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东亚的总体战体制形成于日中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及中国。在日本国内,为发动侵略战争而采取了构建战时经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策,这些政策影响到殖民地。而在中国,则为抵抗侵略而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动员国民,同时也对实施宪政、实现民主进行摸索。二战时期曾被日本统治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战时体制成为促成其战后民族独立的要素之一。二战结束后,在日本,战时的计划和统制体系被应用于战后重建,在战时经济解除后依然发挥影响。而在中国,战时统制经济在二战结束后曾暂时中断,而后再度复活。后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又为构建强有力的战时体制而选择了彻底实行计划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军令部是抗战时期军事委员会下辖四个主要部门之一,扮演战时总参谋部的角色。为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完成战时职能,军令部致力于建立中国的参谋系统,这也是战时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尝试。由于战时特殊环境,以及中国军队参谋地位较低的传统,更由于战时国军军事机构在权责方面划分不清的先天不足,战时国军参谋人事存在两大缺点:参谋人才匮乏;参谋人事管理混乱。军令部努力完善参谋人事制度,在战时参谋人员任用、晋升诸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大环境使然,军令部参谋人事管理并未完全达成统制参谋之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华北事变到全面抗战爆发,是中国战时财政理论发展的关键阶段,战费动员思想由此走向理论化和政策化。其特征之一是形成了抗日战争战时财政理论体系,提出了战时财政动员的具体方策,在战费规模、战时财政预算、战时税收、公债和货币金融政策等方面,有了实质性发展,并为指导全面抗战的财政动员实践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抗日战争战费动员思想的来源,主干是西方的战费动员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是结合本国国情而提出的,其提出者多曾求学西方,并参与了抗战时期战时财政动员实践与政策制定。通过对华北事变到全面抗日战争前夕战费动员争论的描述与分析,可以重新认识其在中国现代战费动员思想史的转折意义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总统为了加强美国政府对战时舆论的控制,于1942年6月成立战时情报局,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反法西斯宣传、对敌心理战和情报搜集工作。到1945年8月杜鲁门总统解散该机构,战时情报局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对中国抗战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为弘扬中国人民抗战精神、提振抗日军民战斗意志、巩固同盟国家战时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战时情报局对中国抗战的宣传方针,尤其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揭示了美国远东外交战略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于中美关系因史迪威事件而产生裂痕的危机时刻,在中美两国调整租借物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美国战时生产顾问团的支持下,中国战时生产局统一援华租借物资的申请权,并取得制成军械以外租借物资的运输分配权和在华接收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双方因争夺租借物资管理权而产生的尖锐矛盾。但美方坚持保留存印租借物资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依照自身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断拨让援华租借物资,并由此介入中国内政,在援华租借物资的管理上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军方把持租借物资管理权的态度尤为强硬,与白宫方面存在显著分歧。中国战时生产局成立后,中美双方恢复了租借事务上的密切合作,但美国并未因此加大租借援华的力度。这不仅揭示了战时中美军事合作机制的缺陷,而且反映出中国在美国战略版图中的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6.
战时国民党军事教育为抗战中的中国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参谋教育因其专业性,显得更为重要。一般认为军令系统是军队大脑,参谋教育无异于为大脑提供脑细胞。军令部主管战时参谋业务,兼及参谋教育。在军令部主持下,形成了陆军大学、参谋补习班、特训班为主轴的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战时参谋教育体系,军令部在参谋教育体系规范的建立、参谋教育部门的监管、毕业人员管理以及战时战术思想统一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从而为各级参谋部门培养了大量人才。当然,军令部战时参谋教育也存在自身的缺憾。战时参谋教育可谓战时军事教育的缩影,能够展示烽火年代军事人才培养的点滴侧影,体现中国国民党军事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战时中国》英月刊十一月号已在港出版,今日寄到数册。二、沈科长草成陪同外国记赴湘北视察战绩之书面报告一篇,于沿途见闻叙述甚详,备于《战时中国》十二月号刊载。  相似文献   

8.
中国战时生产局,是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协助下,在重庆设立的一个直属行政院的控制战时工业生产的机构。它的建立,对国统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公私工矿企业的发展和解决战时军需和民用供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至今对这一机构的研究文章,仅有三篇,即翁文澋的《重庆战时生产局和美国经济援华政策》,李安庆、孙文范的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与战时外交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雁 《民国档案》2002,3(1):86-96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近年来已经成为海内外学关注的热点。诸如战时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旧有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对美英等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开拓,均已有不少论问世,探究其中的缘由及曲折历程。这些努力大大拓展了战时外交的研究范畴,也认识到“战时中国外交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在敌人严密封锁、猖狂破坏的局势下,要象战前仅依靠商人的力量,经营对外贸易,已绝无可能。国民政府为适应战时经济需要,乃设立贸易委员会,制定并实施战时贸易管制政策。对战时贸易管制政策制  相似文献   

11.
战时,日本对中国图书事业的摧残与破坏,给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造成巨大的灾难。目前国内对此的大量研究,多集中于图书损失和掠夺方面,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凶残与贪婪。中国研究者判定战时日军对中国图书事业的摧残无疑是一场“文化大屠杀”,战后日本政府及某些当事人却称,日军在占领区并没有蓄意掠夺和破坏中国图书文物,相反在华中、华...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二战期间中美战略关系及中国抗战地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战略关系的研究 ,是考察中国与美国战时战略关系和中国抗日战争世界性地位的重要方面。但是 ,从研究的起源看 ,学术界 ,特别是国外及中国台湾学者较多地集中在解释“丢失中国”的责任方面 ,这对于战时中美战略关系和中国实际战略地位的研究起到了某种导向作用。2 0世纪 50年代 ,美国对战时中美关系的研究 ,与中国革命胜利这一东方最伟大和最成功的历史实践联系在一起。从美国政府1 94 9年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 ,到 1 953年至1 959年美国陆军部历史学家查尔斯·罗曼纳斯和赖利·森德兰编撰的 3卷本《中缅印战区史》…  相似文献   

13.
纳尔逊及其使华述略张国镛,陈一容纳尔逊曾于1944年9月、11月两次受罗斯福总统之派遣,以总统私人代表身份前来中国,了解并设法解决中国急剧恶化的经济问题。在他的协助下,国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战时生产局,用以“增加战时所需要之生产,负指挥监督及联系公...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大规模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全面抗战开始,中国举国进入战争状态。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的规模,从事更持久的战斗”。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为了支持战争,积极致力于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在金融、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时措施,战时专卖政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拟从战时烟类专卖政策切人,对国民政府的战时特殊财政政策做一浅略评述。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虽发端于1915年,然而一直发展迟缓,直到1940年1月20日《县银行法》颁布之后,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才有了较快发展,并达到一个小高潮。本文认为:战时县银行在大后方的推设是国民政府构建战时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战时新县制的配套措施,根本目的是厚植抗战建国的物质基础。县银行战时的大量出现是在特殊背景下政府不遗余力倡导的结果;县银行的发展推动了大后方金融网络的建设,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战时县银行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后方的四川与陕西两省,尽管其分布趋势很不平衡,但对于改变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战时大后方公务员,特别是高级公务员的生活状况,以往研究很少关注,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和相关的社会调查。近年一些民国时期党国高干日记和回忆录的出版,为我们了解战时后方生活情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借用他们的笔触,可以还原党国高级干部及其家庭在战时大后方的生活状况,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娱乐、消遣等各个方面,进而分析战时高级公务员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因,生活差异的具体表现,以及公务员生活贫困化对日后中国政治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战时大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时大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金以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曾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的灾难,中国的大学教育也备受敌人侵略之摧残。然而,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的大学教育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战时中国大学教育何以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及怎样得...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民众在战区和后方掀起了抗日高潮,相继出现了各种抗日团体和广大热血青年纷纷奔赴抗日前线的热烈场面。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妇女们也不甘示弱,她们联合成立了“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及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中国战时儿童救济协会”、“中华慈幼协会”等以中国各界妇女为主的抢救和教育战争灾难儿童  相似文献   

19.
略论抗战时期中外科学技术交流张凤琦近年来,学术界对抗战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抗战史研究成果卓著。然而,迄今为止,对战时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似未引起足够重视。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战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陪都重庆为视...  相似文献   

20.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在获得美国财经援助的交涉中,努力使中国的利益最大化,他能够调动有关外交官和特使的长才与积极性,与在华美国使节和来访美国高层官员沟通,有助于加强中美之间的了解。抗战时期中国虽然获得了数笔商业信贷、平准基金借款和巨额财政援助,但相应的谈判过程不无曲折,最终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蒋介石等人对美国的基本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决策机制及其实际运作都了解不够,对于战时中美关系的定位也难免错位。此外,战时中国的外交决策机制和主要人事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中国国力与美、英、苏的差距甚大,在对日持久作战中并非时时处处都能够为盟国所倚重。对于蒋介石及其属僚在战时对美外交中的作用和成败得失,应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