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正华 《世界历史》2007,1(1):17-27
韦伯、桑巴特和托尼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韦伯突出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兴起的意义,重视禁欲主义、勤奋、节俭等新教伦理;桑巴特强调个人对财富和享乐的追求,甚至认为资本主义产生于奢侈。但他们都对资本主义的恶性发展和精神危机表示忧虑。托尼同样担忧资本主义活动中道德伦理的缺失,认为宗教冷淡和个人主义的发展会带来恶果。格林菲尔德以某种“集体意识形态”替代韦伯命题中的个体意识,反对用个人主义解释资本主义。但她以“英格兰民族主义”为资本主义兴起与持续发展动因的论述,既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的兴起,也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教会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龙秀清 《世界历史》2001,1(1):48-59
基督教与资本主义兴起的关系,长期以来是西方学术界激扬字的焦点。韦伯的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于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的观点尽管遭到种种非议与驳斥,但论战双方对天主教伦理社会功能的评判是一致的,都认为宗教改革以前的基督教教诲基本还是反  相似文献   

3.
向荣 《世界历史》2000,4(3):95-102
20世纪初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一书。他在书中提出西方经过宗教改革形成的新教 ,尤其是英国的清教孕育了一种“资本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随后的一系列比较宗教研究中 ,他进一步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世界因缺少一种类似的资本主义精神 ,使得近代资本主义在这些地区迟迟不能产生 1。近一个世纪以来 ,韦伯的这一学说不断地受到怀疑和批评。唯物主义者认为韦伯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英国著名的费边主义史学家托尼…  相似文献   

4.
张欣欣  魏弯弯  王静 《神州》2012,(24):24-25
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阐释了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而当代学者罗德尼.斯达克在《理性的胜利》中虽对韦伯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但二者思想中仍然存在一致性的因素。本文对这两本著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剖析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该因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孙向远 《沧桑》2009,(6):160-16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思·韦伯最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韦伯从大量的历史研究资料和深入的分析思考中,廓出了一条精神意识层面的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的思路。然而韦伯这种分析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巨大的逻辑的悖谬:一个理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规范的产生,竟然源自于一种看起来非理性的新教的伦理以及由此伦理产生的似乎与人的天性和基本需求背离的毫无理性可言的极端的禁欲生活。本文就此为问题点,将从“资本主义的精神是什么”、“理性悖谬产生和维持的原因”、“悖谬的维持”三个层面加以探讨和追问,逐渐梳理全书的脉络和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基于阅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著作而引出的一些论点,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选择亲和性,理性化过程,帕森斯对韦伯的解读以及多元因果分析几方面总结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问题背后现代社会依旧繁荣体现出的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即强调韦伯支持文化层面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方面,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依旧是令人向往的,而不应该持一种悲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童潇 《攀登》2007,26(2):61-64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视角解释经济的发展,认为如果没有新教伦理导致的资本主义精神的存在,欧洲资本主义就不会兴起和发展起来。韦伯的这种社会学研究范式与经济学研究范式相比有许多特色,主要体现在:“跳出经济看经济”和从细微处切入探求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本质;“系统的视野”和把经济发展看作是一种复合式的社会的变迁;“经验的研究”和整体类型比较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要]作为德国社会学古典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具有历史亲和力”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他终其一生都在以摒弃西方人传统偏见的态度去探究非西方的文化。韦伯在中国宗教(尤其是儒教和道教)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以对孔子和儒者的仰止之心指出儒教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冷静的理性主义,深刻剖析了宗教是中国未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决定性因素。韦伯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阐释了自然环境状况也是中国未能发展成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另一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章益国 《史学月刊》2006,1(8):94-100
儒家资本主义学说主张“儒家伦理促进经济发展”,曾在学界一度流行。由于儒家资本主义学说要讨论的东亚“现代性的采借”,不同于韦伯要讨论的西欧“现代性的始发”,加之儒家和新教宗教形态、社会作用模式都有不同,“韦伯命题”对儒家资本主义学说的意义有限。儒家资本主义学说过多地依赖韦伯理论,采用单调的对勘比较法建构逻辑,就不免产生过多牵强附会的比附。儒家资本主义学说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它迎合了学术思想界一些价值需求,使得这一学说论调多于论证,最终变成一股泡沫化的“思潮”。  相似文献   

10.
托尼的《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齐名,但是却反映了两种立场。与韦伯标榜中立的学术研究态度不同,托尼在他一系列学术著作和政论文中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批评,也在他的政治活动和毕生关注的工人教育中努力实践自己的社会公平理想。在托尼看来,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与人的尊严相抵触的,是对财富的顶礼膜拜,是把一部分人看做充当工具的阶级,同时允许另一部分人利用他人为工具来达到致富目的。在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中,教育不平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教育当做赚钱的勾当就等于把上帝的天赐拿去卖钱。他对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进行了反驳,认为真正让人们奴化的,包括让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猥琐化的,恰恰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贪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从比较文化研究的视角解释世界特别是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从而在构成其比较文化系列著作《宗教社会学论文集》核心部分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  相似文献   

12.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是资本主义理论或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韦伯的资本主义理论中,韦伯论述最多也最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以下简称起源问题或理论)。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国外的韦伯研究中,关于起源理论的著述一直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并被看作是“韦伯主题”研究。然而,绝大部分韦伯主题研究的目的似乎就是帮助读者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西欧的宗教禁欲主义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欲主义并非中世纪西欧特有的生活方式,但它以严密的神学体系的一个有机部分的形式出现,并最终发展成为强制的宗教独身制度,却是中世纪西欧以外的文明所难以望其项背的。本文对中世纪西欧宗教禁欲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了分析,对其演化历程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认为中世纪西欧宗教禁欲主义既引起了整个社会性道德的全面崩溃和极端纵欲主义的蔓延,同时也在客观上激发了新教思想,培植了近代资本主义的节俭、勤奋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14.
啤酒馆问题与近代早期英国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荣 《世界历史》2005,9(5):23-32
啤酒馆问题是16、17世纪英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社会史学家认为啤酒馆问题与统治阶级对社会秩序的担心有关。本文从宗教改革以及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入手,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指出啤酒馆问题反映了基督禁欲主义同传统习俗的冲突、新教个人主义同睦邻文化的冲突,以及新兴“中等收入者”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同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的冲突。啤酒馆问题折射出英国从传统向近代过渡时期思想文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郑洁  冯文全 《神州》2011,(4):56-57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消费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始终受到人的伦理观念的制约。不同的伦理观念指导下,必然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过和存在着禁欲主义、消费主义等等消费伦理。本文通过对禁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初步分析,指出两者与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生态的不和谐关系,并提倡适度消费的消费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6.
.总论.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还是“民族主义”董正华2007.1.0172006年度中国世界史研究述评世界历史编辑部整理2007.2.004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徐蓝2007.2.017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的地位和作用胡德坤关培凤2007.3.004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于沛2007.5.004论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与冲击———从当代历史进程到世界史研究王旭东2007.5.043.国际关系史.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解读赵士国2007.1.091美国与新西兰联盟的裂痕王帆2007.2.056拓展冷战研究———兼论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新教婚姻与性爱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新教婚姻与性爱观评析林中泽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西方学术界给予高度的肯定。多数西方学者认为,宗教改革直接造就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和原则,因此它是一场地地道道的革命。①就宗教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而言,这种估价也许是无可非厚的。但就婚姻观与...  相似文献   

18.
"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渴求个性解放和个人独立的五四青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不久,对"个人主义"的正面阐扬逐步退潮,与奉献"国家""社会"相比,单纯追求个人独立几乎成为"自私自利"的代名词,反复遭到批判。其原因有二,一是"个人主义"与中国崇尚群体道德伦理的传统相抵触,二是一战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兴起,"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理论基础,其启蒙价值遭到严重质疑。抗战全面展开后,救亡图存的时局亦有利于"社会有机体论"和"团体主义"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播,"个人主义"遂彻底走向没落,最终让位于具有浓厚意识形态化色彩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观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是非基督教的伦理文化,它表现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政治伦理和哲学思想之中;中国的宗教也是非神学的,是与之无关的道德实践伦理.  相似文献   

20.
李浩  栾晓光 《南方文物》2010,(3):128-133,127
<正>"基督教,在中国单指新教,又称耶稣教,它是16世纪时由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教派,故称新教,以示与天主教旧教的区别。①"新教的创始人是德国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1807年新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教,开启了新教来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