的新春年画。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京杭大运河开通流经杨柳青镇,漕运的兴盛,将南方精细纸张颜料运至这里,故此,习画艺者增多,出现了以画为业的手工作坊。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年画流向全国,享誉中外。其镇六街三市,三十六村,年画作坊画牌相招,彩幌遥对,真可谓:"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  相似文献   

16.
珠江,横亘天地千万年。流域子民世世代代受其恩泽,哺育珠江文明,滋润着岭南广袤的大地。珠江儿女勤劳勇敢,为珠江所赐的丰收欢乐,为珠江祈福,为珠江赞歌。  相似文献   

17.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2013,(8):54-56,63
<正>"祈福"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建立道场,祈求福祉及还愿之事。《说文解字》解释"祈,求福也";福,祐也。祈福就是追求幸福,求神灵保佑;同时也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祈福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祈福文化同吉祥文化一样,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祈福活动对创造美好家园,创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熟悉祈福文化,对推动和加强续编地方志关于民俗文化的记述大  相似文献   

18.
新词     
《南方人物周刊》2010,(22):12-12
孩农 先有“孩奴”,然后才有“孩农”的。“孩奴”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对此,有人认为当“孩奴”不如当“孩农”,孩子好比农作物.家长要知道何时浇灌,何时放养,防止滋生孩子的惰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宣艳 《收藏家》2014,(7):27-33
金龙、玉简是帝王道教投龙仪中的两种重要信物。投龙仪,又称投简仪、投龙简,是在举行斋醮科仪祈福禳灾之后,将满载祈者愿望的玉简,与金龙一起投入名山大川、岳渎水府,金龙为驿骑,负载简文上达神灵。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是塑造人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起点和根基,它贯穿于培养人的全过程。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偏颇,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多体现在孩子的知识掌握多少上,仅从学习成绩上关心孩子,重智轻德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与家庭携手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共同为构建学生健全人格而努力。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有过亲身体验。前几年,我班有一位学生来自较偏远的山村,小学阶段班级只有十来名学生,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