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代碑刻是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之一,宋代的碑刻对宋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现存文献很少记录有关宋代社会、宗教、风俗、妇女等诸多领域的资料,而碑刻却能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拓展宋史研究的视野;另一方面,碑刻可与史籍互证,相得益彰,更好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二者互证能纠正现存文献的某些错谬,为历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准确的史料,从而有助于对宋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碑刻不仅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最原始的记载,而且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民风等密切相关。利用碑刻资料来研究历史,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傅衣凌教授倡导以来,至今已经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山西省陵川县保存了从五代以来大量的碑刻资料,这些碑刻记载了陵川县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发展。笔者有幸参与三晋石刻陵川卷的编纂,因此现就以商业和宗教信仰两方面为例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至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文庙)经济碑廊内,至今保存着大量清代工商业碑刻.充分反映了这一经济盛况。这些工商业碑刻.内容涉及丝绸刺绣业、棉布洋布业、土木建筑业、杂货百货业、金融典当业、交通运输业等十八个大类。  相似文献   

4.
包拯,字希仁,谥号孝肃,世称包公,是我国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清官。他曾任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等显要职务,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爱国爱民,对世人影响很大,被誉为“包青天”。然而,文博考古界对其有关文物却很少系统地整理与研究,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本文仅就有关包拯的各类碑刻,粗略地加以考述,疏漏及不当之处,尚望学界同仁教正。历代关于包拯的碑刻为数不少,但大多为金石著作所缺载,这些碑刻有的流传至今,十分珍贵;有的已经失落或废毁,近年又经有关部门复刻重立。其大致情况如下:一、诗文碑刻包拯的诗文碑刻,有《诗》碑和《家训》碑,共两通。1、《诗》碑。包拯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一首题壁诗,即《书端州郡斋壁》。其诗  相似文献   

5.
王兴亚 《中原文物》2012,(1):95-102
碑刻是民间资料宝库。地处中原的河南,清代碑刻数量庞大,应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上自朝廷大政,下至风土民情,自然的、社会的,官方的、民间的,无所不有。它以当时、当地、当事人记当时当地之事,可信度大,具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价值。由于散存在各地城乡,从未有人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其中多数至今仍鲜为人知。收集整理这些碑刻,可为研究清代河南地方社会以及清代社会提供丰富而珍贵的资料,文物、艺术与收藏者也能从中获得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最近得阅高文、高成刚先生合编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颇受启迪。该书对于散碎的四川汉代碑刻,进行了较全面,较系统的收集,可以说,这是目前收集最全面、最完整的四川汉代碑刻了。即或有遗漏之处,该书亦能基本展现出汉代四川碑刻艺术大观。 为此,笔者试以该书所收集的汉代碑刻为材料,力图较为全面地论述四川汉代碑刻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7.
作为仍然活着的文化线路,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至今保留有大批相关文化遗产。包括古驿道与古道沿途的村寨、集市、城镇、桥梁、关隘、石窟、碑刻、题记、土司衙署、宗教建筑,以及沿线的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等等。  相似文献   

8.
姑苏寒山寺内有两处集中陈列名人碑刻。即:钟房对面和普明塔院内的碑廊。这些碑刻不仅是宝贵的实物史料,而且是珍贵的艺术作品。现存碑刻中著名的有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宋岳飞诗碑、康有为诗碑等。  相似文献   

9.
路远 《文博》2015,(2):110-112
陕西地区,尤其是汉唐旧都及京畿所在的关中地区,古代碑刻遗存十分丰富,有"古碑渊薮"之誉。在前贤以全国碑刻为著录对象的《金石录》《金石萃编》等金石著作中,陕西碑刻的条目几乎占去半壁江山。据初步统计,陕西境内现存碑刻类文物达万余种。以其分布状况计,关中约占70%,陕南约占20%,陕北约占10%。陕西是中国碑刻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发现于凤翔、被称为"碑刻之祖"的《石鼓文》,属战国时代秦国刻石,是我国境内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碑石刻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5次出巡。  相似文献   

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阁自明万历初创建至今,已历400多年,由于史实疏略,对其创建者一直是见仁见智。根据方志与碑刻所载有关史料,通过对参与修建的主要人物进行具体分析与甄别,认为真武阁的真正创建者是当时的容县知县伍可受。  相似文献   

11.
南京总统府(两江总督署遗址)内的西花园又称煦园,园门上横刻的“煦园”二字,刚劲有力、饱满圆润,今人赞不绝口,这两个字是清代大学士英和题写。英和,生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幼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满洲正白旗人。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英和是清嘉道年间朝廷重臣,其书法自成一家,与刘墉、成哲亲王永理齐名。英和一生几经跌宕,“煦园”碑刻也是其难得存世至今的遗墨碑刻。  相似文献   

12.
吴敏霞  何炳武  王京阳 《文博》2005,(5):104-107
一碑刻,即含有文字内容的石刻,是历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碑刻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碑刻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碑刻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责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6,(5)
碑刻,记载着中国历史变迁、社会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展示中国古代文法技艺和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由于石刻多处与室外,长期经受自然环境的风化与人为的扰动,所以保护和提高碑刻文物展示效果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保护多采取围栏保护和喷洒表面加固剂等方法。在多年的保护经验指导下,尝试全新技术,即采用冷裱膜装裱技术对碑刻及拓片进行覆膜,对室外环境下的石碑进行保护。该方法使碑刻的展示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有效的隔绝了环境中有害物质和人为刻划与涂抹,是一种较好的室外碑刻保护办法。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博物馆保存有一批碑刻资料,这批碑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历次文物调查过程中,从南宁市市区各处陆续征集而来,包括清代石碑7块,民国石碑2块,年代不详的石刻1块。这批碑刻虽多残缺、文字漫灭,难以辨识,但从残存的碑文中,仍然能够了解到清末民国以来南宁的部分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高阳县自古碑刻很多,但是由于人为及自然因素的破坏,大多数碑石已残毁殆尽,现存碑刻屈指可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收藏有自元泰定四年至民国二十五年的高阳碑刻拓片238通360余张,具有数量多、材料新、内容丰富等特点。本文从碑刻的主要内容及研究价值两个方面对这批拓片进行了阐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完成于清乾隆八年(1743)的乾隆《丽江府志略》,是丽江第一部官修志书。乾隆《丽江府志略》以万咸燕《雪山外史》为底本,而《雪山外史》实为万咸燕亲见亲闻、实地调查及查阅史志著作、档册、碑刻资料所得。乾隆《丽江府志略》的资料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实地调查,二是档册,三是史志著作,四是碑刻资料。由于该书有较多的资料来自档册、实地调查和碑刻,故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晓旭 《南方文物》2008,(3):139-144
五.中外文化交流碑刻 有关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碑刻.宋元时期也有不少。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保存有一百多方有关泉州的伊斯兰教石刻,这些石刻大部分是有关中外文化交流的。宋元时期泉州为中国对外贸易大港,庸初伊斯兰教传人中国.随之而来的是阿拉伯人、波斯人来泉州传教、经商,有一部分人长期居住泉州,后来形成回族。  相似文献   

18.
高文、高成刚二先生编著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该书内容丰富、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四川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汉唐以来文化发达,保存的各朝碑刻甚多。作者,用数年之功,通检历代有关著录,广收博采现存碑刻,收录历代碑刻201块,上溯汉代,下迄现代,上下两千年,洋洋二十五万言,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好书。纵观该书与历代金石著录不同,有其显著的四大特点。一、该书收录范围极其广泛,不仅有历代名碑名刻,还有摩崖题刻;摩崖石刻造像题刻;岩墓题刻;石经、石幢、石阙、石表、石棺题刻;墓碑、墓表、基志石刻。还收录了部分近现代纪念重要革命历史事件的重要碑刻。二、该书收录汉代题刻特别突出,全书收录201块题刻中,汉代就有53块,占1/4强。而且在汉代碑刻中,有不少是建国后新出土的,如李冰石刻像铭文,郫县东汉残碑铭文,昭觉石表铭文,成都甲(?)二阙铭  相似文献   

19.
宋代里堠已十分完备,有一处以天然岩石为里堠留存至今。目前发现有四件金代里堠碑,其上标明四至,有一件还标明了到中都的里程。还出现了各种变化形式,如黄河河堤埄堠碑及金夏交界的界堠碑。宋金时期的里堠碑,丰富了中国碑刻的形式与内容,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张晓旭 《南方文物》2003,(1):126-126
江南大学金其祯研究员用十余年时间著成107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碑文化》,2001年11月由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专著对学术最大的贡献是将碑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来研究,改变了以往将碑刻单纯作为书法艺术研究或考据学研究的传统研究方法,不但在研究方法上是一个飞跃,而且拓展了碑刻的研究领域,揭示了碑刻的文化内涵,使碑刻作为一门文化史上的新兴学科昂首立身于学术之林。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从碑的起源一直阐述到现代碑文化,既是一部碑刻本身的发展历史,又是一部反映碑刻与人类历史相关的关系史。下篇为碑文化专题论述,多角度的探讨了碑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