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清云 《神州》2013,(31):276-276
最近几年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现了顺差,美国也以此为借口,不时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这也影响到了两国的关系。如何看待,中美之间既有合作,又有摩擦的这种贸易关系呢?从中美关系改善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2.
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发生、发展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发生、发展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生、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美国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和中国为现代化事业而实行的开放政策的相遇,为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空间.但是,中美知识产权关系极易政治化.一方面,中美知识产权关系的发展深受中美关系大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冲突与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中美知识产权关系反过来又对中美关系从冲突走向合作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为了增强中国的核战争能力,使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于1973年11月提出了向中国提供核战争指挥控制系统的计划,但是未得到中方回应,这是因为中国虽然同意联美抗苏,但不愿意沦为美国制衡苏联的工具,同时对美国渲染的苏联威胁以及中美军事合作抱有充分警惕。福特政府执政后,为了巩固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在事务层面的合作,1975年12月,美国国防部电子通讯及指挥控制系统主任托马斯·里德对  相似文献   

4.
龚娜 《黑龙江史志》2013,(9):118-118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不仅是中国的朋友,也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推动者。1936年,斯诺前往苏区采访,开启了中共对美交流的大门。1960年,斯诺来华带回来了中国希望恢复与美国谈判的信号。1970年,斯诺再次访华,直接促进了中美的建交。斯诺的三次来华经历折射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中美关系,其本人也成为中美交流的使者,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美平等新约谈判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美平等新约谈判述评吴景平1943年1月11日,中国和美国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①(以下采用沿袭多年的简称中美平等新约)。这是近代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文件。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美平等新约的背景、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已有...  相似文献   

6.
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一方面把中美大使级会谈作为应对批评美国对华政策缺乏灵活性的挡箭牌,把中美僵硬对峙的责任推给中国;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开始把中美大使级会谈作为与中国联系的潜在的、有用的渠道,避免两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约翰逊政府与尼克松政府对会谈的不同立场,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是由美国对华政策决定的,美国在中美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梁碧莹 《世界历史》2001,2(5):105-108
178 4年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 ,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该船的船货管理员山茂召回国后被委任为美国驻中国广州第一任领事 ,并多次在广州口岸进行商业活动。1 847年由乔赛亚·昆西整理编辑的《美国驻广州第一任领事山茂召少校日记》(简称《山茂召日记》) ,在山茂召的故乡波士顿出版 ①。全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山茂召的传记及其书信 ;第二部分是山茂召远航广州的详细日记 ;第三部分附录了山茂召给美国外交部长杰伊的信件和杰伊的复函。《山茂召日记》记录了中美贸易肇始的全过程 ,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成为研究早期中美关…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双边关系从贸易开始,又由贸易推进和发展。中美贸易是中美关系的主体,它在各个时期的演变对双边关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以往有关中美贸易关系的研究虽然受到重视,但具体的考察不够。本文拟将1912至1928年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对此间中美贸易状况作一具体的考察,并对这一时期中美贸易的一些特点和影响两国贸易发展的诸因素,作一简要述评。 一、近代中美商贸关系的发展和民国成立后的激增  相似文献   

9.
李节传 《世界历史》2004,(1):101-110
开始于 1 96 0年的中加小麦贸易起因于三年困难时期 ,最初并未做长期打算 ,仅为能度过饥荒 ,但不久却变为长期贸易。这是周恩来提出的“以贸易为触角 ,先开展贸易关系 ,进一步发展外交关系”的思想的运用。以小麦贸易促进两国恢复正常贸易 ,并进而促进了政治关系的缓和 ,最终实现建交。在中加小麦贸易的过程中 ,周恩来还利用小麦贸易以及中加关系的改善来促进缓和中美关系 ,特别是利用小麦贸易中与加拿大前农业部长阿尔文·汉密尔顿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 ,请他来调解中美关系 ,不仅促进了中美贸易的恢复 ,也促使中国重返西方贸易市场。因此 ,中加粮食贸易对中国无论是政治或经济意义都很重大。  相似文献   

10.
周超 《神州》2012,(26):169-169
何汉理教授曾指出:"‘天安门危机’把人权问题带到中美关系的中心,并把它变成冲突问题。"1自此以后,中美在人权问题上多次交锋。此间美国的态度也有一定的缓和。2010年10月份,达赖喇嘛窜访美国时也并未得到总统奥巴马的接见。清华大学教授孙哲认为:涉疆、藏问题—噪音不止,难成气候。2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对华态度似乎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只是,在10年7月,奥巴马便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会见达赖,人权问题再次成为中美对抗的焦点,中美关系再次遭遇冲击。本文认为,中美双方人权观的差异以及中国自身人权问题的存在使得人权问题总是中美关系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陶佳琳 《神州》2012,(17):260-260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但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加剧。美国认为中国人民币币值低估,要求人民币升值。本文从对中美贸易现状的分析,得出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进而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06,(9)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相似文献   

13.
1903年清政府和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简称《中美商约》)是中美两国通商贸易史上一个极为不平等的条约,条约对美国在华的各种特权作了内容最为详细、全面的规定。1934年,南京政府向美国提出修约要求,由于修约的尝试最终失败,加上南京政府有关修约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已保存不全,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中,对这一问题或未涉及,或述而不详。本文根据目前现有的历史资料,论述南京政府在当时的情况下,既要求美国答应修订《中美商约》,放弃各种在华特权,又希望得到美国支持,以对付日本的侵略,结果未能坚持到底,最终使修约的尝试彻底失败,表现出对外政策上严重的妥协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文革”前的中美会谈是相互直接接触、相互了解和表明各自立场观点的惟一渠道。中美会谈持续15年,谈判136次,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王国权于1964年出任中美华沙会谈的中方首席代表,与美国大使周旋,维护中国的利益,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有收获也有遗憾。  相似文献   

15.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是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大事。条约内容广泛,远远超出通商航海的范围。在1943年取消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他旧有特权之后,正是这个条约,为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础。关于条约在1946年的谈判过程,近年一些专著和论文已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但实际上,从1943年1月中美新约签订之后,中美双方就都立即开始为战后签订商约进行准备。美国实业界和国务院密切配合,力图为战后美国在华的经济扩张创造尽可能优惠的条件。揭示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美国战后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6.
茶叶是前近代社会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是中国主动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之一。美国建国后开始与中国直接进行茶叶贸易,并很快成为华茶贸易的第二大国,茶叶贸易对美国建国早期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早期中美茶叶贸易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还原近代中美茶叶贸易的兴起与美国茶叶消费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李捷 《百年潮》2005,(3):12-19
1975年邓小平全面主持中央工作之际,不但国内面临巨大的问题和压力,而且国际上也面临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徘徊不前的困境.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以后,中美两国曾经一度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美建交的时间表,锁定在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以后.然而,随着1974年"水门事件"的发生,这一设想成为泡影.启动不久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明显受到了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制约,陷入徘徊不前的境地.打破中美正常化僵局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和美国新领导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于中美关系因史迪威事件而产生裂痕的危机时刻,在中美两国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美国战时生产顾问团的支持下,中国战时生产局统一援华租借物资的申请权,并取得制成军械以外租借物资的运输分配权和在华接收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双方因争夺租借物资管理权而产生的尖锐矛盾。但美方坚持保留存印租借物资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依照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拨让援华租借物资,并由此介入中国内政,在援华租借物资的管理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军方把持租借物资管理权的态度尤为强硬,与白宫方面存在显著分歧。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后,中美双方恢复了租借事务上的密切合作,但美国并未因此加大租借援华的力度。这不仅揭示了战时中美军事合作机制的缺陷,而且反映出中国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和不确定的环节。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尚处于在野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就和美国当局进行了早期接触。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意识形态之争使美国采取对华敌视态度,实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对华遏制战略。20世纪70年代,抵御苏联扩张、稳定亚太安全的共同战略利益,促使中美两国关系缓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中美军事关系比以  相似文献   

20.
被遗忘的危机:1944年中美两国在谈判贷款和在华美军开支问题上的争吵任东来1942─1943年无疑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蜜月"。继1942年4月美国对华贷款5亿美元之后,1943年1月中美双方达成废除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中美平等新约》;10月11日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