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吴扬州曾一度置废古鄣郡 ①,前人在对三国疆域沿革的研究中于此均失考。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一七考有废云阳郡 ②,吴增仅《三国郡县表》卷七考有废临川郡 ③、废东安郡 ④、废彭泽郡 ⑤。钱大昕及吴增仅所考孙吴扬州四个废郡均见载于《三国志·吴志》 ,废古鄣郡未见载于《三国志》 ,故失考。《三国志》无地理志 ,孙吴废故鄣郡线索袅袅 ,然两宋地理总志及方志所引南朝地志述及古鄣郡灼灼分明 ,现勾沉于下。故鄣郡为吴景帝孙休析丹阳郡所置 ,《景定建康志》卷一五 :“永安中分溧水以北六县为丹杨郡 ,仍治建业。”又 ,同书卷二○考证云 :…  相似文献   

2.
处在祖国海防前线的海南岛,在我国历史上占着很重要的位置。关于海南岛的书籍,《隋书经籍志》载有“伪燕聘晋使”盖泓《珠崖传》一卷,《宋史艺文志》说赵汝厦有《琼管图经》十六卷,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称蔡微撰有《琼海方舆志》。《明史艺文志》说黄佐有《琼台外纪》五卷、《珠崖录》五卷,这些书并不传,近日坊间流行的,除了地方志书,还有神州国光社的《海南岛志》和《海南岛事件面面观》(《半月文摘》三卷五期附册)。这些书大抵偏于概况的叙述而略于史事的阐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语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语词札记黄灵庚【造次】造次,本言仓卒,引申有敏捷义。《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点校本)卷四二《蜀志·谯周传》:“身长八尺,体貌朴素,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1027页)此言无敏捷疾辩之才也。卷五一《吴志·孙奂传》:...  相似文献   

4.
四川古史,代有记载。自三国时谯周撰《三巴志》始,踵事则有晋常璩《华阳国志》、常宽《蜀志》、唐郑日韦《蜀记》,宋张守约又重修《蜀记》一卷,诸书仅记蜀事、人物、古迹、寺观之属而已。其编方式,以《华阳国志》为例,“首述巴蜀、汉中、南中之风土、次列公孙述、刘二牧、蜀二主之兴废及晋太康之混一,以迄李特、(李)雄、(李)寿、(李)势之僭窃。续之以两汉以来先后贤人、梁益宁三士女。  相似文献   

5.
陈寿《三国志》作为历代所重视的史书,可谓仅次于班马之后。《〈三国志〉出版说明》认为《三国志》曾各自为书,近人缪钺则加反驳。本文从陈寿撰作《三国志》的观念,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理解陈寿自己如何处理分行与并行。结论是在陈寿生前,因其正统看法与晋官方观念矛盾,三书没有可能并行,甚至吴蜀两志也应该没有公开过。一般以为张华看了《三国志》,很欣赏陈寿,于是表令陈寿为中书郎,这是不对的。在陈寿生前确曾将《魏志》独立出来。陈寿将三书合而为一,相信只是私藏及在一二友人中流传。到陈寿死后,范公开陈寿此书,才见有《三国志》之名  相似文献   

6.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二人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十九卷,卷首一卷。李逢亨编纂《永定河志》三十二卷,卷首不分卷。朱其诏、蒋廷皋纂《永定河续志》十六卷,卷首不分卷。这三种永定河志开创了永定河专志的先例,是清代水利专志一个典型的范例,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史注名著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裴松之《三国志注》史注出现于汉代,有记载者,如延笃《史记音义》、应劭《汉书集解音义》、贾逵《春秋外传国语解诂》、胡广《汉书解诂》、服虔《汉书音训》等等,不幸的是,这类典籍均已亡佚,但从其史注名称推测,可知这类史注多以解释文字、考订制度为主。然而,宋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则不同于以前的史注,独具一格。《隋书经籍志》著录裴注《三国志》六十五卷外,尚有《叙录》一卷,惜《叙录》失传,所以,对裴松之作注的宗旨的了解,只能通过《上〈三国志注〉表》及其具体内容认真体味了。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避览之苑囿,近史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于是,裴松之注《三国志》“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据《廿二史札记》卷六“裴松之三国志注条”载,裴松之收集三国史料  相似文献   

8.
陈寿,字承柞,蜀汉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西晋著名史学家。其所著《三国志》六十五卷,与史学名著《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四史”。陈寿生平事迹,《华阳国志》和《晋书》本传之所记,或不明系年,或序次淆乱,或语言欠详,时过千数百栽至于今,亦未尝系统地清理条辨。兹不揣冒昧,欲试为之。由于自己学识浅陋,加之资料甚缺,难免有粗疏臆断处,冀方家驳正。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的作者,魏晋之际著名的史学家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早年师从蜀汉著名学者谯周。谯周潜研古史,有《古史考》二十五篇,专事指谪《史记》之误,是一位对古史研究有素的专家。陈寿在老师的薰陶下,精读古代史学名著《尚书》、《春秋》三传、《史记》、《汉书》等,深入研究史书的编撰方法和义例,为他以后在史学上取得杰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蜀汉时,陈寿担任过主簿、散骑黄门侍郎、观阁令史一类官职。是时,宦官黄皓擅权,朝臣多阿附,寿独不为之屈,故屡为谴黜。入晋以后,居父丧中,因患病,使侍婢调治药丸,为时人所贬,沈废累年。后以才学为大臣张华赏识,比之司马迁、班固。曾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刘备以汉宗室称帝於蜀,继承汉统,史称蜀汉,又称季汉,都成都。有益、梁、交三州,即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汉中一带之地。传二主,四十三年。从出土的钱币实物来看,远较魏、吴为夥。蜀钱流入吴、魏亦多。《蜀书》:“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三国志》有传而无志,仅仅《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注引刘或《零陵先贤传》有一段记载:“(刘备)及拨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竟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  相似文献   

11.
《院志》两卷,“横排纵写鲜明,查阅颇方便。秉笔直书事丰。艰苦创业四十年,资治存史育人,篇章历史再现。千秋伟业显功。清平乐——贺《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志》(第二卷)出版发行@田明善~~指《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志(第一卷)》(1954—1985)和《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志(第二卷)》(1986—1993).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2年第6期《高句丽丸都山城》一文中,有"在小板岔岭发现了北魏毋丘俭刻石碑残段"的注释,此说年代不确。按毋丘俭三国魏闻喜人,字仲恭。《三国志·魏志》卷  相似文献   

13.
在跻身世界化宝库的史学名着中,《三国志》六十五卷(西晋陈寿着、南朝宋裴松之注)一向属於特别引人瞩目的一种。此书流传既久,传本众多。由於从事《三国志》整理研究的学代不乏人,仅仅近三百年来就出现过七种有影响的版本,即殿本(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刻本)、局本(清江南书局刻本)、金陵活字本(清同治年间刻本)、张元济百衲本(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易培基《三国志补注》本(1955年艺印书馆出版)、卢弼《三国志集解》本(1957年古籍出版社出版)、陈乃乾校点本(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14.
晋代常璩编撰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完整的一部志书,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西南以及陕甘鄂部分地区的史事。就三国蜀汉史研究而言,《华阳国志》在对诸如李严被废、诸葛亮南征等事件的记载上,提供了比《三国志·蜀书》更为丰富和详细的史料。而且,通过《华阳国志》的相关材料,还可以解释《三国志·蜀书》中艰涩难懂的典故、了解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有助于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华阳国志》在蜀汉政治史、军事史和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世德 《文献》2004,(2):160-173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①.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②、《三国志演义的世界》③、上田望《〈三国志演义〉版本试论--关于通俗小说版本演变的考察》④、魏安《三国演义版本考》⑤、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⑥,都提到了它,称之为"熊冲宇刊本"或"种德堂刊本".  相似文献   

16.
徐众《三国评》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人徐众撰著的《三国评》就是一部值得注意的史学著作。对于徐众 ,据现有资料只知他于咸康中为黄门侍郎 ,建元初进侍中 ,详情无考。一、关于书名问题。最早著录徐众之书的史志是《隋书经籍志》 ,称其为《三国志评》 ,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为《三国评》。今人多依《隋书经籍志》称其为《三国志评》① ,少数人称其为《三国评》② 。笔者认为 ,《隋书经籍志》虽然早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 ,但对此书书名的著录 ,却当以《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为准。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的书名为《三国…  相似文献   

17.
自康熙六年(1667)陈开虞首次纂修以来,历经乾隆、嘉庆、同治、光绪间补修和续纂,共形成四种江宁府志:陈开虞纂修康熙《江宁府志》三十四卷,于成龙纂修康熙《江宁府志》四十卷,吕燕昭修、姚鼐纂嘉庆《新修江宁府志》五十六卷,蒋启勋及赵佑宸修、汪士铎纂同治《续纂江宁府志》十五卷卷首一卷。兹以康熙两志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朝义阳郡沿革与地望考辨石泉鲁西奇一、魏晋南朝义阳郡沿革(一)汉末章陵郡与魏、晋、宋义阳郡《宋书州郡志》(卷36,以下简称《宋志》”)司州刺史“义阳太守”条云:“魏文帝立,后省,晋武帝又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何《志》并属荆州.徐则南豫也...  相似文献   

19.
范小艳  元鹏斌 《沧桑》2012,(4):155-155
为弘扬“资政存史、引领教化”的功用,加强对古籍资料的保存和传承,临猗县志办于2012年初,影印出版了民国版《临晋县志》一书,该书由临晋县长赵昌燮主笔。据考,《临晋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至民国九年(1910)。共纂修六次,其中,明代所修的两部县志已散佚无存,清康熙版县志也未见传世,现留存的有清乾隆版《续修临晋县志》八卷,光绪版续志两卷,  相似文献   

20.
<正>汉武帝平南越乱后,揭阳县(今广东潮汕地区)为南海郡辖下六县之一,王莽时更名南海亭,东汉复名揭阳县,仍隶南海郡。三国西晋时期,揭阳县隶属关系却不甚清晰。《三国志》无地理志,而《晋书》卷15《地理志下》载南海郡统县六,"番禺、四会、增城、博罗、龙川、平夷。"独缺揭阳县,南海郡北邻之南康郡却辖有"揭阳县",故后世多误以为揭阳县其时隶属于南康郡。今人《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南海郡"条下按语称:"揭阳县吴时似废,"给这一问题留下了继续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