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研究》2007,(3):28-28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江苏省郑和航海文化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编辑出版《郑和研究》66期,出版大量郑和研究书刊,但一直没有利用电子网络手段,广大会员渴望建立自己的网站。以适应当前网络信息快捷的步伐。由于资金、办公条件所困,一直未能实现,成为一大憾事.日前江苏苏宁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任德安所长情重郑和研究和宣传慷慨捐助,促成网站开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郑伟 《郑和研究》2004,(7):58-60
首先我代表在南京的全体郑和后裔对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及郑和化论坛的圆满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对郑和研究事业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专家学多年来积极投身郑和研究事业表示诚挚的敬意。下面,我受在宁的郑和后裔委托,作个简短的发言,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3.
《郑和研究》2004,(7):6-6
五月的古城金陵,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正以其开放、热情的姿态迎接海内外宾朋。今天,由2004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和白下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郑和化论坛”在这里隆重开幕了。各级领导、国内名专家、学以及有关方面人士聚集一堂,纪念郑和、研究郑和,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在此,我谨代表白下区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从事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了一大批热衷郑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为繁荣学术、服务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论坛总结     
此次“郑和化论坛”,由“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政府和我们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承办,它既是“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在论坛即将结束时,请允许我代表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的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向不辞辛劳,远道赶来光临本次论  相似文献   

6.
《郑和研究》2004,(7):2-3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受南京市政府和本次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出席中国南京世界历史化名城博览会郑和化论坛。首先,我代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这次博览会及郑和化论坛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这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在他60余年的生涯中,除了七下西洋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在南京渡过的。南京称得上是郑和的第二故乡。南京又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出发地,并且是最早感受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成就的地方,南京的郑和遗迹保存最多,也较为完整,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化价值。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借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东风。复原研究郑和宝船。不仅能正确评价历史。保护历史遗产。而且具有政治、外交、文化、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多重意义。众多包括了史学界和造船界的学者和专家对郑和宝船的复原作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检察文化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随着企业文化理论在国内的兴起,检察文化建设已被检察机关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得到强化和重视。而“郑和精神”,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同样深藏在当代检察文化的实践之中.太仓,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和停泊港,早已将“郑和精神”融入当地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之中.因此,太仓检察丈化与“郑和精神”的交汇戍为两种文化的最佳契合点,并昭示着当代检察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汪放 《郑和研究》2007,(4):68-69
众所周知,太仓是我国郑和研究较早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国郑和文化传播的积极倡导者。早在1985年,太仓就成功举办了郑和下两洋580周年纪念大会,开设了郑和纪念馆,对推动国内外郑和研究、郑和纪念活动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1990年、1998年,太仓又先后成功举办了两次郑和研究学术会议。1998年,在市主要领导的关心和在省郑和研究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发动和组织了本地的有关领导和文史工作者成立了太仓市郑和研究会。  相似文献   

11.
经中共晋宁县委和政府研究决定,今年7月11日为首届郑和文化节。7月为郑和文化活动月。主要活动内容:一、节前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加大郑和及郑和故里的宣传报道.为节庆的举办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二、邀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录制“走进郑和故里——云南晋宁”专题片并播放;三、节庆活动期间邀请省、市新闻媒体对节庆活动的亮点进行重点报道。省、市电视台录播“走进郑和故里”大型演唱会;四、举办晋宁首届郑和文化节歌咏比赛;五、举办“走进郑和故里”大型文化演唱会;六、举办首届郑和文化节秧佬鼓大赛;七、成立晋宁县郑和研究会;八、出版发行《郑和故里文化丛书》四册;九、举办首届郑和文化节书画展;十、举办商贸一条街活动及园艺、花卉展销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6日,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成立。该会宗旨是:联合北京有关高校、学术研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和海内外有关人士积极开展纪念、研究郑和下西洋活动.致力于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资源和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发掘郑和下西洋历史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与江苏--江苏郑和遗迹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在郑和60余年的生涯中,除了行进于远航西洋的海上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任南京乃至于江苏度过的。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始发地,是最早感受到和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成就的地方,保存的郑和遗迹数量最多,也较为系统和完整,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化价值(图一)。今值郑和首航西洋600周年之机,为缅怀这位伟大的中国航海家和外交家,谨将江苏境内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作一考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4.
晋宁县郑和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迄今已有20年。其间,晋宁县郑和研究会为研究郑和,弘扬郑和精神,推进晋宁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许多意义的工作,但由于时间跨度长,人事变动频繁,会员变化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会的工作。今年1月,在县委、  相似文献   

15.
《郑和研究》2007,(4):58-59
郑和精神,检察文化,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却因地域的机缘,紧密联系在了一起。2007年10月10日,太仓市人民检察院在本院主办了“郑和精神与太检文化专题研讨会”,成功地演绎了“郑和精神在检察工作中的诠释与运用”这一命题.为深入推进太仓检察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特邀参加会议的主要人员有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理事长范金民.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名誉常务理事罗荣真,原南京交通学校校长、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黄荣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郑和研究》主编王健研究员,《清风苑》杂志副总编殷方女士,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赞,郑和研究学者、原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原主任谭金土,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真扬,郑和研究学者、太仓史志办主任汪放,太仓市文联主席陆静波,太仓地方文史专家张炎中.太仓检察院的干警代表。  相似文献   

16.
郑和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航海家,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历史虽然已过去近600年,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和启发却很多很多,从那以后,开放意识、海洋意识、海军积极军事战略、东西方化融合等新名词便一直流传不衰,关于郑和其人其事的研究章也如雨后春笋,但郑和为什么出使西洋?  相似文献   

17.
时平 《郑和研究》2001,(2):2-10
郑和研究要继往开来,这是历史科学的使命。历史本身不仅是人类遗产的文化现象.而且对其主体的认识和研究也是一门科学。研究郑和是历史的需要.把郑和研究推向深入.是历史发展和现实的要求。历史科学的特征就在于它的规律性、继承性和借鉴性。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是世界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航西洋600周年的纪念年。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股“郑和热”。这股“热”,不但表现为大兴土木地建设景点、纪念馆、发掘物,而且还表现为拍摄电影电视节目、开发明化产品、组织郑和航海路线探险、召开各种研讨会、追访郑和后裔、寻找郑和船队航海遗迹,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王景弘,我国明代与郑和齐名的伟大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明宣德八年(1433年)28年间,先后7次率巨型船队出使西洋,到达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驱。我国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对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的研究,在近100年的研究过程中,郑和的研究取得较大成果,而对王景弘的研究明显不足。本试就挖掘研究王景弘化提出如下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太仓市郑和研究会积极发挥在郑和研究、太仓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抓住有利时机,宣传郑和与郑和精神,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扩大太仓和太仓港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太仓市郑和研究会秘书长,市史志办主任汪放与上海大学郑闰教授抓住2008年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在太仓举办的有利时机,在太仓市史志办的支持下,精心编撰,赶在今年航海日活动前夕出版了《太仓港史话》一书。作为向2008航海日活动献礼的图书,在航海日活动期间广泛分发,受到了与会嘉宾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