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俞前 《江苏地方志》2022,(4):16-18+73
<正>顾颉刚在《吴歌小史》中说:“所谓吴歌,便是流传于这一带(指吴语方言地区)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吴歌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流行于江浙沪地区,苏州的吴江、常熟、张家港等地都称“山歌”,如芦墟山歌、白茆山歌、河阳山歌、双凤山歌、胜浦山歌等。浙江嘉善地区称为“田歌”,上海青浦地区称之为“田山歌”。苏州地区的山歌分支,芦墟山歌传唱于苏州东南端汾湖流域,白茆山歌孕育于苏州常熟的东南部,河阳山歌以张家港的凤凰镇为传唱中心。2006年5月20日,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吴地山歌又称吴歌,其产生发展源远流长,流传区域早已不限于吴语地区。明代中晚期,是吴歌发展的极盛时期,冯梦龙就是这个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以大量的精力从事吴歌俗曲的采集、整理、编辑、评点,刊印了《挂枝儿》《山歌》两本民歌专集,对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冯梦龙家乡和吴歌传唱中心的苏州,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吴歌的挖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6年,吴歌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几年来,随着冯梦龙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吴歌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新时代文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散文的人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篇散文美不美、感人不感人与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人所具有的人情、亲情、友情、爱情、私情等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采访者按:吴歌2006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由芦墟山歌、常熟白茆山歌、张家港河阳山歌组成。白茆山歌源远流长,传唱千年,是古里镇白茆塘畔岸劳动人民讴歌生活、抒发情感长期积累的民间口头文化。白茆山歌曾15次进京,二进中南海,并两次跨出国门展演与交流。古里镇因此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称号。2007年,国家级吴歌代表性传承人陆瑞英在北京大学举行《陆瑞英民间故事歌谣集》首发式,2011年,白茆山歌学会会长邹养鹤率领山歌队走上北京大学讲台,江苏小级传承人徐雪元和歌手们  相似文献   

5.
雨竹 《神州》2012,(10):62-67
一支古老的山歌,在赣北山区流芳百年,却不为外人所知晓。它似有楚调的浑厚与苍劲,又似有吴歌的细腻与甜润,每击鼓发歌,迭相唱和,声彻四野悠然可听……这就是武宁打鼓歌,一种以鼓伴奏的田野山歌。  相似文献   

6.
私情歌谣与《吴歌乙集》风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8年夏,钟敬文先生因为经手付印《吴歌乙集》而被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辞退,理由是该歌集中有“秽亵歌谣”。这一事件,使声势迅猛的中山大学民俗学运动遭受重创,也是中国民俗学运动史上令人关注的事件,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只知有其事而未能悉其详。作者从顾潮女士处获顾颉刚先生未公开之日记,参照中山大学校史资料及相关文献,通过访问钟敬文先生,力求翔实地复述这段历史,并就《吴歌乙集》中的私情歌及其相关背景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谢建文 《神州》2014,(11):23-23
对爱情的解构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显著特色。在《倾城之恋》中爱情成为交易的中介,《花凋》中爱情在疾病面前褪色,《金锁记》中金钱成为感情的依托。这与作者本人冷漠的家庭与背叛的爱情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正爱情,常常被形容为人类之间的情感,而在自然界,爱情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在动物世界中,求偶,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既有为了繁衍后代、延续种族责任式的交配,同样有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真挚感情。本期的深度涉足专题《疯狂恋爱季》将带领读者领略动物界的爱情,探讨雄性如何  相似文献   

9.
桐城文化,在安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提桐城文化,有的人认为就是“桐城派”文学,津津乐道“桐城文章甲天下”.其实,“桐城派”文学只是桐城文化的一部分;代表官方文化的那一部分;桐城民间文化,在历史上也极为发达,其中又以山歌最为灿烂.桐城山歌,古人称“桐城时兴歌”,简称“桐城歌”.原先,它只是起于桐城地方的一种小曲调,大约明代以后,逐渐流布到吴语地区(指今浙西、苏南及上海地区),成为有名的“吴歌”的组成部分.关德栋1962年8月为明人冯梦龙《山歌》作序时,论道:  相似文献   

10.
冯晓航 《文史月刊》2012,(Z3):94-94
在《啼笑姻缘》中,张恨水通过一男三女之间发生的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爱情观念与模式。本文从樊家树与三个女孩感情纠葛的角度探讨中国男性在恋爱中的普遍心理以及对女性造成的感情伤害。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汉族民系的客家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客家是一个历史范畴 ,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从文化地理学理论考察 ,区域文化的成型取决于主体文化要素的分别成熟。据此 ,确定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的成型期在明末清初。由于历史的原因 ,梅州客家文化与梅州客家山歌具有客家区域文化代表意义。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整合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这在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中原文化构建了梅州客家山歌的骨架。因此 ,梅州客家山歌的艺术风格、修辞方法、章法结构都留有“十五国风”以及迁徙途经的江南吴音印迹。客家山歌自明末清初始与吴歌分道扬镳 ,佐证了客家民系及其文化成型于明末清初说。土著文化填充了客家山歌的肉体并使其尽显地域个性。因而 ,梅州客家山歌中还大量存在土著民族的歌词、唱名、旋律及修辞方法。从过程来看 ,文化整合导致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也是客家民系长期的区域环境感应的结果。从模式与效应来看 ,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经历了前期的汉族低势位文化与土著高势位文化的整合、中期汉族与土著等势位文化的整合、后期汉族高势位文化与土著低势位文化的整合的不同模式。属于特殊的高低互位的文化整合模式 ,其效应是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马艳  冯昉 《神州》2012,(17):249-249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前卫的群体,爱情又是一种充满魔力的感情。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爱情,应该有怎样的爱情观念,应该如何经营爱情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正>吴歌2006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其中由芦墟山歌、常熟白茆山歌、张家港河阳山歌组成,此次口述非遗主要是对"芦墟山歌"传承人的采访,他们主要是:杨文英:2007年6月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柯金海:2008年苏州市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卢福宝:2008年苏州市第二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4.
<正>繁盛于南朝时期的江南吴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瑰宝,《乌夜啼》便是江南吴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曲牌之一。李白、李煜和陆游都曾以《乌夜啼》曲牌写过诗句,其中最经典的是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近千年来,《乌夜啼》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美好的情感书写,具有浓郁的古典意蕴和抒情色彩。这首著名的江南吴歌名曲产生于东晋时代,故事的产  相似文献   

15.
阿地力 《神州》2013,(24):3-4
中日两国虽有相同的人蛇之恋的传说,但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表达方式与内涵也有着显著的区别。中国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彩虹》等传说故事中挖掘出其中蕴藏的悲情,探讨其悲剧色彩;日本的,《比良的八荒》、《越海的女子》等传说,凸现出日本式的悲情。由于人和蛇的结合,是一种非理性的,所以为正常的人类社会所不容,这也正反映了人类的爱情自由遭到社会的禁锢,欲爱不能,没有权利选择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是一首蕴涵深刻、耐人咀嚼的千古绝唱,对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有多种观点。本文把《长恨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多重主题的兼包互容、相辅相成而又合为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的思想体系,从爱情与人生两个角度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分别把《长恨歌》看作爱情悲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悲剧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外爱情名剧的喜爱可谓历久不衰,而对剧中两位女主角“爱情至上”的先锋形象更是赞叹不已。这两位产生于同时代中西方两位文坛巨匠笔下的艺术形象,著名评论家徐朔方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都穿着古代的服装,而在他们胸中跳动着的却是一颗同时代的心。”《牡丹亭》表面上写的是宋代的故事,而人物的思想、感情、志趣,却是明代晚叶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意大利的民间传说为依据,人物穿的是古代意大利的衣服,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无不属于莎…  相似文献   

18.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长生殿》主要反映的是作者的兴亡之感和爱国思想。它是以李、杨爱情为题材线索,来表现爱国主题的。作者对当时现实极为不满,对明王朝深为留恋和哀伤。作者对李、杨爱情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祸害既批判又有同情,这正是对明王朝的批判和哀悼。作者让李、杨通过忏悔后在天上团圆,只不过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安慰。下面拟从三方面来论述。一、关于《自序》、《传概》和《例言》先谈《自序》。“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剧,辄作数日恶”。“恶”绝不能作“讨厌”讲,而是心里不好受或难过,因为激发了作者的感情,引起了他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欧阳琦 《神州民俗》2009,(10):22-25,33
梅山文化是湘中地区文化的发端之一。梅山山歌作为梅山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工具,记录了当地百姓相当丰富的生产劳动、饮食起居、家庭情感生活、社会生活活动。从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梅山妇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家庭生活、爱情婚姻等方面的生存状况,这对于研究梅山民俗以及研究梅山妇女生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程蔷 《民俗研究》2006,(1):270-272
长期以来,国际民俗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汉族没有长篇叙事诗。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五姑娘》为代表的一批吴语叙事山歌问世,引起轰动,才打破了这一论断。这以后曾经有过一个短暂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热潮,遗憾的是,热潮过去,对吴语叙事山歌的研究并没能很好深入,有关汉族长篇叙事诗的许多具体细节和理论问题,尚未取得更多新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