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份(人教版)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121页),对我国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有一段文字评述。原文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和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雨顺来赞美他;皇帝无道,天就降灾害来警告他。”这段评述,作为向初中学生介绍一位古代很有影响的哲学家,似嫌片面。上述从董氏原著译述的那段话,就是董氏所创立的“夫人感应”学说,这种学说,固然神化了封建皇帝,但在皇权至上、不受任何约束的当时,“天人感应”说给是权施加一种天的监…  相似文献   

2.
1859年10月,《旧金山快报并发表了一封特别的“诏书”,一个名叫约书亚·诺顿的人,宣布自己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他在诏书里这么说:“我,约书亚·诺顿,宣布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诏书的署名是“美国皇帝诺顿一世”。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这份荒唐的诏书被富有幽默感的美国人刊登在快报头版上。从此诺顿开始了他对美国长达21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3.
何满子有一篇文章《朱元璋惩“偶语”》。(见《五杂侃》)文中说:“朱元璋不但以文章罪人,也实行秦始皇的‘偶语者弃市’的苛政”。他先举一个例子:朱皇帝微行京都,听见一位老妇人“密呼”他为“老头子”,于是就龙颜大怒,“即令籍没民家甚众”,罪名是犯了“偶语罪”。为了提高读者对偶语罪的识别能力,何先生又举了两个例子,虽与朱元璋无关,但却都罪涉“偶语”。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离婚     
顾卓 《中华遗产》2012,(10):148-151
“离婚”这个时髦的词汇,其实起源非常古老。最初见于《晋书》,书中记载:“有个叫毋丘俭的人即将被诛,他的妻子按照法律应当连坐处死,幸好妻子族里有个兄长跟皇帝有姻亲关系,于是向皇帝求情,恳请让他们夫妻离婚,来保全妹妹的性命,皇帝准许了。(其族兄颤与景帝姻,通表魏帝,以匄(gdi)其命。诏听离婚)”但是,《晋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的,这个记载无法证明究竟是魏帝诏书先用了“离婚”,还是唐代措辞。  相似文献   

5.
董铁柱 《文史天地》2022,(10):58-62
<正>一、清谈以识才短短一百零三年的东晋,前后共有十一位皇帝。他们的平均任期不长,而其中任期最短的一位,则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他就是东晋最“短命”的皇帝简文帝司马昱(320—372)。作为东晋的第八位皇帝,简文帝尽管政绩平平,却可能是东晋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人送外号“清谈皇帝”。这个外号听起来多少有一点贬义色彩,让人觉得他似乎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6.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最昏暗的时期,一共换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这期间出了位厉害角色,即创造了历事五朝十帝而不倒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的史上第一“骑墙派”——政坛不倒翁冯道。自从冯道进入政坛以后,无论谁当皇帝都来找他。“儿皇帝”石敬塘时代,冯道曾提出辞官回家种地的请求,不但没被批准,还被皇帝眼含热泪一通臭骂:“好你个老冯,你跟过那么多皇帝,轮到我了你就想开溜,是不是瞧不起我?”可见冯道还是很有才的,要不然不可能总是一路绿灯。  相似文献   

8.
一清朝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应选择“万年吉地”,修建陵寝。可是,从顺治到光绪(宣统未来得及建陵就下台了)共九个皇帝,有七个都不是在即位那年开始建陵的,其中顺治、同治、光绪三帝死后才修陵。嘉庆的万年吉地太平峪,是在嘉庆元年由乾隆帝为他选定的。惟有道光皇帝旻宁  相似文献   

9.
菜中有权术     
古代的皇帝吃饭有个规矩,叫“菜不过三口”. 就是一顿饭里,面对着满桌珍馐,不管皇帝喜欢吃哪一道,就单道菜而言,都不得超过三口.皇帝吃饭,一旁有太监监督着.哪道菜,皇帝吃了几口,太监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要是有某一道菜,皇帝吃了三口,太监马上就会将该道菜撤下去.接着,连着十天半个月的,这道菜都不会出现在饭桌上了. “菜不过三口”,正是法家权术的体现.身为一国之尊,最怕让底下的人知道弱点.所谓的弱点,可以指皇帝性格或能力上的缺陷,也可以是皇帝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0.
国师与皇帝 清朝的顺治皇帝笃信佛教,很喜欢亲近禅师问法论道。有一天,他召请玉琳国师请示佛法。原来顺治看剑《楞严经》里有所谓的“七处征心”,他疑惑地想:如果心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怎么会知道外面的事?若说心在外而,身体里耐小就没有心了?心,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1.
水银河 《湖南文史》2012,(10):60-60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宋朝就是个缺钙的王朝,别的朝代领土是越来越大,宋朝的领土是越来越小。缺钙也就罢了,在蒙古大军灭掉宋朝四邻,对其形成战略包围的存亡之际,宋朝还迎来了一位先天智障的皇帝。正是通过这位皇帝的“辛勤努力”,南宋王朝由日薄西山直接加速到气数已尽,在其死后5年内就迅速灭亡。这个人就是宋朝改名字次数最多的皇帝宋度宗,而他的先天智障仅仅是因为一碗堕胎药。  相似文献   

12.
洱源县和云龙县交界处,有座很高的大山,名叫兔罗坪,这山顶上,古时遗留下五间石屋,里面各有块大石头,相传是石头皇帝,管辖所有的山神和野兽。猎人和牧民们,一律敬奉他。洱源西山金涧村里有个白族木匠,到兔罗坪山上去伐木;他砍伐累了,就躺在树下睡,刚闭上眼,就做了个梦,梦里石头皇帝对他说: “我的房子漏雨了,如果你能替我修补一下,我就让你天天有肉吃。”木匠醒来一看,石头皇帝的屋子,全是石头和石板砌盖的;自己是个山木匠,隔行如隔山,怎么来修补石屋呢?……转过来想  相似文献   

13.
一美籍华人书法家王方宇,有一次回国向艺术界的同仁讲演,第一句话就说:“我是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但我又是曹禺舞台上的‘北京人’”。有着中西方文化熏陶的王方宇,其祖上是专门供应清宫春夏秋冬各色帘子的商人,京城人称“帘子王”。后来皇帝没了,“帘子王”家也败落了,但还可以卖古玩、字画维持生计。王方宇生于1913年,从小喜欢京剧。他18岁那年,看梅兰芳演出,一个人溜到后台去看化妆,竟和梅兰芳聊起天来。王方宇中学读的是教会学校,因为爱好书画,他在著名艺术教育家王云阶办的书画传习所学习。王云阶见他性格活泼,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皇帝之最“皇”和“帝”两个字,都是古代君主的称号,“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民族领袖人物。秦赢政用武力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奉承赢政,仿照“三皇”的名称上尊号曰“秦皇”,谁知赢政仍认为不相称,因为他自认为“德比三皇,功过五帝”。“帝”或“皇”都不足以显出他的功绩,只有称作“皇帝”才行。于是,在中国便出现了皇帝的称号,这种称号一直沿用了二千多年,直到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被推翻。  相似文献   

15.
唐宣宗李忱(847—749年在位)有个二女儿,受封为永福公主,到了适婚年纪还没嫁出去,急得皇帝老爹团团转。这时,唐宣宗的大女婿郑颢看到了老岳父的烦恼,就对皇上说:“有个进士叫于琮,此人仪表堂堂、才华出众,您可以召开一公开选聘驸马大会,届时我让于琮去应征,您直接敲定他为驸马就行了。”  相似文献   

16.
张艳涛 《湖南文史》2012,(11):67-67
唐宣宗李忱(847—749年在位)有个二女儿,受封为永福公主,到了适婚年纪还没嫁出去,急得皇帝老爹团团转。这时,唐宣宗的大女婿郑颢看到了老岳父的烦恼,就对皇上说:“有个进士叫于琮,此人仪表堂堂、才华出众,您可以召开一公开选聘驸马大会,届时我让于琮去应征,您直接敲定他为驸马就行了。”  相似文献   

17.
杨坚逼北周宣帝退位,演了一出“被劝进”当皇帝的闹剧!有了如此经历,他的多面性也就好理懈了。  相似文献   

18.
丁默 《湖南文史》2012,(9):59-59
中旧历史上有两个人的谥号是“哀帝”,汉哀帝刘欣,庸哀帝李木兄。前者活了26岁,后者17岁就死了,在位仅仅3年。刘欣原本是个诸侯王,假如不是汉成帝刘骜“虎毒食子”,刘欣断然不会有当皇帝的机会,说不定会活得长些。  相似文献   

19.
《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载有这样一件事:上官桀在做未央厩令时,一次皇帝身体不适,等到病愈后察看马匹,发现马大多数瘦了。皇帝大怒,要惩办上官桀。上官桀声音硬咽地对皇帝说:“我听说是上身体欠安,日夜担心,心意实在没有用到马上。”话没说完,已摘下数行眼泪。如此一番拙劣的表演,竟使皇帝转怒为喜,认为上官桀是真心爱护自己,从而更加亲近他,很快便任命他为待中,不久又将他升为太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用“意不在马”的表白和声泪俱下的表演来拍马媚上者,可能只有上官桀一人。而类似于此的拍马屁、抬轿子、吹喇叭,却绵…  相似文献   

20.
《文史天地》2009,(7):85-86
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当于月薪。之所以说“几乎每个皇帝都有”,是因为中间出了个宋仁宗,按规定仁宗也有1200贯的月薪,但是他发扬风格,自己主动放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