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山里题刻要素齐全不可多得 2021年10月7日,我随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到江汉区绍兴片区待拆迁的一些里巷寻访历史建筑.在任冬社区前进二巷附近,发现一栋两层骑楼腰部嵌有一块花岗岩石刻,远看有"东山里"楷书双勾阴刻三个大字,端庄有力.仔细辨认,似乎有落款,值得考究.为弄清此石刻的年代与题书者, 10月9日我又专程去找相关...  相似文献   

2.
发语词"夫"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有关教材和论著中,将位于句首的虚词"夫"一并定位为发语词(或称语气词、句首助词等)。这样做似乎简洁明了,却把问题简单化了。实际上,句首之"夫"有两种:一种后面紧跟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另一种紧跟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或形容词词组),二者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区别的;区分其差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维为 《百年潮》2012,(11):75-77
不管是否使用"中国崛起"这四个字,国际社会似乎已普遍接受这个概念,而且从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使用这个概念的人对中国并无恶意。对中国的崛起,世界似乎已形成共识。置身海外时,对此感受尤深。中国的崛起似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我1983年访问泰国的时候,泰国还鲜有来自中国的客人。我下榻的饭店经理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我:"你真的  相似文献   

4.
在公元第三个千年到来之际,世界地图上似乎已没有"空白",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似乎再没有人类没有到过的地方.然而隐蔽在亚洲的几个山脉和沙漠中的偏远地区仍在等待着人类去探险、发现和研究.蒙古的阿尔泰地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图一).到目前为止,这个地区的考古学研究仍是空白.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尽人皆知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业,功过是非,史有明文,不烦缕述。然而在很多时候,正史的记载似乎都有些硬冷,缺少一种温情与温度。在时光早已洗褪硝烟的今日,我不止一次地阅读正史中关于曾国藩的记载,遗憾的是,我对于曾国藩形象的认识,不是更加清晰,而是更加模糊了。在"誉之则为圣相,贬之则为民贼"的两极评价中,我分不清哪一个曾国藩更为真实。赞誉曾国藩的人把他奉若神圣,贬斥者则诋毁其为妖魔,在这两极之间,有  相似文献   

6.
"一无所有的时候,我心态平和,而有了很多钱以后,似乎就开始迷失"寒冷的冬日除了"博客教父"的称谓外,方兴东还是互联网实验室和义乌全球网的创始人。在经济危机的风浪席卷而来的时候,方兴东最先感觉到了冬的严寒。先是博客网裁员,而后是出现欠薪事件。  相似文献   

7.
蒋铁生 《民俗研究》2007,(1):121-126
早就听说在山东省东平县有一种民间娱乐的纸牌是唱着打的,颇感新奇.于是,我利用2006年8月19日至23日在东平参加"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业余时间,对这个有趣的民俗事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童年的秋千     
儿时的秋千是爷爷做的。粗粗的麻绳,将一张木板悬挂起来的,很简单却也很舒适,紧紧地"嵌"在一个很大的葡萄架里。我记不得葡萄是不是开花,开出的花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只记得每年暑假奔去爷爷家的时候,那架秋千就在一串紫红的葡萄中间悠游着,静待着,似乎特意在等待我的归来。  相似文献   

9.
正韩国政坛"忍冬草"金大中说过一句话:"只有我自己能够决定我的幸运与不幸。"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一生经历九曲回肠,不幸似乎成了她的宿命。一1911年农历端午节,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县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张庭举担任过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长等职,但却是个思想上极为保守  相似文献   

10.
丹晨 《百年潮》2002,(2):67-72
我很不情愿地打开这个回忆.这是已经泛黄了的,年代久远了的一页.当人们兴高采烈地礼赞这页历史的时候,我只能沉默不语.当人们都在诉说,我又似乎不得不说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和难堪.我想到,当年我们大家怀着一颗纯洁而又幼稚的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的心,几乎像朝圣一样的虔诚的心,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名校北大,求取学业、知识和人格的培养.但是,这一切,后来似乎都被扭曲了、以至碾成了碎片.事情好象不应该是这样,但历史却严酷地证明这已是无可改变的事实.人生的路竟是如此复杂和坎坷,即使今天掉头回顾时,仍不免感到沮丧和失落.这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那最亲密的同学之一、同班年纪最小、但却最早离我们而去的殷晋培……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9.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