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源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西北高原岷江上游地区的“石棺葬”文化,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进行科学调查、发掘以来,至今已半个世纪。经半个世纪来的考察、研究,尤其是近两年来这一地区及相邻地区考古、民族学调查工作的深入,使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的研究已基本明朗。以往研究者们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系外来的看法已应重新认识,而这一地区“石棺葬”文化的“突然消失”,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而今亦已逐渐清楚。故本文拟就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源流问题进行探讨。 一、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其分布范围北起松潘镇,南达汶川漩口,东自北川,西至理县孟懂沟、黑水维古。在这个范围内尤以理县东部、汶川北部至茂汶中部“石棺葬”墓分布最为集中。到目前为止,岷江上游已发掘“石棺葬”墓二百余座,出土文物数千件。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是古代西南地区的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就已有的资料看,它已影响川、滇两省。如四川木里县的石棺葬、云南德钦县的石棺墓和宁蒗县的古墓的文化内涵,均与岷江上游的石棺葬义有一定关系。此外,在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及雅安地区一些地方亦有石棺葬文化的发现。由于除阿坝州的古墓的石棺葬文化遗存发现较多,资料比较系统外,其他地区的石棺葬文化遗存则发现较少,材料亦不够系统,故目前对这类文化尚难于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文仅就阿坝州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剖析,即:一、关于分  相似文献   

3.
在对石棺葬随葬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将岷江上游地区的石棺葬分为三期8段,通过与甘青地区和四川盆地出土陶器的比较以确定各期的年代,认为至西汉晚期东汉早期,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中仅保存有大双耳罐等少数本土文化特色,整体上已经融入汉文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试论川西石棺葬文化与辛店文化及“唐汪式”陶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石棺葬又称版岩葬。这类墓葬最初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发现于岷江上游的汶川、理县、茂汶等地,因其葬制和随葬的陶器形制新异特殊,为其他地区所不见,曾命名为“版岩葬文化”或石棺葬文化。前几年,虽然有人提出石棺葬文化的命名中,“石棺”一词容易和汉代石棺相混淆,建议使用“版岩葬文化”一词,但就目前考古界已较习惯使用石棺葬文化一词来说,石棺葬文化这一命名已为大家所接受。 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和发掘的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5.
四川茂县牟托石棺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茂县牟托石棺墓的初步研究李先登杨英1992年发掘清理的四川茂县牟托一号石棺墓及三个器物坑①,是近年以来四川西北地区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规格最高、出土青铜器等器物最丰富的石棺葬,对研究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岷江上游地区的青铜文化及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6.
陈剑 《四川文物》2009,(6):86-89
藏彝羌走廊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民族走廊,70余年来,在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雅砻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大渡河流域、安宁河谷、滇西地区、西藏等地都发现了石棺葬文化遗存。今年10月下旬在西昌召开了“藏彝羌走廊暨中国西部石棺葬文化研讨会”,作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这一地区不但是西南地区石棺葬发现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西南地区发现的石棺葬分布最为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如果要对西南地区的石棺葬进行深入研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理县佳山石棺葬墓群是岷江上游较早发现的石棺葬墓群之一,本文主要简单探讨了其墓葬群的年代与分期,并在此基础上从随葬品的变化来观察这一地区的汉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浅论岷江上游“石棺葬”之族属罗进勇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它是分布在眠江上游河谷地带的一种古代墓葬。是用天然页岩石板,竖砌而成的无底石棺(墓制详况参看《文物丛刊》1984年7期)。这种墓葬其文化构成有着独特的性...  相似文献   

10.
从考古资料看蚕丛氏蜀人的南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丛氏蜀人的历史,在有关蜀国古史的文献记载中多有涉及。由于兴起于岷江上游的蚕丛氏蜀人其一支在传说中的唐虞以前由岷山山区内向川西平原发展并在川西平原创建了蜀国,其本部则留在岷江上游创造了岷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因此不少治蜀史的专家学者对蚕丛氏蜀人的早期历史亦多有论述。然对于蚕丛氏蜀人历史上的几次南迁,则  相似文献   

11.
代丽鹃 《四川文物》2007,(3):44-52,76
“旋涡纹”罐是岷江上游石棺葬的典型器物,在此地以石棺为显著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中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旋涡纹”罐形制演变的序列脉络清晰,作为岷江上游战国到西汉时期人群及其历史记忆的象征,它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多种文化因素在此地融合消解,并不断本土化的事实以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旋涡纹”罐是岷江上游石棺葬的典型器物,在此地以石棺为显著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中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旋涡纹”罐形制演变的序列脉络清晰,作为岷江上游战国到西汉时期人群及其历史记忆的象征,它的演变过程,反映出多种文化因素在此地融合消解,并不断本土化的事实以及原因。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与雅砻江流域两地都有着数量较为丰富的石棺葬遗址分布。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渐深入,愈来愈多的石棺葬遗址被发掘,各种遗物相继出土。从两地石棺葬墓葬形制方面以及遗址出土的陶器、铜器、铁器看,它们都存在着不小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岷江上游的石棺墓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棺墓遗存,分布较广,并在文化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对岷江上游的石棺墓作了分析,对其分期与文化特征作了探讨。结合文献记载,认为汉代活动在岷江上游石棺墓分布区域的民族为“冉驡夷”,岷江上游石棺墓即为“冉驡夷”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5.
李飞 《四川文物》2010,(2):48-54
本文结合文献和民族志材料,讨论了贵州地区"石棺葬"的族属,认为其可能和明清文献记载中的"马镫龙家"、"仲家"、"苗"、"仡佬"的部分支系或其先民有关。贵州地区的"石棺葬"是生态环境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力量作用下的产物。在贵州地区"石棺葬"的两个分布区内,黔中区"石棺葬"是在受当地传统丧葬因素和黔西南区"石棺葬"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而黔西南区"石棺葬"与川滇石棺葬间的关系,目前尚未明了。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国长城地带的石棺墓,又称石板墓、石箱式墓、石盖墓等,有的地方称为石椁墓。它包括多种不同的类型,依据目前掌握的材料,石棺墓在我国境内,分布在三个大的区域之内,即我国东北的松花江流域的吉林地区、辽宁北部,西喇木伦河上游,滦河、潮河流域包括冀北、长城地带,四川西部的岷江中上游的汶川、理县、茂汶、雅安地区和云南德钦等地。石棺墓有着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四川茂县牟托一号石棺墓及陪葬坑清理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物》1994,(3)
本期发表了四川茂县牟托一号石棺墓及陪葬坑的清理简报。牟托石棺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石器,是岷江上游地区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出土文物中多种文化因素共存现象,反映了当地同周边地区的密切交往。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2000年以来,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保管所及茂县羌族博物馆等单位合作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了营盘山、波西、哈休、沙乌都等重要的新石器中晚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1]。  相似文献   

19.
滇西石棺墓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棺葬是我国西南、西北、东北乃至东南沿海台湾一带古代民族常见的一种埋葬习俗。它是利用石板或石块作成葬具棺,以埋葬死的一种形式。云南是石棺墓的主要分布区。滇西是云南石棺墓最集中的地区,迄今为止,该地区已发现的石棺墓已达400多座。  相似文献   

20.
葬俗作为人生礼俗的内容之一在民俗学中备受关注,以瓮棺葬形式埋葬未成年人是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早到晚期阶段曾一度流行的习俗。与中原和江汉地区相比,本区瓮棺葬以"陶片覆盖葬"为主,"完整陶器装入葬"较少,在葬具的组合和墓主年龄及埋葬位置等方面亦存在自身特点。海岱地区先民在向西拓殖的过程中主动引入了豫中地区的瓮棺葬俗,并且加以改造来适应自身文化。民俗学理论中关于葬俗传播和变异的研究为阐释史前时期海岱地区瓮棺葬俗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