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没读过红楼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担心被讥笑为没有文化。但是我确实认认真真地读完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小二黑结婚》更是反反复复读过数遍,这说明我并不完全是个文盲。实际上我并不是没有努力过。家里至今还放着两套《红楼梦》,我也至少尝试了两次想要读完,但最多只进行到贾宝玉的春宵一梦。这让我很有挫折感。  相似文献   

2.
凯和 《满族研究》2000,(3):68-69
现在研究《红楼梦》一书的人很多,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现在更有一种趋向是离开《红楼梦》本书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以为《红楼梦》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总应以研究本书上所写的问题为主,才不离开本题。  相似文献   

3.
阎丽杰 《满族研究》2007,(1):105-108
《红楼梦》的文本中渗透了满族的风俗。具体表现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人物命运,重要线索,情节,生活相都与满族风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蹴球在清代叫踢石球,是广泛流行在满族人民中的传统体育项目。金启稼先生在《北京郊区的满族》一书中这样描述踢石球"他们喜欢踢一种石头做的球,怎么输赢我早已不记得了。但是他们天天踢。我是如何也踢不好的,因为石球直径只有一寸多,筋劲很难拿,远不是后来在学校踢足球的味道。我十岁时已读过《红楼梦》,《红楼梦》中描写在园门口值班的小厮们,在甬路底下踢球,我想大约就是这种球。"金启粽所说的石球,北京海淀区文史专家严宽先生珍藏着一枚当年增石球的实物,《北京民间风俗百图》一书中画有踢石球的图画,北京顺义县农村仍流行着…  相似文献   

5.
真是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辨不清的四十回,登不上的青埂峰。难怪去年在江苏南京召开的《红楼梦》座谈会上,一位同志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曹雪芹万岁!《红楼梦》无疆!”可见伟人、伟著之影响。 1980年一个仲夏之夜,我和三个大学同学冒昧拜访了香山正白旗村三十九号的主人舒成勋先生。由于他的指引,我开始对曹雪芹在香山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红楼梦》中前八十回的部分满语词例作了释析,借以阐明《红楼梦》与满语言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指出至今在汉语中还活跃着许多满语文的字词与用语。  相似文献   

7.
修志感悟     
终身难忘修志情。也许是多读过几遍《红楼梦》的缘故。在修志过程中,常想起曹雪芹。曹雪芹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条件下,依然能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对此,我一直怀有十分崇敬之心。“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实在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相似文献   

8.
江宁陆郎乡《红楼梦》传说采风记文/高国藩1995年5月中旬,南京大学中文系在江宁县陆郎乡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学采风活动,重点采集曹雪芹的传说故事。我在《林黛玉、刘姥姥的原型是南京人》一文(载《南京史志》一九九三年第一、二期合刊)曾指出《红楼梦》与南...  相似文献   

9.
梨花带血争香艳敢比红楼梦中来——记燕莎石中精品“九九艳阳天”○上官瑾桐《红楼梦》是家喻户晓的文学著作,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石头记》。书中的一石一木引出了世间多少离欢事。真可谓:“话百年只为梦中红楼泪。”今天,我要介绍给大家的却是燕莎友谊商城迄今为止最大...  相似文献   

10.
《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具有众多相通之处,这在清代小说中是独特而唯一的。这除了《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有意借鉴与模仿之外,与它们的作者都是生活在北京的满族旗人不无关系。满族的民族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满族兴衰、满族命运的关注正是《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写作共同的源,主要表现在他们具有共同的满族文化背景、共同的八旗衰落的时代背景和共同的担忧八旗命运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对《红楼梦》人物的命名颇具匠心,尤其是宝玉及其姐妹身边的丫环,他们的名字不仅新雅,而且往往又是双双配对,排列整齐。最明显的要数贾府四位小姐身边的大丫头,以琴、棋、书、画列名:元春的曰抱琴、迎春的曰司棋、探春的曰诗书、惜春的曰入画。曹雪芹如此为人物命名,似乎是受到明人卫泳《悦容编》的影响。《悦容编》又名《鸳鸯谱》,是一部阐述闺房生活审美情趣的书,它在闺房陈设雅供、女儿服饰容态、以及色空空包等面的审美见解颇与《红楼梦》相关合,故笔者认为这本书是《红楼梦》的文化原型之一。[注]书中有《选侍》一则…  相似文献   

12.
满族称生孩子为“落草”。这种习俗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古朴、粗犷的遗风。在反映满族社会生活的满族作家作品中也有所描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装束时曾写道:“颈上挂着长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老舍先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我在降生前后,母亲当然不能照常伺侯大姑了,这就难怪在我还没落草儿,姑母便对我不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李宁 《神州》2010,(8):101-101
日前,新版《红楼梦》导演李少红接受《上海青年报》专访时表示,我觉得虽然《红楼梦》已在各地播出,但其实现在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播完,既然没有播完,那对于画面质量和完整性等就无法做出最权威的评价,等到大家都看完了就自然明朗化了,很多的质疑谣言就会不攻自破。我觉得《红楼梦》作为咱们的国粹和瑰宝,是需要大家来共同呵护它、保护它的。(上海青年报7月12日)  相似文献   

14.
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名著,多年来研究一直盛行不衰。民国时期,鲁迅就曾谈起读《红楼梦》的不同读法;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颇为喜爱,多年释读不倦。蔡元培、胡适等人则先后展开对《红楼梦》的研究,影响极大,终于在人文学科领域产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终至于红学家辈出,代不乏人。前人从索隐、政治、文学、政治等角度对《红楼梦》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关系上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有幸先后搜集到解放初期出版的俞平伯著《红楼梦研究》、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和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再来阅读这几部红学著作,不禁感慨系之。作为《红楼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影响了其后的红学发展,而且对广大读者也有重要的帮助。由于这套丛书是王耳先生(即文怀沙先生)主编的,且文先生先后为这三部著作,写有跋、代序和出版者说明,这就不能不重视文怀沙对《红楼梦》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收拾书橱,翻出几本发黄的小人书,是一套《红楼梦》的连环画。这些巴掌大的小人书,曾陪我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小时候的物质生活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家里既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看小人书就是我  相似文献   

17.
<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瑰宝。历来沉迷于此书的读者、为其皓首穷经的红学家不知几何,却任谁也不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时至今日,距离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已有三百年,社会意识、风俗习惯均已发生极大变化,读者再读《红楼梦》,对书中再平常不过的节日宴会、婚丧嫁娶、衣食日用都会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无法理解,而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这部呕血之作,它的伟大与悲悯,正蕴于一场接一场的节庆宴会、婚丧仪式、妯娌往来、姊妹闲话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说,理解了民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成书于清,被誉为"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本文从《红楼梦》各章回中有关女子教育的思想、言论等描述切入,浅谈明末清初女子教育的形式、功用和局限。  相似文献   

19.
张玉纯 《神州》2011,(1):83-83
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情韵。《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典型代表;《红楼梦》艺术特征上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繁荣和衰败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结构新颖而奇巧,尤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并有着浓重的神话色彩。  相似文献   

20.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22):92-93
《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是大观园的世界。曹雪芹渴望一个合乎人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大观园充满着平等、自由的气息,有着现实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它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叛精神,同时,又从饱含着对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中,体现着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