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意取得是近现代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须以财产已经交付为要件,占有改定作为一项特殊的动产交付方式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理论界争论的问题之一。从善意取得的渊源及构成要件出发可判定占有改定不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2.
李霞 《攀登》2007,26(1):122-124
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以来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内容涉及民法财产所有权静的安全与动的财产交易安全保护问题。传统民法理论认为该制度的适用范围仅以动产为限,本文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不动产也可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3.
陈永进 《攀登》2004,23(6):93-9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务件下,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必将带来市场的繁荣,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交易中,对于动产的善意取得,我国《民法通则》规定较为原则,而物权法又正在制定之中。这就要求对于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应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本针对在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就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其法律效力和性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善意取得制度是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动态安全的重要法律制度。它不仅适用于动产,同时也适用于不动产范围,例外情况应有法律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王晓芳 《攀登》2008,27(4):134-136
先占取得制度作为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确立价值,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民事立法均不同程度地使这一制度得以体现。可见,其作为取得无主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手段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我国的这一制度却长期为国家公权所取代,致使私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尤其是在新近出台的《物权法》之中,这项制度也没有被确立,这对于我国民法的完善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今后,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应填补这项空白,以维护其私法本色。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1日起对我国生效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第四条对有条件善意取得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作出了明确规定。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善意取得适用的前提、善意的判断标准时点等作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形成了我国适用善意取得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在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过程中,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立文物赃物善意取得的必要性和评介国外善意取得立法例,探讨了我国文物保护法中文物赃物善意取得制度需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取得时效制度的立法模式、构成要件、适用范围等方面阐述取得时效制度的基本理论,对我们理解《物权法》相关内容及其将来完善民法典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丽云 《攀登》2006,25(3):120-123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追求,但在我国由于居住权制度的缺位,致使上述理想无法完全实现。从国外关于居住权的立法来看,源自罗马法的居住权是无房者实现其居住目标的有效制度借鉴。本文通过对居住权法律属性的解读,阐述了居住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耿勇 《史学月刊》1999,(4):117-119
当代世界上有信托制度的国家的信托制度都是从英国移植而来的。英国的信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坛,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罗马法说,认为信托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的委托遗赠(fideicommissum),其代表人物有斯宾思(Spence)和斯托雷(Story)。当时的罗马法禁止罗马公民通过遗嘱将财产赠与某些人(如罗马公民以外的人),罗马公民为规避罗马法,在实践中创设了委托遗赠,将财产遗赠给有权接受该财产的人,同时要求他将其移交给指定的依罗马法无权接受该赠与的真正的受益人。这种信任关系与信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由于一般动产抵押具有不动产抵押、动产质押以及其他非典型担保所不具有的优势,因而其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陆法系国家遵循物权法定和公示公信原则,对于一般动产抵押基本持否定态度。英美法系国家在一般动产抵押的问题上采取了与大陆法系国家截然不同的态度,最大限度的体现了私法自治精神,完全允许当事人通过合意以一般动产为标的设立抵押权。我国《物权法》兼收并蓄、视野广阔,以极高的创新精神承认一般动产抵押,但由于一般动产抵押还存在制度上的困境,而被一些学者认为应当予以废弃。事实上,从一般动产抵押与物权法的具体制度及形成这些制度的基本原则的关系上看,其与公示公信原则、物权法定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以及意定动产担保物权体系之间并非是完全冲突的。因此,认可一般动产抵押是完全可行且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诉讼时效是现代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传统中国虽然没有诉讼时效这一专业术语,但是从规范内容、法律事实和法学原理上考察,它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宋代,民事诉讼时效事实上已初具规模和体系。基于对专制统治秩序、社会经济秩序、人伦秩序等建构的影响不同,结合纠纷的种类来考量,宋代民事诉讼时效可以分为:一般田宅交易纠纷诉讼时效、与"家"相涉的田宅交易纠纷诉讼时效、与继承相关的纠纷诉讼时效和债务纠纷诉讼时效四类。此外,宋代还逐步完善了诉讼时效的细节性规定,结合商品经济发展和田宅流转速度加快等社会现实因素的考量,逐步缩短了相应纠纷的时效期间。  相似文献   

12.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法》所制定的文物保护方针,是近现代文物养护必须遵循和贯彻的。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常常无法正确处理文物养护中的各种关系而陷于两难的境地。现揭示出近现代文物养护中的十对矛盾,以乞争鸣与献策。  相似文献   

13.
王书巍 《神州》2012,(30):239-240
在罗马法的“物法”中,“无体物”是包括债权、继承权和用益物权在内的相对“有体物”的划分,而中划分在现在看来,导致物权与债权;所有权与他物权的混淆与模糊,但如果深入的考量当时罗马的法律思想“有体性”与“具体化”的背景,以及“无体物”的实质内容,可以发现这种“混淆”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或者说是“形式上”的混淆,相反罗马法中的关于“无体物”的分类符合当时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三级学衔制度是中央立足藏传佛教实际,为建立藏传佛教正常秩序、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做出的重大决策。经过15年的探索和实践,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优势和作用日益显现。学衔制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藏传佛教已有上千年历史,各教派都形成了各自的学经和学位晋升办法。藏传佛教传统的高级学位是经由高僧大德组成的考辩组织,通过辩经考试授予。为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藏传佛教高级人才的培养,藏传佛教界结合藏传佛教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实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江南家族史的研究发展很快,在文化、社会、国家、经济及教育等专题方面均有了明显的进展,研究者还在个案、综合及理论研究等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这些研究极大的改变了近现代江南家族史研究薄弱的情况。但在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反思研究中的不足,以求将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元代收养制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收养制度 ,为中国古代社会亲属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此基础上 ,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构成拟制亲属关系。在中国古代社会 ,由于收养制度主要是基于家本位、族本位和父系本位而产生 ,故其目的、范围与基本原则等都与现代收养制度迥异。本文结合元代收养制度的法律规定 ,对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收养关系及其特点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并探讨了当时与收养关系有关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珏 《神州》2014,(11)
<正>前言:相邻关系是罗马法以来民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作为对所有权的限制,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限制所有权的绝对性,使其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达到最大程度的协调,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世界各国对于相邻关系均有不同的规定,就我国而言,《物权法》中第七章确立了这一制度。然而由于其利益衡量的性质体现明显,我国条文的原则性体现无疑,不便于实务操作,明确其构成要件,确立更为具体可行的规则对于解决相关纠纷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乃和 《世界历史》2005,1(5):45-55
近代英国法人观念的起源复杂而独特。在罗马法的基础上,随着罗马法复兴和新教会法的编纂,法人概念得以明确。尽管英国的法人观念深受罗马法和教会法的影响,但是日耳曼团体本位观念仍被吸收和继承下来。从亨利四世到爱德华四世,英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人观念。都铎英国出现的国家拟人化观念、国王法人观念、公司法人观念是一场重大的法人观念变革。经过17世纪法人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布莱克斯通完成了英国法人观念向近代的转变。近代英国法人观念的起源是理解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杜敏学 《攀登》2001,20(Z1):153-155
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定位、作用要再认识,从而通过创新实现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党在国有企业政治领导中的核心作用,保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杜敏学 《攀登》2001,20(7):153-155
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一制度创新,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对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定位、作用要再认识,从而通过创新实现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融合,切实发挥党在国有企业政治领导中的核心作用,保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