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近四十年来,对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虽有了显著的进展,可是对柏文蔚这位历史人物的研究却做得很少,研究成果不多。柏文蔚是孙中山的革命战友柏文蔚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尽管籍贯一北一南(分别籍属安徽省寿县和广东省中山县),年龄悬殊10岁(分别诞生于1876年和1866年),但由于处身在同一历史时代中,柏文蔚又是孙中山之革命大纛下的一泣重要战士,而成为孙中山的革命战友。他自1905年在南京参加中国同盟会,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整整20个年头,长期追随孙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从事革命活动近40年,在其周围集结了一大批为民主革命英勇奋斗的骨干分子,柏文蔚即是其中的重要一员。柏文蔚的一生,经历了清朝和中华民国两代,曾做过许多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他不仅在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辛亥革命后继续追随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立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孙中山与柏文蔚有着长达20年的战友情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六年六月九日,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合肥举行柏文蔚先生学术讨论会。柏文蔚先生,安徽寿县人,是辛亥革命和讨衰战争的重要历史人物。他衷心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致力于国共两党的和解与合作,协助  相似文献   

4.
宋蔼龄在与孔祥熙结婚之前,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同盟会会员华士龙、冷御秋、柏文蔚、钮永建等人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参加过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战役。有一时期,孙中山失意,住在上海。华士龙等革命同志也都沦落上海,生活困难。但他们经常去看望孙中山,孙中山也总是尽量设法筹给他们一些津贴,作为生  相似文献   

5.
柏文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的二十余年间,为推翻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奔波劳碌,百折不回,是一个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当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怍实现,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大革命时期,这位国民党的元老,辛亥前后的元勋,其情况怎样呢?本文试图对大革命时期柏文蔚的活动情况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柏文蔚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之一,也是一位有名的军事家。今年是柏文蔚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兹略述其在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以资纪念。 一  相似文献   

7.
乔蕊 《文史天地》2002,(7):64-64
宋蔼龄在与孔祥熙结婚之前,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同盟会会员华士龙、冷御秋、柏文蔚、钮永建等人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参加过攻打上海制造局等战役。有一时期,孙中山失意,住在上海。华士龙等革命同志也都沦落上海,生活困难。但他们经常去看望孙中山,孙中山也总是尽量设法筹给他们一些津贴,作为生活补助。宋蔼龄对华士龙等人表示不满,认为他们来访无非是要些钱去。后来,当他们来访时,她就托故拒之门外。孙中山长期见不到同志们,也就产生了疑虑。以后,经过了解方知是秘书的原因,他坚决要把宋蔼龄辞退。他说:“别的错误还…  相似文献   

8.
张耀杰 《江淮文史》2013,(6):155-162
“二次革命”失败之后,流亡日·本的孙中山把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归罪于掌握军政实力的黄兴(字克强)等人的不服从。在这种情况下,黄兴在革命党内部不仅面临着以孙中山为首的激进派的政治清算,更面临着孙中山身边陈其美(字英士)、戴季陶(号天仇)、张继(字溥泉)、何海鸣等人的经济清算。  相似文献   

9.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当时驻防南京的有两支清军常备军:一支为张勋统领的江防军,又称旧军、辫子兵;另一支是徐绍桢统领的新编陆军第九镇,又称新军。新军广大官兵受赵声、柏文蔚等革命党人的思想影响,对孙中山先生十分崇敬,倾向和支持革命党人。当时清军企图谋杀具有革命思想的徐绍桢,新军被迫于11月8日宣布起义,从秣陵关挥师北上,  相似文献   

10.
柏文蔚(1876-1947),字烈武,安徽寿县人。他是安徽辛亥革命耆宿、功臣,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军事将领。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亲拟电文,领衔率三十三军将领通电反蒋,很快被蒋介石革去军权,坐了冷板凳。国民党自然不怎么宣传柏文蔚,数年前台湾才出版了关于他的著作。就笔者所见而言,主要是记述柏文蔚1927年前的事迹,对其人生最后20年的行状只寥寥数行,语焉不详。 柏文蔚与陈独秀交情很深,从青年到晚年都有深交。可能就是这层原因,大陆对柏的研究和宣传也不很充分。七八年前,笔者曾去安庆、芜湖、南…  相似文献   

11.
萧友梅(1884—1940年)与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同为广东香山县(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人,1889年随父亲移居澳门后,与孙中山相邻为居,来往密切,成为世交。萧友梅自幼学习古文,又接受新式学堂教育。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当时在日...  相似文献   

12.
张静江(1877~1950),名人杰,增澄,佛号饮光,别号卧禅,是孙中山的密友,出身于南浔四大巨富之一的张家。张静江故居的大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任为一等参赞,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赴欧途中,结识孙中山,向孙中山提供三万两白银作为反清革命经...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悍将黄明堂翁宽黄明堂(1870─1938)钦州大寺人,排行八,称"八哥",是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名高级将领。他幼年读书勤奋聪颖。1900年参加当地的农民革命组织三合会(三点会),由于他为人忠厚,作战勇敢,好打不平,富有号召力,被推为首领,拥...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生于1866年(同治五年),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据有关资料说,孙中山最初是想从军的,但当时清政府规定平民子弟不得学陆军,海军的福建水师学堂又被炸毁,受当时广州《述报》刊登的一些“西医从军”的报道及谋生等因素的影响,孙中山选择了学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李在全 《近代史研究》2012,(1):50-62,160
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时势变化而变化,其司法思想也因而变动不居。党权政治学说引入后,晚年孙中山完成了从“主权在民”到“主权在党”、从“天赋人权”到“革命民权”的思想转变。与此相适应,孙中山认为,在革命时期,作为治权之一的司法权要掌控于国民党手中,而非超越党派政治。实践中,孙中山努力探索司法“国民党化”之道,但囿于国民党党势、党力之不足等原因,国民党掌控司法的很多举措不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最为著名的战舰。1996年11月12日,时值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在武汉金口镇江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山”舰被打捞出水。 中华民国的海军虽然在世界近代海军中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中山(永丰)”号军舰也非民国海军主力。但作为民初海军历史的见证人,“中山”舰饱经沧桑,先后经历了清末海军重建,护国、护法战争,孙中山广州蒙难,蒋介石叛变革命,抗日战争等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 海军重建中的“小字辈”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7.
自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旨在推翻封建帝制的同盟会时起.他革命的目标即是:“出斯民于水火之中”。他把同盟会的机关报定名为《民报》,把革命的理论阐发为“三民主义”,把建立的国家叫“中华民国”,国家的政党叫“国民党”,无处不含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孙中山“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鲁迅语)。为了革命,这个曾做过大总统的人,这个经手过数不清的款项的人,在走完了59个…  相似文献   

18.
潘谱、字达秋、号达本(1891-1974),潘治的七弟。 1891年,生于番禺县鹿步司朱紫乡(今天河区珠村)。 1910年,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十四届驾驶班学习,与后来的“永丰”舰长冯肇宪是同窗同学,该班共48人。 1913年冬,在黄埔水师学堂第十四届驾驶班考试毕业,并服役于海军。 1917年冬,跟随三哥潘治(豫章舰长)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革命,同时加入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孙中山(1866-1925年)领导的国民革命斗争中,华侨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众人所认知。然而,在海内外有关孙中山或中国国民革命的研究中,对华侨的贡献及其认识问题仍有种种不足。近些年来,有关孙中山与华侨或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个未形成系统认识的问题,即孙中山的华侨观问题。孙中山究竟是如何看待华侨的呢?他是如何评价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呢?“华侨是革命之母”的内涵又是什么?孙中山的华侨观的形成与影响怎样,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余杭章太炎先生,虽"厌恶孙中山,对黄兴不感兴趣"(张鸣语),却与孙黄并称"辛亥三杰"。他是"革命的先觉,小学的大师"(鲁迅语),这里的"小学",实是文字学。他读《说文解字》,凡七十余过,“卓然见语言文字之本”。对中国文字音、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