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的宫廷艺术──院画孙怡姝院体画,简称“院画”或“院体”。一般指中国封建时代宫廷书画家的作品,也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多为迎合帝王宫廷之需要,讲究格法,崇尚工力,多以花鸟、山水或宗教内容为题材,但因时尚和画...  相似文献   

2.
史树青 《收藏家》2003,(2):57-59
我国画院之制,盖源于五代,西蜀、南唐时期。北宋初建,成立了“翰林图画院”。对绘画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画院中院体画,多为画院待诏作品,少数为非宫廷画家而效法院画风格之作。清代沿袭宋、明制度,仍有画院之设,而称“如意馆”,集中了绘画、文史、雕刻等专门人才,为内廷服务,后来由于朝廷的逐渐重视,宫廷画家多受优遇。如意馆的绘画活动除绘制一些记录朝廷政绩的历  相似文献   

3.
明代是中国绘画鼎盛时期之一。其绘画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此时画院恢复,文人画方兴未艾,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不同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画坛呈现一片繁荣兴旺景象。其中花鸟画艺术具有较高的成就,不仅形成了多种风格样式,还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明初,宫廷画家孙隆对徐崇嗣所创设色没骨法进行改进改造,名重当时;宫廷画家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对明代画院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中期,"院体"与"浙派"的衰微,吴门画派领袖沈周等对传统花鸟画的题材、笔墨皆有发展,对晚明"白阳""青藤"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4.
杜恒伟 《收藏家》2015,(4):3-12
中国的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自中晚唐兴起之后,一直到明代都为宫廷画院所垄断,成为帝王贵胄表现其雍容华贵的富丽气派的手段。明中期,随着文人画势力越来越大,一些画家尝试着花鸟画创作。如吴门画派诸大家,以简洁、潇洒、充满文人意趣的风格,显示出与宫廷画的明显区别,与吕纪、林良辈之院体水墨花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一)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新发展两宋的皇家画院的兴起,在中国绘画史上不能不说是一桩盛事,尤其是南宋的"院体画",在北宋画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而其中特别是山水画的成就最大,"院体"的风格更鲜明,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小,因此在中国绘画史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流派.我们先回顾一下北宋山水画的概况,五代至宋初,正是山水画进入成年的阶段.当时有所谓"三家山水",即李成、范宽和关同所创立的三种风格不同的画派(后来有人把关同易为董源).在北宋前期,山水画的主流还一直在院外.直到神宗朝(公元1068年-1085年)的画院里才出现一位山水画名手郭熙.相传郭熙的画风是从李成的基础上发展起  相似文献   

6.
明代的宫廷绘画,继承宋代画院余绪,洪武、永乐为初期阶段,宣德至弘治时期达到兴盛繁荣。当时画家人材济济,成就显著,画风也颇具特色,在明代前期画坛形成一时的主流,其盛况几乎可与宋代的宣和画院相媲美。对这时期的绘画,过去画史记述简略分散,很少有专文论述。本文拟就明代宫廷绘画的组织特点、主要画家作品及其风格作些探索。一、组织概况明代宫廷绘画的组织情况和前代不同,从史籍记载看,未见设有专门的画院机构,其隶属关系比较复杂。许多画家被封为武官职衔,受内府衙门的管辖,分别在几处殿内供奉。作画称旨者,皇帝随时可以授封官  相似文献   

7.
早在周朝,王宫里就已有了专门奉旨作画的宫廷画家,他们的画风应是院体绘画的雏形,公元943年,后唐四川节度使孟知祥灭王蜀称帝,次年(明德二年)在蜀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专司绘画的内府机构——翰林图画院(简称画院),宫廷画家们变成了群体性的有机整体,在艺术上,统一受制于皇室的审美意识。此后的南唐、两宋的翰林图画院、金代和明清两朝类似画  相似文献   

8.
《武职选簿》是明代兵部记载全国各卫所军官官职袭替情况的登记簿,其中包括不少明代宫廷画家家族官职袭替的情况,对研究这部分宫廷画家的籍贯、生卒年、家庭出身、官职升迁及袭替、存世作品创作时间,以及明代画院制度、宫廷画家来源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订正明清以来画史中对相关画家的错误记载亦提供了第一手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9.
《武职选簿》是明代兵部记载全国各卫所军官官职袭替情况的登记簿,其中包括不少明代宫廷画家家族官职袭替的情况,对研究这部分宫廷画家的籍贯、生卒年、家庭出身、官职升迁及袭替、存世作品创作时间,以及明代画院制度、宫廷画家来源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为订正明清以来画史中对相关画家的错误记载亦提供了第一手的可靠材料。  相似文献   

10.
南宋宫廷绘画中的“谍画”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宋代的文献材料,从大量的宋人册页中甄别出一些在军事上具有特殊功用的绘画。据考,在南宋出使金国的使团人员中,潜藏有擅长山水画、人马画的画院画家,他们奉命描绘金国的山川地形和女真人的军事活动,笔者称此类带有间谍用途的南宋宫廷绘画为“谍画”。本文阐述了“谍画”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南宋出现”谍画“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原因,对此类“谍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发现宇文虚中、萧照和陈居中等是可知的南宋”谍画“的作者。此种从军事角度认识某些宫廷绘画,尚属尝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质疑传统的院本为“行院之本”说,继而提出院本出自“院体”的观点。“院体”乃是宋代伶人对其表演范式出自皇家教坊的标榜,其得名源自唐翰林院“院体”,是宋人趋时逐尚、夸饰“官样”的产物。“院体”的表演形态与宋杂剧完全相同,区别在于“院体”是宋杂剧的宫廷演出范式。“院本”实际上就是“院体”,“本”即“体(体)”的简省,将常用字的偏旁笔画简化,乃伶人通例。金人未沿用南宋的“官本”而直承北宋的“院体”,说明金院本的来源要早于官本,它直接继承的是北宋杂剧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正>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生活在明代前期洪武、永乐、宣德、正统、天顺年间,终年75岁。戴进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民间职业画师家庭,其父是职业画工,永乐时曾征为金陵宫廷画家。戴进从小受家庭熏陶,也喜欢绘画。戴进传世人物画很少,《达摩至慧能六代像》卷是他幸存的早年作品,可看出他早年工细谨严的画风与当时流行的雄健一路的南宋院体画风接近。中年时,由于画艺超群,宣德时由金陵贵族(戴曾随父到过金陵)推荐到宫廷画院供职,遭到宫廷画家嫉妒,因进呈《秋江独钓图》遭谗言而被宣宗逐出宫廷而流寓京城。居京  相似文献   

13.
刘娜 《东方收藏》2022,(2):11-15
<正>“清晖依然憺忘归——河北博物院藏山水画展”是2020年河北博物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推出的原创院藏山水画展,展览分为“林壑峻岫”“层峦叠嶂”和“溪山江色”三个部分,遴选包括董其昌、张大千、溥儒等名家在内的院藏山水画作共77件。在展出的作品中,还包括允禧、王原祁、唐岱、钱维城等清代宫廷画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正>山水画在我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发展完备的门类。在汉代,山水风光仅作为人物画的补景出现在壁画、画像砖中,到魏晋南北朝则逐渐确立并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再经由隋、唐、五代、宋、元各代宫廷画家和文人雅士的不断开拓、继承、创新、完善,山水画已发展得非常成熟。绘画到明代时受宋、元的影响,多元化成为当时山水画的重要特色,画派衍生众多,如浙派、院派、吴派、松江派等。明末的松江画坛甚是繁荣,后起之秀层出不穷,浙江人宋旭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为主,结合画史中的有关记载,叙述宫廷画家唐岱和张雨森的关系,并由此探讨“四王”绘画风格对于宫廷山水画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四王”绘画及其画派成为清代画坛“正统派”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宫廷画家的官职在明代前后期有所变化,大致以嘉靖时期为界,此前主要寄禄于武职中的锦衣卫官职,文职中的工部文思院副使、大使和营缮所丞,此后主要为鸿胪寺序班和武英殿中书舍人。以往认为的文渊阁待诏、翰林待诏、阁门使、武英殿待诏等职并非宫廷画家的正式或寄禄官职。明代宫廷画家寄禄于锦衣卫武职既是对前代制度的一种继承,同时也与锦衣卫本身的职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兵 《文博》2009,(4):31-35
吕纪是明代颇有影响的宫廷画家,尤以院体花乌画著称于画史。西安碑林所藏明万历二十一年左史出资镌刻的吕纪《九鸶图》石刻画,即说明吕纪在明代院外影响之大。但是,作为御用画家,吕纪的作品不可能流落在同时期的民间,通过与传世吕纪作品的对比分析,也可发现其画面构图、款识、印章等皆不相符。此石刻画应是吕纪传派的摹品,左史镌刻此画意欲借吕纪花乌画的影响和警世作用,宣扬其父左思明“谨礼法、敦信义”的处世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燕飞 《东南文化》2001,(12):32-35
宋元时代,文人画兴起山水画大兴,人物画相对减少。明代绘画总体上承接宋、元传统,山水画、花鸟画方面流派纷出,各成体系。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呈山水画逐渐衰微之势人们是画山水之余,偶尔为之了。正如万历年问谢肇制的《五杂俎》中所言:“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明代人物画总体上落后于山水画.花鸟画。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宫廷绘画,以康、乾两朝最为兴盛,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其中有专在内廷所设画院机构供职的宫廷画家,也有兼任官职的大臣画家和院外卓有成就的画家。康熙年间有焦秉贞、冷枚、唐岱等人。乾隆年间有丁观鹏、金廷标、徐扬、张宗苍等人。还有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潘廷章等人。他们以不同的技艺,受到皇帝的重用,图绘为皇室服务的题材。也正是因为这些外国传教士供职于朝廷之后,使得这一时期在宫廷绘画发展上,呈现出中体西用的新风格。具体内容大致分为描绘人物肖像画、宫廷生活画、历史纪实画、山水画、花鸟画等这几类。今就天津博物馆馆藏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赵克生著《明代国家礼制与社会生活》于2012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34万字。开篇之章为导论,以明全书旨趣,又分上、中、下三编,即“国家礼制与与明代宫廷”、“国家礼制与明代官僚阶层”、“国家礼制与地方社会”三个主题,每一主题取三、四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皆以礼制为题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