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香凝(1878~1972),1926年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1949年后曾担任政务院侨委员会主任等职。她于1927年3月为纪念丈夫廖仲恺先生,在广州创办了广  相似文献   

2.
秋水 《文史博览》2009,(7):26-26
1922年6月14日,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用计扣押了时任军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拘禁在石井兵工厂。在廖仲恺被囚两个月后的一天,其夫人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龙荣轩突然来看她。龙荣轩向何香凝透露:明天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粤军高级  相似文献   

3.
秋水 《湖南文史》2009,(7):26-26
1922年6月14日,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用计扣押了时任军政府财政部长的廖仲恺,拘禁在石井兵工厂。在廖仲恺被囚两个月后的一天,其夫人何香凝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龙荣轩突然来看她。龙荣轩向何香凝透露:明天陈炯明在白云山开会,粤军高级军官都将出席会议。何香凝看到机会来了,果断地说:“好,你一定也把我带进白云山。”  相似文献   

4.
王俊彦 《纵横》2008,(2):22-27
何香凝自幼喜爱国画,留学日本期间,进入美术学校深造,在参加革命的同时,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携笔从戎",支持爱国民主人士开展多种抗日救亡活动,用自己的绘画作为对热心捐助的答谢、对抗战将士的鼓励。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又用书画艺术,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架设了桥梁。  相似文献   

5.
林楚 《文史月刊》2010,(10):70-71
<正>何香凝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受人景仰的杰出女性。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兵变,炮击观音山总统府,廖仲恺被囚,孙中山和宋庆龄被迫避难。  相似文献   

6.
在1924年至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有一位与中国共产党休戚与共的合作者,她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著名的女政治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何香凝。何香凝,1878年6月27日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南海县。在12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的合葬墓坐落在南京紫金山西麓林海中.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当年由于江青的干扰,何香凝险些未能棺葬于此.  相似文献   

8.
何香凝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信夫 《民国档案》2004,(1):115-121
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名女政治活动家何香凝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指引下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行列的。在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何香凝同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何香凝坚决捍卫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完成其未竞事业仍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相似文献   

9.
宋堃 《文史月刊》2002,(2):19-19
最近我翻阅了《文史月刊》2001年11期的几篇文章,很受教益,忽见封二有一组廖仲恺、何香凝墓掠影照片,并附有简要文字说明。这不禁使我想起一段往事和有关合墓的内情,遂写成这篇短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吴彬 《文史春秋》2005,(9):40-43
名民主进步人士何香凝一生以爱国为己任,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关头之时,她不顾体弱多病。誓作祖国抗战之后援。而她的一对儿女、身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廖承志和廖梦醒,更是不甘人后,与母亲并肩而立,倾尽全力投身于祖国的抗战事业中。  相似文献   

11.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长子,其传奇经历早为人知,然而很少有人了解生活中的廖承志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特别是他对丹青书画的造诣颇值称道。  相似文献   

12.
她是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是廖仲恺先生的革命伴侣。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  相似文献   

13.
到过粤赣交界的梅岭风景区的广东游客也许知道,在梅关古道南坡的“半山亭”旁,安放着一块勒石,上面镌刻着我国著名女革命家、政治家、画家和诗人何香凝的一首《咏梅》诗:“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这是南雄旅游部门精心策划的,蕴意有两层:一是打响梅花品牌,提升梅岭知名度;另就是让游客从中了解北伐战争时期梅岭有那么一段历史,加重梅岭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刘晓滇 《文史春秋》2012,(12):10-15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东方巴黎之称。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洋房,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商船无不散发出现代都市的极大魅力。相对于当时中国普遍的贫穷落后,上海的喧嚣繁华恍若有一种超然于中国土地的异域风味。上海,有着太强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15.
这是著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928年在南京写的诗,该诗题在陈树人、何香凝、经颐渊等人合作的一幅松、梅、竹图画上。陈树人画松。何香凝画梅,经颐渊画竹。这几个人当时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孙中山生前与他们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下午开始,孙中山出现了神志昏迷,并嘱咐宋庆龄说,他死之后希望能像列宁那样用防腐药品保存身体,并希望“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孙中山又连连呼叫“廖仲恺夫人”,何香凝闻声赶紧赶到孙中山病榻前。  相似文献   

17.
周军 《文史月刊》2013,(4):48-52
近年来,不少媒体和报刊刊登过诸如"汪伪第一夫人在提篮桥"、"陈璧君终身被囚之谜"一类的文章。文中述及宋庆龄、何香凝得悉其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有心拉她一把,于1949年9月找到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说"只要陈璧君发个简短的认罪声明,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释放她"。当晚(9月25日晚上)宋庆龄、何香凝联名写信给陈璧君。陈璧君拒绝认罪,还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复信,终至终身被囚。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北上。长期的艰苦斗争使孙中山积劳成疾,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不幸在北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前后的情况是怎样的?他与病魔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又留下了怎样的遗嘱?作者将通过本文向读者一一讲述。  相似文献   

19.
蒙光励 《百年潮》2007,(1):68-72
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爱女廖梦醒与共产党员李少石(原名李振)是一对恩爱伴侣。在中国由黑暗走向光明的路途上,他们相知,相恋,携手共历风雨,谱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凄美情缘。  相似文献   

20.
廖仲凯(187—1925),原名思煦,又名夷白,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他出身于美国华侨家庭,1905年参加同盟会,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他的夫人何香凝(187—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南海人。她工画擅诗,是人们熟知的国民党革命派代表人物,出版有《何香凝诗画集》。这两位民族革命前驱从青年时代起就不畏险阻,随同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表现出令人景仰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他们在戎马倥偬、操劳国事之际,余事为诗,抒情言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革命党人的高尚情怀。现向大家介绍几首他俩写作的感人至深的“诀别”诗。1909年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