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利他"的设区背景决定了其目标旨在如何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寻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而自由贸易区是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成立的,设区目标是在"自利"基础上达到"互利"。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突破口,设立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与经济特区相比,自由贸易区是对经济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迈进,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3.
杨飞  乐楚 《湖南文史》2014,(10):5-10
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是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议题。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工作重心。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改革难题就是如何冲破传统计划经济的藩篱。而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的统购统销制度,正是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那么这种对中国老百姓产生深远影响、持续近40年的统购统销制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对中国社会到底有些什么影响?又是怎样走向瓦解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思想解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上来。经济建设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改革开放成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笑蜀 《炎黄春秋》2008,(4):76-77
管制是权力的本能,这种本能在计划经济时代有淋漓尽致的展现,其结果是人民创造能力的全面衰退,是物质财富的全面匮乏,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凋敝。所以我们才要告别计划经济,走向自由市场经济。而我们走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过程,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进程,就是自由与管制不断博弈的过程。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是自由秩序的扩展,都是管制的式微,都是民间智慧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思康 《旅游纵览》2013,(9):318-319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探索中国大部制改革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逐步展开的,并且经历了一个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的效果,特别是从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部制改革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基于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性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我国重新开始允许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劳动者可以从事个体工商业,冲破了计划经济的禁锢。第二年7月,在享有全国同等政策的同时,中央赋予了广东"先走一步"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1978—2002年间,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做了可贵的探索,被誉为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广  相似文献   

9.
丁秀萍  马义新 《攀登》2001,20(7):149-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党员分布状况的新变化等对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围绕计划与市场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艰辛的探索。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呈现出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这个更高层次的综合做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全面保持和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综合得好,社会主义能够坚持,我国经济能够继续发展,改革开放的道路光明灿烂,中国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1.
丁秀萍  马义新 《攀登》2001,20(Z1):149-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党员分布状况的新变化等对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呼唤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这是建国四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沿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区域经济的认识。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在经济体制上照搬前苏联的模式,实行了一种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是唯一的经济利益主体,不承认地方和企业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虽然在此期间,也出现过几次中央向地方和企业的放权,但由于种种原因,下放的权力又被中央收回,在利益结构上呈现出一元化的格局。这种体制把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制定指令性计划指标,层层下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20年来,一方面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另一方面,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消极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全面遏制,有的还在滋生蔓延。在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国后一直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人事行政管理体制也实行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无疑,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政治稳定、社会事业的发展,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与其相适应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所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形式的特点对人事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一、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已与市场经济的法制原则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汤涛 《百年潮》2014,(9):1-1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传统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点,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也一步步得到升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党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取得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事业之所以被历朝历代所珍视,能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济永不尽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具有服务当代的特殊功能。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方志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发掘潜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服务当代是方志事业常盛不衰的本源服务当代是方志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方志工作者的根本任务,这是众所公认的。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改革开放初期,却很少有人能从方志事业的生存发展的深层次去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机构的撤并调整和市场大潮的冲击以及“信…  相似文献   

17.
计划经济是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市场力量主要工具是价格。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行政决定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市场决定价格,即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改革就是由行政定价改为市场定价。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价格改革是最关键的一步。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无一不把价格改革放到重要位置。1984年,国家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难度最大的是价格改革,而价格改革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今后5年主要是过价格改革这一关,这一关过好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相似文献   

18.
为使续修县(市)志篇目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修志者除在宏观上注意记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外,还应在微观上特别重视对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的记述。因为这些新生事物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伟大创造。续修县(市)志准确全面地记述这些新生事物,就是在事实上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机理与统筹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突出、最奇特的地区。本文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二元城乡结构,然后从经济结构、居民收入与消费、城乡规模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城乡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动力机制。最后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修志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梅森世界就要迈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暴露了诸多的不适应,邓小平同志高屋建领,提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开国门,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