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城市贫困家庭的收入情况、消费情况、社交情况以及城市贫困的社区分布分析中国城市贫困的基本特点。提出三条形成城市贫困的相互影响的机制链条,即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保障不完善和政府财政实力较弱以及人力资本偏低和市场需求高三方面引发城市贫困。并构建了城市贫困脱贫模式,分析了脱贫过程以及将"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作为脱贫模式的核心。得出了四个解决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反贫困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提高贫困主体自身素质,强化脱贫意识;三是积极推进再就业工作,完善再就业服务;四是发展非政府组织的扶贫事业,拓宽救助渠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青海省民族自治地区的精准脱贫决定着全省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作为全省民族自治地区组成部分的海北藏族自治州,贫困问题呈现面广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返贫率高等特点。海北藏族自治州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产业扶贫带动力不强、"造血式"扶贫机制建立困难、精准发力不够、扶贫资金使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部分体现在全省其他民族自治地区。因此,通过对海北藏族自治州精准扶贫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全省民族自治地区精准扶贫实践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婷  蒲荔塬 《旅游纵览》2022,(2):179-183
川东北经济区旅游产业已基本形成了协同发展模式,各大主体协同发力,成效显著,但协同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合作效果不够明显、缺乏科学可量化的衡量标准,各主体发展差距较大;因此,应从完善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建立科学衡量评价标准,激发活力、克服"短板效应"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促进川东北经济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庆市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贫困农户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显著,与非贫困农户相比差距进一步缩小;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由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转变,人均种植业收入和人均养殖业收入增长最明显,二者贡献率合计达到61.87%;农户的年龄、家庭人口数量、老人小孩数量、耕地面积、耕作半径、是否发展特色产业等因素对贫困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显著。因此,发展特色产业,解决贫困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土地撂荒问题是保障贫困农户脱贫后稳定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以往扶贫中出现扶贫瞄准偏移、扶贫模式边际效应下降、贫困户参与低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果断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精准扶贫"侧重于扶贫识别精准、项目分配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绩效考核精准等方面。为了更有效的贯彻国家的政策,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目标,需要做好以下事情:创新贫困户精准识别机制、整合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帮扶机制、构建精准的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落实党和中央脱贫攻坚战略任务,要不断更新扶贫观念、完善扶贫内生动力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机制、创新扶贫资源管理体系、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和服务支撑体系,有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资源区域化差异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人均收入差额大,人民生活水平两极分化严重。在国家2020年全国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下,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扶贫组合措施,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效果十分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由于区域差异因素的影响,在如何识别贫困和精准扶贫政策退出机制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西部地区在脱贫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贫困识别差异化,精准扶贫政策退出机制差异化的对策建议,促进西部地区脱贫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国内外都高度重视。我国贫困人群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而广大农村地区拥有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这实现了旅游产品与农村区域空间高度重合。本文通过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联动关系研究,找到乡村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的内在联系,促进二者融合发展,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的目标,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为精准扶贫提供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老区扶贫脱贫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体制改革带动下的起步阶段(1978~1983年)、开发式扶贫推动下的展开阶段(1984~2000年)、专项特惠政策引导下的深化阶段(2001~2010年)、精准扶贫脱贫的攻坚阶段(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中国革命老区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就是在深刻认识老区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准确把握老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增强对老区扶贫脱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意识;尊重老区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以精准解决老区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扶贫实效;加大对老区的支持和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7,(6)
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返贫率高是青海藏区精准扶贫面临的特殊挑战。造成青海藏区贫困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社会历史发展滞后等固有因素,也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素质较低等社会因素。青海藏区精准扶贫需要从资金投入、灾害预防、健康保障、产业发展、素质提升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反贫困战略,才能确保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1.
周倩 《攀登》2020,39(2)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农村残疾人在2020年如期脱贫成为了关键点和难点。从青海的角度来看,青海农村残疾人脱贫不仅是国家精准扶贫事业的一部分,也是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的重要体现。农村残疾人脱贫,不仅要注重物质上的精准扶持,更要注重扶贫工作的及时跟踪、脱贫技能的不断提高以及精神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在精准,要在脱贫。"十三五"以来,铜仁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目标任务,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着力"四个聚焦",深入开展"五个专项治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截至2020年末,铜仁市94.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个区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相似文献   

13.
李紫晴  袁媛  梁璐  牛通 《人文地理》2020,35(1):19-27
男性和女性除了有生理性别差异,还有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构建的社会性别差异,两者共同导致女性在健康、就业、教育、人际、资产等领域的相对弱势地位。近年,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女性贫困研究热度持续增加,发展中国家研究逐渐增多,但国内研究仍在起步阶段。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外地理学领域的女性贫困研究最新进展,发现研究热点集中在基于空间差异的女性贫困研究、基于社会剥夺的女性贫困研究,以及女性减贫的政策建议研究。基于研究热点与社会性别理论,本文提炼出女性贫困研究框架体系,并总结了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女性致贫解释机制,认为女性贫困是地区经济、文化与政治的折射。最后提出未来中国女性贫困地理研究建议,以期为推进以性别为切入点的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贵州贫困困境概述贵州是我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虽然近三十年来,贵州省贫困状况较过去有很大改善,但目前仍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深的省份。导致贵州地区贫困和制约贵州地区脱贫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地理环境恶劣,不利于生产发展,脱贫难度大;自然灾害频繁,返贫率高;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不健全,扶贫资金缺口大,资金利用效率低;教育水平落后,且存在教育致贫现象。物质和人力资本存量极低、教育质量低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边缘劣势地位,使得贵州贫困地区形成一个闭合性的“贫困困境”,因而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现象极具顽固性。截至2011年,按照国家调整后的贫困划分标准,贵州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33%,其中农村贫困人口1149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9.4%。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中国扶贫脱贫的新模式、新战略与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建议》提出未来5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是:“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它同时规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精准扶贫,成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7,(1)
脱贫攻坚行动中的主体是多元的,其主体类型可划分为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群众主体、社会组织主体和政党性组织主体等五个部分。这些主体参与脱贫攻坚,有其现实考量,彼此地位和作用各有独特表征。制约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为:价值困境、主体困境、效力困境。要科学认知各类主体在协同治理体系结构中的应然地位、角色职能。政府主体,是"协调者"和主导力量;市场主体,是"调节器"和引擎力量;社会组织主体,是"助推器"和重要力量;扶贫对象主体,是"关节阀"和内源力量;政党性组织主体,是"掌舵者"和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贫困与发展是新中国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从扶贫政策的效果与政策模式来看,新中国的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77年)以保障生存为主,扶贫措施主要体现在土地改革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第二个阶段(1978—1985年)以扶持、开发贫困地区经济为主,通过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以"三西"地区为代表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第三个阶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的贫困、文化的弱势和人格特征的作用。加强贫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并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有效结合;建立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科学有效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海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仍面临着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主导产业的脆弱性和劳务经济的局限性以及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欠账多的现实困难。必须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坚持把解决深度贫困、产业发展、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致富带头人匮乏等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统筹衔接,优化完善精准扶贫方案,明确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20.
广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截至2015年底,广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2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1%,居全国第四位;贫困发生率达1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8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7年,广西做好精准识别,做细做实精准帮扶,因村因户精准施策,大力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减贫成绩突出,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但是,也面临脱贫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等问题,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广西正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和扶贫干部培训年活动为抓手,开展"五场硬仗",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