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我们瑶山有一个小孩,叫盘仔。生他那一天,母亲就不在了,全靠父亲一人抚养。父子俩相依为命,苦度日子。转眼间,盘仔长到十三岁了,也有些懂事了。他听本山寨的一些人跟他说,他母亲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女。自此,他更加思念母亲,常跟父亲吵着要见妈妈。父亲见儿子太想念母亲,心里十分难过,只得对儿子讲出了真情: “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我到森林里去打猎,在追捕一群鹿子时,射伤了一只梅花金鹿,它突然说起人话来,说只要我不捕杀它,它愿意领我去寻找一个漂亮的姑娘做妻子。我答应了,随着金鹿到了一个小湖边,金鹿叫我躲藏在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有一个寡妇,领着六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六个儿子都很勤劳。姑娘是父亲死后才生的,长得又非常漂亮,一家人都很疼爱她,很少叫她干活。一天,哥哥们要到很远的山里犁包谷地,大哥叫妹妹给他们送饭,这可难倒了妹妹,因为她从没出过远门,就连自家的地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呢。天刚亮,六个哥哥上路了,临走时大哥对妹妹说:“阿妹,我用犁犁一条线,你顺着这条线走就能找到我们了。”妹妹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3.
盲医杨道江     
杨道江,1965年出生在贵州省瓮安县鱼河乡高枧村。从小聪慧,五岁上学。1979年初中毕业,因家庭困难,便跟父亲学木工手艺。很快掌握了高架木结构房建造和家俱细木工等技术,并能独立操作。不久就与一个温良贤淑的姑娘订了亲。  相似文献   

4.
在富宁县的瑶族聚居区,盛行着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叫桑略卓散节,译成汉语,就是三月间的节日。提起这节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个姑娘叫观娅。年纪不大不小,刚包头帕。观娅姑娘聪明美丽,一张脸就象盛开的八角花。她织的布,夏天穿了使人凉爽,冬天穿了使人暖和;她绣的花,蜜蜂飞来采蜜,蝴蝶飞来打转;她唱的歌,画眉听了飞下树,鲤鱼听了跳出水……  相似文献   

5.
从前,基诺山寨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叫资布鲁,家里很富,他天天吃喝玩乐,一点儿活都不干。另一个叫木腊切,家里很穷,他天天下田种地,上山打猎,从早忙到晚。两个小伙子同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木腊切自己很会吹笛子,他做了支竹笛,一有空就吹起来,全寨的人都爱听。木腊切爱上了姑娘,姑娘也深深地爱上  相似文献   

6.
传说在崩龙族兴盛的时期,在猛昂地方有一位姑娘,名叫欧比木,她的脸比山茶花还好看,她的心比马鹿还善良。欧比木的父亲是一位头人,管辖着五、六个寨子,家里牛马成群,粮食成山。欧比木长到十八岁啦,是出嫁的时候了,许多头人子弟都纷纷向欧比木求婚,但欧比木一个也瞧不上。父亲为她的婚事很是着急。一天,欧比木的父亲请来了一位年轻的帮工,帮他家放牧。这个帮工叫昆沙洛。昆沙洛身材高大,  相似文献   

7.
澳门渔民在渔业经济活动中,与作为渔获代理商的鱼栏结成了十分密切的经济关系。渔民与鱼栏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并且经历了一个由不平等到平等的过程。渔民资本不足,购置渔船、捕鱼器具及修船费用皆需从鱼栏贷款,称为“栏信”。但在抗战之前这种借贷通常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鱼栏与渔民之间通过借贷形成一种难以脱离的依附关系,该渔船必须永远将所得渔获交与该渔栏出售,鱼价、佣金等均由东家鱼栏操纵。  相似文献   

8.
当年的娱乐     
在60年代,电视还未流行,穷人家拥有电视机的寥寥可数。记得我们要看电视节目,要到楼上(五楼)的一个家庭里面,给他们一毫子——那时的硬币分五毫、一毫、五仙,纸币有伍佰圆、一佰圆和十圆。伍佰圆很大张,蓝蓝的颜色,我们叫它驼背仔或大牛,一百圆是红色的。叫红衫鱼,十圆是青绿色的,我们叫青蟹,所有硬币都由铜合金制成的,全部都是黄铜色。  相似文献   

9.
每当听到阿谷鸟的哀鸣,就想起阿谷鸟的故事,它象一碗苦水,装在彝家人民肚子里。山前有个独家村,夫妇两人只有一个独姑娘,姑娘名字叫阿谷,是阿爹阿妈的心肝。阿妈背柴换大米,阿爹背柴换盐巴,辛勤抚养独生女,日夜巴望她快长大。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姑娘     
一,看到天帝如此凶狠,金沙姑娘十分讶,心想:人间这么美好,父亲为何生呢?便上前探问:“人们并没有触犯天天父为何……”二,玉龙一听金沙姑娘说他“助纣为恼羞成怒,背上了十三把宝剑,叫弟巴也拎了十二张弓,两兄弟面对面地通道上,昼夜轮流守关。  相似文献   

11.
你喜欢我吗     
正大家好,我是香蕉。我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我有一个乌黑的"小辫子",可爱极了,所以有些人叫我"可爱姑娘"呢!我弯弯的像一个月亮,像一个小船。我还穿着一个黄色的"小裙子",像一位芭蕾舞演员!剥开我的"小裙子"就露出了一位黄色皮肤的"可爱姑娘",只要你轻轻咬我一口营养就会从你嘴里出现!  相似文献   

12.
古时候,老东山下鱼砲江畔有个彝族村寨。寨子旁的大箐里有个大石头,很象癞蛤蟆,人们就叫它蛤蟆村。蛤蟆村有姓石的兄弟俩,老大叫石磨,老二叫石臼。父亲死后,石磨的老婆觉得同他们住划不来,老跟石磨闹着分家。石磨经不住老婆的折磨,就偷偷地乘母亲年老眼瞎,老二年幼无知,就将家中贵重的财物陆续运往岳母家里,悄悄地变卖了房屋田地、牛马驴骡。等到家中所剩无几时,他就和兄弟分了家。瞎眼的老母亲早就受够了刁媳妇的苦头,当然愿和老二石臼过日子。这正合了石磨两口子的心意。分家时,石臼只分到一间破牛圈,一块拉屎不生蛆的旱地,别说牛马,连鸡毛都没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贵州省第一个苗族省长王朝文,出生在贵州省黄平县苗岭山区的一个苗族农家。他父亲叫王登祥,在苗家村寨教了21年私塾,对朝文这个长子,老先生是寄予厚望的。朝文九岁时,就乖乖的跟着父亲进学堂。这一进学堂就是五年。五年里,王朝文跟着父亲在黄平、施秉一带农村相依为命。上课时父亲当先生,他当学生;放学后,父亲煮饭,他打杂,过着衣  相似文献   

14.
在布朗人民居住的地方,每当谷子黄的时候,人们总会听到一种鸟叫声:“递,递,递递递!”这声音好象是在叫爹爹呢。一听到这种鸟叫,许多老年人都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传说,这种乌是布朗族少年坎达变的。那是很古的时候,有勤劳的父子俩,父亲叫旺坎,儿子叫坎达。坎达自小死了娘,是靠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父亲为他吃了不少苦头。坎达从小就很懂事,父亲叫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很体贴父亲;父亲也很疼他,把他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一转眼,坎  相似文献   

15.
一个城市总应该有自己的城市名片,贵阳就有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别人叫它“森林之城。避暑之都”。从空中俯瞰贵阳,会不由得惊叹这座城市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我出生在长江边,生产队有三条渔船,父亲是一名船员。在我的记忆里,家中几乎天天有鱼吃。母系总是鼓励我吃鱼头,她说:“从小吃鱼头,长大有人求。”而且无论大鱼小鱼,母亲从不帮我剔刺。有时被鱼刺卡住,母亲把鱼碗顺着旋转三圈,一边旋一边说:“鱼刺下,鱼刺下。”如果还不行,又把鱼碗逆旋三圈,说:“鱼刺上,鱼刺上。”再不行,就夹一个大饭团让我吞咽下去。等我的儿子开始吃鱼时,妻总是为他剔去所有的刺,小心翼翼地喂他,看着他吃下,而且只让他吃鱼肚子那一块。我说:“让他自个儿吃吧,锻炼锻炼他。”妻说:“卡了怎么办?”我说:“卡了就卡了,让他从小吃点苦不是好事吗?”后来儿子第一次单独吃鱼便被卡住了,痛得直哭。妻直埋怨,说什么也不让儿  相似文献   

17.
我们阿昌族过去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凡是眉间长旋的姑娘,就被认为是“鬼胎”, 会吃人,尤其会吃自己的男人。因此,不论谁家,只要是生了眉间长旋的姑娘,都规定不得出嫁,只能独身而死。人们担心的事情总是会发生的。有一年,杨家寨的杨老头两口子,四十多岁了,才生了一个独女,取名叫杨宝。女儿生下了地,老两口高兴得不得了,连忙抱到灯下细看,这一看可把老两口吓昏了,他们的杨宝竟是一个眉间长旋的姑娘。可是,就这么一  相似文献   

18.
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兰板召的苗族姑娘,阿妈早年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阿爹两个人过日子。兰板召不单长得象花一样漂亮,而且十分聪明伶俐,阿爹把她当成心肝宝贝,非常疼爱她。为了让兰板召有人照应,阿爹重新娶了个妻子。兰板召的晚娘是一个好吃懒做、凶狠狡猾的女人。她嫁过来时还带着她的一个姑娘。她对自己的姑娘千般宠爱,对兰板召百般虐待。每天早上天还不亮,阿爹刚出去做活,晚娘就叫兰板召拿着绳子上山去背柴。  相似文献   

19.
程永源  程永江  高芳 《纵横》2010,(4):8-13
叶帅住进了程家花园 北平沦陷后,父亲程砚秋不给日本人演戏,日本人就组织“黑狗子”在北平东车站打父亲,还半夜到家里来抓父亲。父亲从此就不演戏了。在现在的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旁边,有一个叫董四墓的地方,那里早先有一个金家花园,共18亩地60问房。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先民高勒趣生了四个儿子。老大名叫美,老二名叫和,老三名叫由,老四名叫苏。由娶了个傈僳族姑娘,生了一个孩子叫露鲁。不久,由就去世了。因为露鲁很小就失去父亲,跟着母亲生活,所以纳西话也不会说了。他性格孤僻、粗暴,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平时上山种地,母亲为他送饭,他不是说送早了,就是说送迟了,甚至常常用赶牛的青柳条打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