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春秋》2013,(3):F0004-F0004
肖遥出生于秀甲天下的桂林,这方钟灵毓秀的山水陶冶着性灵,渗透入骨髓。书法就是写心、写自己,正如古人云:“书如其人,字如心画。”书法创作是心灵感悟和审美情感化的实践,是审美理想的描述过程。肖遥热爱生活,钟情山水,在“百侣曾游”桂林山水的过程中,常与文人骚客泼墨挥毫,字里行间洋溢出一种对山水的人文关怀,一种对山水的无限眷恋。  相似文献   

2.
刘世存 《神州》2011,(12):163-164,166
中国画的精妙在于以书法笔墨来表现。山水画不仅善用笔法墨法,同时还特别讲究画的“立意”、“立象”之道.“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中国山水画是以散点透视造型构图,其是表现的艺术。表现寄托以神与诗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与印章珠联璧合、对应成趣。中国山水画家不只是运用墨法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并融入作者个性的审美意念,以情、意、境、趣的丰富内容的凝练抽象形式,表现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岭南文史》2003,(3):68-68
我所见到的传媒介绍及评介文章皆称我为“人物画家”,而《杨之光花鸟、动物、山水、书法选》这本小辑出现的却不是人物,而是展示着我另一个世界——花卉、动物、山水及书法。如果要研究我的成长过程,我在这一方面所作的努力不可忽视。我在中学时代已致力于书法、篆  相似文献   

4.
想象力是意象思维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书法)的审美感悟。审美想象力是审美直观、审美意象、审美理念“道发自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一、园林的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与民族性,同时又不乏个体的特殊性。与山水园林为伍者,有不与众谋、全生养性之“道隐”,也有沽名钓誉的“终南之隐”,更多的官僚衙署及皇家园林其实质或许并称不上“隐”,但同为山水林泉之乐。究其根本,“儒隐”也好,“道隐”也罢,所共通的审美理想在于“天人合一”,它是创造园林艺术、园林美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于敦煌遗书的书法化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遗书书法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类型 ,研究者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及少量专著 ,大部分问题已形成了共识 ,对少数问题的论断却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比如 ,有的学者颇费心思地把敦煌书法界定为“民间书法” ,认为不应该用“文人书法”的审美标准去品评它们。这一看法显然出于这样的担心 :如果以“文人书法”的审美要求来作为衡量标准 ,敦煌卷子中的大部分显然够不上称做为“书法” ,它们也将不能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整个敦煌文化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岂非也要大打折扣 !本文即想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7.
刘智源 《东方收藏》2022,(12):36-38
写经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相对独立的书体,西夏佛教文化的活跃,带动其写经书法的兴盛。西夏与敦煌同处“河西走廊”,时空的差异与统一为这两种文化带来区别与联系。本文着眼于西夏写经书法,通过比较西夏与敦煌写经在笔法、结构与书法风格中的异同,进而探寻西夏文写经书法中的敦煌遗风。这是根植传统,立足创新的过程,揭示了西夏文写经书法对于多民族文化的汇聚与趋同。  相似文献   

8.
山水审美的韵律○宣森钟“对比”,是一条艺术规律。山水景物虽大多自然天成,但用对比这条规律去欣赏,却能寻出韵律和美感来。唐代田园诗人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静中寓动;“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动中寓静。自然界中,无论山水草木、阴晴雨雪...  相似文献   

9.
三百多年前的1688年,山东德州人田雯,到贵州当了三年巡抚(省长),写了一本《黔书》。该书一大特色是对贵州山水之美大加称赞。他写道,贵州“山皆石,则岩洞玲珑;水多潜,故井泉勃窣。”一丘一壑,怪石犇湍,在在所有”。他一再发出“谁谓黔中无佳山水哉”的感叹,并期待有“高士品题”而使这些山水名声远播,“封禅于长安”。  相似文献   

10.
农业时代初期,开始出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例如狩猎娱乐的“苑囿”和观景祭神的“台”,但我们不能认为此是真正的园林,这其中还是把山水作为神秘的崇拜对象,还没有完全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客体。真正完全的山水审美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东晋至南朝,整个汉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刘世存 《神州》2011,(29):163-164,166
中国画的精妙在于以书法笔墨来表现。山水画不仅善用笔法墨法,同时还特别讲究画的"立意"、"立象"之道,"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中国山水画是以散点透视造型构图,其是表现的艺术。表现寄托以神与诗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与印章珠联璧合、对应成趣。中国山水画家不只是运用墨法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并融入作者个性的审美意念,以情、意、境、趣的丰富内容的凝练抽象形式,表现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书法上章——此番要讲的是秦代书法了。书法本是一种两栖文化现象,它脚踏两只船,一只“船”曰“实用”,一只“船”曰“艺术”。从古今扯不清的皮,盖缘于此。  相似文献   

13.
<正>书法是一门特别讲究修炼的艺术门类,唯有临池不辍方可以渐入佳境,复作传统书法功夫的炉火纯青。当代著名书法家师忠民就是一位书法练家子,他对历代碑帖都有心追手临的精研。以碑学立书法风骨、以帖学传续书法风度,写得刚柔相济,可见东方审美的形神兼备。由此获得各种殊荣,就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正是由于书法历练得相当扎实,所以他的书法有诸书皆成的宽度,五体兼擅,行草为上。还有书法远汲源本的发掘,可作金石甲骨的朴茂生动,可写篆籀高古。  相似文献   

14.
谢灵运(公元385—433)是我国古典山水诗派的奠基人,在他那充满奇致逸韵的山水诗中,景物描写与理语陈述相映生辉。其《山居赋》即云:“研精静虑,贞观厥美。怀秋成章,含笑奏理”。所谓“厥美”,便是指自然景物之美;而“奏理”意谓在山水审美时悟得人生至理。“赏心”一词曾数次出  相似文献   

15.
<正>自新媒体“传播书法文化”现象爆红以来,瘦金体被成功推上“顶流”,占据着“热搜榜”前列的位置。许多初学者认为瘦金体隽美娟秀、清新俊逸,十分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文化认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专业书法从业者的批评。专业人士大都认为瘦金体书法“拿不上台面”,其中部分观点干脆认为瘦金体就是古代书法中的“江湖体”。  相似文献   

16.
光绪廿四年(1898年)之前,吉林铸有无纪年银币大小数种,称吉林省造光绪元宝无干支银币。它有二大版别,其区别在于币面“吉”与“宝”二字之书法差异。一种版式为“士吉尔宝”,另一种版式则是“土吉缶宝”。详细言之即币面“吉林省造”中之“吉”字有二种书法。一是“口”上书“士”而另一为“口’’上书“土”。币面“光绪元宝”之“宝”字也有二种书法,一种从“尔”而另一种从“缶”。但其书法搭配却有规律,士吉配尔宝,土吉配缶宝,二套银币各大小五枚皆按此律。。  相似文献   

17.
陈坚 《钱币博览》2007,(3):39-41
“书法”,“书”即文字、书写;“法”则为方法、手法。所以“书法”不仅仅是表达某种含义的符号,而是能体现境界、神韵、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辞海》对“书法”两字的解释是“用毛笔字书写的方法,它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的确。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华强 《丝绸之路》2012,(10):68-69
山水写生是中国厕的重要形式,其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体现了中国美术的传统精神。本文从历代中国山水画论的概括提炼出发,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体会,阐述了山水写生师造化、写意境、写生命三个层次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专业报纸上刊登一篇题为《严谨的考证,缜密的思辨》的评介张天弓书法理论研究的署名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张天弓,一位颇具实力的书法理论家,视野开阔,治学严谨,才思锐敏,论辩缜密,为我省(湖北省——作者注)书法理论界所仅见……”接着扼要介绍了他的几项重要研究成果及其特色.文章结尾又是这样写的:“他笃实,好学,有思辩头脑,有理论勇气,以事实和真理面  相似文献   

20.
郭本厚 《旅游科学》2010,24(2):87-94
随着人性的觉醒、文学的自觉,六朝进入“游”的自觉时代,“游”历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并推动文人雅士沉潜山水、游心物外。本文分析了六朝山水诗“游”的核心要素、“游”的动态载体、“游”的最高境界、“游”的后世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六朝“游”的自觉与山水诗兴起的社会背景、内在需求与情感归属。研究显示六朝山水诗把审美体验融入诗歌创作中,“游的自觉”体现与山水诗篇创造共同推动了山水诗的兴起和中国山水旅游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