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半岛初期铁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地域性为中心(韩)李南著赵志文译前言与中国东北地区接壤的朝鲜半岛的初期铁器文化的发展过程,理所当然地受到朝鲜半岛自身阶段性的影响,更将一部分传播到了日本,这是众所周知的。这首先可以理解为朝鲜半岛在东亚初期铁器...  相似文献   

2.
关于“辽东”的考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着重对历史上“辽东”这一概念的不同层次关系作了考证。文中认为,战国燕国置辽东郡以前,历史文献有关于“辽东”这一地理概念的运用,有其一定的地理范围,可称为“古辽东”。燕置辽东郡后,历经秦汉以后沿置约达700年。不论作为地理概念的“古辽东”或“行政区划的“辽东郡”,据可靠史载考析,其东部界线均在朝鲜半岛的清川江、大同江北部一带,或者说大部时间应在这一带地区。至于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辽东”这一概念的所指,不应一概论之,要具体分析。文中着重指出,联系箕子到达朝鲜半岛创业这段史实,不难看出,我国中原地区早就同朝鲜半岛信息相通,联系密切。燕国的辽东郡建置,是将“古辽东”顺理成章地正式纳入行政辖区。文中还对中外某些著述对“辽东”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作了廓清  相似文献   

3.
云贵高原李家山、石寨山、羊甫头、石碑村、赫章可乐、中水等战国秦汉时期典型墓地出土铁器的种类、器形以及时代、数量的变化,表明云贵高原的铁器化进程经历了初始(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发展(西汉中晚期)、普及(东汉时期)三个阶段;出土铁器的区域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主要分布于黔西及滇东北、滇池及滇东南、滇西及滇西北的三大区域;出土铁器的种类、器形以及纹饰特征,特别是广为流行的铜铁合制器和输入与仿制的铁器制品,可以看出云贵高原早期铁器时代与相邻区域在铁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播,特别是北方地区、中原地区、巴蜀地区的铁器和制作技术的传入对云贵高原的铁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系统地揭示出二龙湖遗址铁器的金相组织,展示其钢铁技术进步,此次对遗址出土的铁器进行系统的金相学检测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钢铁技术信息。所检测的铁器种类包括铁钁、铁带扣、铁镰、铁刀、铁凿、铁镐、铁剑和铁环钉,均为铸造成型。包括麻口铸铁、白口铸铁、灰口铸铁、铸造后脱碳处理产品韧性铸铁,亦见到有球墨形态存在。在等待考古报告先行发表期间,见有该遗址部分铁器的金相检测及研究论文发表。综合分别进行的检测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于战国时期燕国金属工具的性质、东北地区金属文化的内涵以及与中原地区文化及钢铁技术之间渊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代云南的铁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时代云南已经使用铁器,但为数甚少,使用不普遍,而且当时人视为宝贵的东西,这可以从云南历次出土的实物中肯定的。首先是晋宁石寨山四十八座西汉墓中出土的铜器,共有2000多件,而铁器只出土115件,只有铜器的约百分之五。这115件中,全铁制的只有46件,其余69件,都是铜铁  相似文献   

6.
4世纪后半叶,封土石室墓开始在日本列岛出现。日本列岛的横穴石室受到了朝鲜半岛的影响。九州地区的古坟是最早导入的。5世纪后半叶,与此不同的新型石室在近畿地方出现,并在此后的日本列岛得到了广泛普及。7世纪,由于薄葬化的推进,小型的横口式石椁墓出现,这代表着古坟文化走向了尾声。江苏连云港的封土石室墓的构造,虽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两地皆有类似之处,但其与中国的砖结构墓葬和朝鲜古坟的关系也是必须要考虑的。而与日本列岛石室墓的类似,笔者认为是以朝鲜半岛为中介的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渑池县发现的古代窖藏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4月,渑池火车站在站南扩建路面,发现一个古代铁器窖藏,河南省博物馆协同渑池县文化馆进行了现场调查,共出土六十多种器形的四千多件窖藏铁器,总重达三千五百公斤。调查时,根据窖藏内出有烧结铁和炼渣等现象,推测附近可能曾有铸造铁器的古代作坊。经过钻探,在窖藏南部果然发现一处铸铁作坊遗址。作坊遗址位于渑池火车站东南250米,  相似文献   

8.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铁器的研究中,战国时期铁器技术和工业的地域性差异一直未有充分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人工冶炼铁技术出现的地域特点,进而讨论三晋、秦、楚和燕地墓葬与各类生活居址所见铁器种类和数量情况,最后探讨战国时期铁器化进程的区域差异。本文指出,生铁技术在晋、楚二地同时出现后,铁器化进程可能存在多区域迸进现象。三晋地区虽然为铁器生产中心,但楚地和燕地存在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块炼铁的传统,同时也较早地将铁器技术应用于兵器的生产。相对比之下,秦地铁工业的生产规模和铁器化程度可能不及上述三晋、楚地和燕地,这一新认识对理解秦国的社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特点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108年以后,汉王朝先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四郡,即乐浪、真蕃、玄菟、临屯,中国的文物制度更多地传入朝鲜半岛,并经由半岛传入日本.中国的汉字文化是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的,除写在铜镜、铁制刀剑上的铭文外,还可以推测到通过简牍的汉字传播.朝鲜半岛和日本之所以能够积极地引进中国的汉字文化,是因为秦汉以后中国的汉字文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汉字文化实际上包括成熟的汉字、成熟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以及成熟的书体.所谓汉字的东传也可以理解成是与汉字有关的成套技术的东传.本文介绍和分析中、日、朝鲜半岛古代木简的发掘及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东胡族的势力未曾到达辽西滨海地区,主要分布在辽东、辽西和朝鲜半岛北部的短茎式青铜短剑,是古代东夷诸部族共有的一种短兵器,与东胡族无关。战国时期燕国北部的长城分内、外两线,其外线长城就是后来的秦长城。将《诗经.韩奕》中的“追”字释为“(氵嵗)”,并无充分的依据,不能由此得出东北曾存在韩侯国的结论。古肃慎在今牡丹江流域,将“貊国”比定在“二江”流域,位于今张广才岭以西,从方位上说,与“肃慎在白民北”的记载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1.
日本倭五王时代形成了以倭五王为"天子",包括了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南部这一"天下"的"天下观"。与当时中国的"天下观"相比,日本倭五王时代的"天下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对当时日本列岛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深圳铁仔山古墓群出土铁器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铁器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铁器文物大多是铁和碳的合金,其主要成分铁的性质比较活泼,其机构多带有微孔和腐蚀通道,铁器表面不同的金相组织也会引起电化学腐蚀,因此铁器文物极易被锈蚀。很多铁器文物埋于地下年代久远,出土时已经腐蚀严重,甚至千疮百  相似文献   

13.
卢燕玲 《丝绸之路》2011,(16):118-120
铁器文物由于其性质活泼以及自身的结构缺陷,若在埋藏过程中已严重锈蚀,出土后因保护措施不到位及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将加速铁器文物的进一步锈蚀,因此铁器文物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铁器文物保护的关键步骤出发,在对铁器文物腐蚀机理、腐蚀的主要产物、分析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铁器文物保护方法进行梳理,并对保存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期对铁器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北考古发现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正> 河北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南近鲁豫、北接燕山、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半环形的渤海湾直从东鄙深入腹地,连京、津、唐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相对如钳形,中间的长山、庙岛列岛形成了古代齐鲁与辽东的重要陆桥。这里也是从渤海东去黄海、朝鲜半岛、日本和远及东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是东亚地区古代人类面向太平洋的重要活动空间地带。  相似文献   

15.
当沟研究     
以屋脊的重要建筑构件——当沟为基本材料,简单论述了当沟的用途、产生及演变、当沟在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制作技术等。汉唐时代中国大陆为当时东亚地区文化繁荣的中心之一,当沟作为当时建筑文明的一部分,伴随着各种礼乐文明向外传播的过程也随之东传,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发现的众多实物资料正是这一文化交流盛事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铁器和铁器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铁器和铁器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本文基于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的系统梳理,初步揭示了隋唐时期铁器的种类及社会应用、钢铁技术和铁器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易县燕下都、吉林榆树老河深和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等遗址出土铁器的金属微观组织和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讨论中国东北地区的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问题,指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铁器的使用和发展是与居住其上的民族在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中原地区的接触和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接触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并创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其铁器的制作工艺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贴钢和夹钢制品、可能为灌钢的制品和第一件具有砷偏析组织样品等,表明东北地区的古代钢铁技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冶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目前尚未在本地区发现冶铁铸造遗址,所以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历程需要考古学家的支持与工作.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弥生时代始于公元前3世纪,结束于公元3世纪,前后近600年的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国的秦汉阶段.毫无疑问,这一时期正是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扩大与兴盛时期.其中,稻作技术的传人和金属制造技术的舶来,尤其引人注目.进之,铁器的制造与流动,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个标识器,在考古研究中很受重视.日本自然也不例外,由于自身冶铁技术起步较晚,故非常重视与大陆技术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广岛大学川越哲志教授《弥生时代的铁器文化》(雄山阁出版,1993年12月)一书,可以说是日本弥生时代铁器研究的总概括.下面仅将该书的“前言”及与大陆铁器文化关系密切的“第一章”译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1日~2日,第一届东亚铁器文化研究会——东亚铁器文化的起源和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史·历史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0多名考古学、冶金史学、人类学、文物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古漱清秀主持了开幕  相似文献   

20.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影响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如果以这一时期货币的出土资料为依据,研究环东中国海西、北、东三岸地区的陆路交通构成状况.就可以以这些交通道路的走向为依托,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对朝鲜、日本等周边邻近国家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