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峰,与龙湫、灵岩,并称雁荡三绝。 灵峰是雁荡山的东大门。这也是徐霞客两次记游雁荡 山,都以灵峰开始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刚开始出发至雁荡山景区的路上,导游娓娓道来“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的佳句,就牵引出了雁荡山那份与天下众山所不同的灵动。相传秋雁曾年年飞临山顶栖息于苍苍蒹葭之中,没有金碧辉煌的涂饰,村野之山的雁荡倒因此多了份潇洒风流。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曾四次考察北雁荡山,赞其为“天下奇秀”。说到这个奇,灵峰、灵岩、大龙湫这三大精萃,很早就被誉为“雁荡三绝”。它的美既奔放,也含蓄;既雄浑,也灵巧;它山灵水清,婀娜多姿,似美卷;它亦似一曲轻灵的乐章,等有心的你走入其中,然后就醉进了这飞水云山的流韵中!  相似文献   

3.
探寻朝那湫     
朝那,古地名,乃秦汉时设置的县级建置。“朝那县以朝那湫名县”,朝那湫是自然地理生成的关中以西的高原湖泊,也是秦皇汉武祭祀名山大川的著名神湫。古人认为,高山有水,停止不流,不增不减,便是湫渊,是龙的居所,朝那湫的存在是崇高而神圣的。《宁夏百科全书》说:“湫渊,秦汉湖名,即今固原县东海子。”  相似文献   

4.
云冈石窟早在北魏开创之际并无“云冈”之称,而是以“武州山石窟寺”(也作“武周山”)之名而出现的。“灵岩”、“云冈”之称约始自明嘉靖时。①据道宣所撰《广弘明集》中记载:“……谷深三十里,东为僧寺,名曰灵岩。西头尼寺,各凿石为龛容千人。”由此可知,唐代云冈石窟被称作“灵岩”的同时,还有一处“尼寺”存在于“灵岩”之西。从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得知,北魏时云冈石窟也有一处比丘尼居  相似文献   

5.
游雁荡山     
正早就听说,雁荡山在浙江省东南部乐清县境内,是我国名山之一。那里的景色有三绝,称为"二灵一龙",二灵指的是灵峰夜景和灵岩景区;一龙是大龙湫瀑布。所以这次有机会去饱览雁荡山风景,我的心里非常高兴。到了晚上七点,我们到了灵峰景区的山脚下。我们爬啊爬,当我们来到灵峰景区时,那里早已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所有来雁荡山旅游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透过朦朦胧胧的月色,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了形态万千的山峦,有的像展翅翱翔的老鹰,有的像坐在金鱼背上的济公和尚,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雁荡山风景区游客旅游流的时间特征、旅游节点、旅游流规律及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的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和10月,2日游游客最多;旅游流网络节点间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核心节点以灵岩、大龙湫、灵峰、方洞为代表,充当着雁荡山风景区旅游的集聚点、辐射点;雁荡山风景区游客旅游流网络密度较高,整体旅游线路较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雁荡山风景区游客旅游流的时间特征、旅游节点、旅游流规律及网络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的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和10月,2日游游客最多;旅游流网络节点间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核心节点以灵岩、大龙湫、灵峰、方洞为代表,充当着雁荡山风景区旅游的集聚点、辐射点;雁荡山风景区游客旅游流网络密度较高,整体旅游线路较多。  相似文献   

8.
奇秀雁荡山     
雁荡山为首批国家重 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 名山之一。雁荡山根植于 东海,素有“海上名山”、 “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 南第一山”。雁荡山形成于 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 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辟 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 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 为“雁荡三绝”。  相似文献   

9.
《诅楚文》,秦昭襄王伐楚之时所作。内容是数楚王之罪,昭告于神。文刻三石,文词皆同。惟所告之神有异,一曰“巫咸”一曰“亚驼”、一曰“大沉久湫”。三石均在宋代出土,出土地点也各各不同。《巫咸文》出于凤翔开元寺之土下,《大沉久湫文》出土于朝那湫旁之土中,《亚驼文》出土地点不详,亦当不外乎秦之故土。  相似文献   

10.
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眼中,“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而在今人的视界里,雁荡山之美,更非图文声像所能尽表。  相似文献   

11.
在地质内涵不为人知的时代,雁荡山的闻名在于宗教。佛教的兴起直接造就了雁荡山。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西域高僧诺讵那因慕雁荡山”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第三十届世界地质大会特地将雁荡山列为地质科考路线,各国专家在考察雁荡山后,盛赞雁荡山为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认为“奇特优美的雁荡山自然景观具有重要的地质学价值,为世界罕见”。著名火山学家、火山学会秘书长费歇尔认为雁荡山的“火山碎屑流岩相剖面完全可以与现代火山喷发碎屑相对比”,具有非常突出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1,(9):84-89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东南雁荡""寰中绝胜"之美寓,史称"东南第一山"。因其"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的《雁荡山》一文中称雁荡山为"天下奇秀",从此雁荡山名扬四海,进入名山之列。雁荡山之美,以至于三顾雁荡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相似文献   

14.
雁荡山绵延数百公里,其特有的流纹岩山体造型,非同寻常的自然景观,摩天劈地、拔自绝壑的峰,气势磅礴的嶂,夺人心魄的大小瀑布,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慕名而来,留下大量珍贵墨迹为山色增添色彩。在徐霞客的眼中,“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他曾经三游雁荡山,两次都留下了游记。  相似文献   

15.
就这样一咏三叹,如云似烟般地曼妙坠落,大 龙湫带来美妙新奇的体验,迥异于其它任何瀑布。 那雾时而绞合翻舞,时而逆势飞扬。云雾挟 着水珠顺着风飘到身上来,仿佛要与我们表演一 段“与龙共舞”。大龙湫似乎在提示我们:瀑布不 仅可以是飞流直下,气势磅礴的,也可以是如此温 柔秀美、袅娜而妩媚。  相似文献   

16.
“[火旁]龙”就是用鞭炮炸龙,“[火旁]”客语发音为“棒”,就是普通话“炸”的意思。“[火旁]龙”为苗栗客家之传统元宵活动。台湾各地皆有舞龙之民俗活动,唯独苗栗客家发展出“[火旁]龙”的习俗。早期苗栗客家以务农为主,人民的生活与庙会庆典息息相关,除了一般的舞龙庆典,更将舞龙神化为“[火旁]龙”活动,期望藉神龙带来祥瑞之气,带给民众平安吉祥、五谷丰收。  相似文献   

17.
杨军 《福建史志》2004,(6):61-61
早期厦门有“二十四景”,分别是“八大景”:洪济观日,阳台夕照,五老凌霄,万寿松声,虎溪夜月,贫筜渔火,鸿山织雨,鼓浪洞天。“八小景”:金榜钓矶,白鹿含烟,金鸡晓唱,龙湫涂桥,天界晓钟,万石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八个“景外景”:宝山圣泉,石泉龙液,碧山飞泉,白鹤下田,耸天蜡灼,紫云得路,高读琴洞,寿山听蝉。  相似文献   

18.
“雁荡荒凉落海陬,舆图却在东南僻”,因地处险僻,交通阻塞,雁荡山曾经湮没累代。但雁荡山毕竟是名山,它既有1亿多年的自然科学史,又有近1600年的天下名山史,自古以来还是世人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就被排在十大名山行列,以“山水奇秀”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寰中绝胜”、“海上名山”。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北雁荡山以峰岩绮丽飞瀑飘逸著称全国,那么中雁荡山则以流泉飞瀑峰石洁白而博得游人的赞美。南朝谢灵运诗云:“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宋朝王十朋也写道:“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王争)”,这些都是对中雁荡山的称赞。  相似文献   

20.
羊牧隆城是北宋天禧元年(1017)曹玮经营"六盘山外"过程中带领军民于葫芦河上游修筑的"山外四寨"之一,后来改名隆德寨并成为德顺军防区下的一个重要镇寨。本文根据宋人范育关于地名"聚卜结隆"为蕃语,"十八为‘聚卜结’,谓谷‘隆’,盖言诸谷共凑一川耳"的语言现象,分析"羊牧隆"、"邪没笼"是由蕃语"羊牧(邪没)"和"隆(笼)"两个词构成的地名;"羊牧"意为黑水,"羊牧隆"就是黑水河谷的意思。羊牧隆城附近的邪没陇川及其源头北联池的神主是"黑龙大王",蕃语"羊牧隆"乃唐宋时期吐蕃人对六盘山之西的黑水与黑水龙君庙(祠)的意译。由此可推论,六盘山区的北联池湫神及华亭、静宁的乱石湫神与先秦以来的朝那湫龙崇拜有渊源关系,是朝那龙湫文化发展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