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絜 《历史研究》2020,(1):43-67
传世文献中存在《史记》系统与《左传》系统两种夏史体系,二者对于夏早期历史的记载,在叙事空间上一西一东,互不相协,而《史记》系统更受世人青睐,成为后世探索夏史的主要线索。梳理和考证商周时期夏遗的地理分布可知,诸姒之族主要在今山东省境内,姻亲中分布于鲁豫间者,占相当比例;与夏史相关的地与族,亦基本分布于山东及豫东、豫东北一带。《左传》夏史系统不仅与甲骨、金文中的地理线索合辙,也与其他传世文献相关记载互洽,值得重视。对夏文化源头及夏王朝早期史的探索,海岱地区及鲁豫交界地带也需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象纹青铜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装饰风格别致,主要在簋、鬲、壶等几类固定的器形上出现,且出土地域较为集中。本文在象纹青铜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对其进行分期、分区研究,并探讨象纹装饰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衰落的原因,同时对青铜器装饰象纹的思想内涵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商人服象与商周青铜器中的象装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彦民 《文博》2001,(4):50-54,72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一直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的是关于商周青铜器中象装饰的问题。作为动物题材装饰之一,象装饰在许多青铜器上都有存在。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象装饰题材在青铜器上出现的背景,存在的形式以及衰落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讨论,希望能够增加我们对青铜器中象装饰的认识,浅陋之处还望识者赐教。  相似文献   

4.
崇祯与“南迁”之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祯与“南迁”之议王昊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是中国历史进入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从崇祯二年开始的明末农民起义已星火燎原,逐渐形成了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两股农民队伍,其中,尤以李自成的"大顺"军风头正劲;潼关一役,明朝两线作战中的内线主力─-孙...  相似文献   

5.
高小娥 《沧桑》2008,(4):19-20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南迁之议提上日程并且历时两个月之久,但最终未付诸行动,究其原因崇祯本人负有很大责任,他的犹疑态度和刚愎自用断送了南迁的出路。南迁未成、崇祯殉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最大的恶果是使明王朝在政治上失去了主动性和凝聚力,使得明王朝中兴的一丝希望最终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6.
商周时期的青铜镈是一种重要的乐器和礼器。文章充分利用出土的考古资料,对其出土地点及地域分布作了概述。并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镈的形制、纹饰、体量、组合、用途及其使用制度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冯时 《南方文物》2009,(1):57-71
商周古文字作为直出先人手笔的直接史料,不仅对于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与考古学研究相结合,也具有诠释史料的独特作用。因此,综合分析古文字资料中有关先秦盐政的史料.既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索早期盐业文明,又不失为对相关考古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石晓霆 《中原文物》2013,(1):63-67,87
商周时期的戈功能全面,但其主要功能是击。商周时期用戈士兵的单兵配置主要有戈,戈、盾,戈、剑以及戈、剑、盾等几种方式。戈、矛搭配是商周军阵中主要的配置方式,戈、矛配置不仅用于步兵,还用于车兵。  相似文献   

9.
商周时期的青铜縛是一种重要的乐器和礼器。章充分利用出土的考古资料,对其出土地点及地域分布作了概述。并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縛的形制、纹饰、体量、组合、用途及其使用制度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学术研究成果,目前可以确定:商代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为公元前1300年,周代商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商周更迭的牧野之战发生在距今3000余年前. 战争背景 商汤建立商朝后,由于在殷(今安阳)建都达273年,故后世称作"殷"或"殷商".在殷商时期,据《卜辞》记载,商朝有"王作三师,...  相似文献   

11.
徐族的源流与南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族本嬴姓,系东夷族少打(?)氏之支裔.它的发源地,历来的史学家都认为在山东,这只是指商朝后期的徐族。古代的民族和氏族,并非长期地、一成不变地永居一地。因受自然灾害、部落交争以及物质资源的支配和影响,有时频繁地迁徙,有时缓慢地移动(当然仍有部分成员留居于故地)。否则,古老的部族将会被其他的部族所并吞或融合。古老的徐族自然也不例外.它在夏商时期,是发源于嬴姓始祖的燕山一带,是由燕族最早分出来的一支部族。在二千多年的南下迁徙和发展中,留下了不少遗迹,是我们探讨徐族的源流与发展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与多个考古文博单位合作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探索两周考古学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我们组织了本组论文。感谢各位论文作者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学界的批评指正,并期盼大家对今后活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野人女真南迁与赫哲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满族研究》2007,(1):54-59
赫哲族是从肃慎、挹娄人中居北的部分以及勿吉、靺鞨中的黑水部分、元代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生女真和明代野人女真中衍变而来。赫哲族先民与满族先民历史上属于一个宽泛的民族学涵义的人们共同体,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民族认同意识。这个人们共同体在历史上经常出现分化、组合现象,与周边民族有着密切的交融关系。始于明初的松花江下游流域的野人女真南迁,为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野人女真形成为赫哲族留出了地理空间和认同意识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甬钟是中国先秦时的一种重要乐器,它起源于什么地方?其说不一.本文作者认为甬钟是长江流域上古人民的创造,它的前身为江南商代出现的大铙,商晚期,这种乐器经汉水流域进入汉中盆地,进而被周人所采用并加以改善.文章认定汉水是上古时代长江中上游与关中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认识中国早期南北文化的传播与融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琪  崔丽丽 《神州》2013,(24):20-20
波德莱尔和司空图的文论都或隐或显地表现出追求“象外之象”的倾向。本文采用平行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从思想文化角度入手,探究两种文论出现差异的文化根源,基督教思想和道家思想分别对两位文论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早期蜀文化与商周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特别是广汉三星堆、成都十二桥古蜀文化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尤为重要。它们证明了在先秦时期川西蜀族和以蜀族为主建立的蜀国确实存在:关于早期蜀文化的发展序列和年代,目前还有分歧,各种意见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的论著中。有不同意见、有争议,这是好事,通过讨论深入认识有助于蜀文化的研究。只有通过讨论,在共识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才是科学的和可信的。所以在未达到共识之前也不必强求统一。通过这些年的讨论,在认识上也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如将蜀文化分为早、…  相似文献   

17.
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组成部分.这批中华文明瑰宝的基本完整保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贡献.理事会是故宫博物院的决策与监督机构,在故宫文物南迁中,作为领导核心起了决定性作用.本文依据理事会档案文献,梳理、研究了从1932年故宫文物南迁筹备直至1949年初部分文物运台的17年中,理事会的重要决策以及南迁文物的保护过程,探讨了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制度的特点,阐述了理事会档案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乾隆三十六年(1771),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等人的带领下回到新疆,乾隆皇帝以盟旗制度分别安插,以舍楞为盟长形成新土尔扈特部。辛亥革命爆发后,哲布尊丹巴建立的库伦政权发动战争侵占科布多,觊觎新疆,对附近的蒙古部落进行威胁恐吓。在此情形下,游牧于布尔根河流域的新土尔扈特部,在盟长亲王密什克栋固鲁布的带领下向南迁至新疆孚远县(今吉木萨尔县),得到民国政府的肯定与嘉奖。整个部落南迁的举动既传承了祖辈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统一。  相似文献   

19.
据冯秀珍教授的“客家人六次迁徙说”,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来到了岭南地区,秦朝将领赵佗驻军广东龙川县。秦朝时,有没有客家先民定居梅州境内?程欧是不是梅州最早的客家先民之一?本文以罗香林的“客家人五次迁徙说”为基础,以程欧举族南迁为引线,浅述梅州客家先民的迁徙历史及梅州何时成为客家聚居地。  相似文献   

20.
<正>一、商周至上神的演变:从帝到天帝同一性王国维认为商周之际发生过一次巨变:"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